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用畫筆捕捉時代氣象——何加林畫中超以象外、天人合一的山水境界

2024-02-18國風

眾所周知,中國畫藝術是有著上千年的歷史傳承,而中國山水畫自唐以後,在中國畫的發展行程中已逐漸成為主流,雖經千年演化,仍然方興未艾。即使在社會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人們仍然可以透過山水畫那種超以象外、天人合一的山水境界,來釋稀現在都市過於喧囂的那份沈重,讓我們的思想可以暢遊、讓我們的精神獲得快樂。

中國山水畫的緣起,許多人認為是從人物畫配景中剝離、演化而來的,其理論依據是出自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對山水畫的一段描述:魏晉已降,名跡在人間者,皆見之矣。其畫山水,則群峰之勢,若鈿飾犀櫛。或水不容泛,或人大於山。後人就將"水不容泛、人大於山"與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進行比照,坐實了這一觀點。其實,山水畫在兩漢時期就曾以獨立的形式出現,兩漢新莽時期,陜西出土的墓室壁畫【山野圖】,東漢時期,內蒙古出土的墓室壁畫【群山牧野圖】等,都是以自然山水作為表現物件而獨立存在的山水畫表現形式。另外,史書中也記載了東漢時期,蜀郡太守劉褒曾畫過【雲漢圖】【北風圖】,這些都能為後世山水畫的起源作張本。由此可見,山水畫的起源,是中國人崇尚自然、寄情自然、贊美自然的藝術體現。特別是南北朝時期,以詩人謝靈運為代表的山水詩的興起,那種"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山水意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了山水畫的審美取向,使得中國山水畫沒有走向風景畫的歧途。

山水畫到了兩宋,由於理學的興起,"格物"的方法論為兩宋的山水畫家提供了重新認識世界和表達世界的視角和方法,將所見所觀的山水自然,用筆墨提煉出一種符號語言,使之形成程式系統,並將所思所想植入畫中,達成在"見聞之知"之上的"德性之知",使山水畫不僅在技法上日趨完備,更重要的是在山水畫境界上獲得昇華。尤其是宋代王朝把江山比作"家山",激發宋代的山水畫家創作出了一大批諸如:【溪山行旅圖】【千裏江山圖】【萬壑松風圖】等輝煌巨制,成就了中國畫發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兩宋之後,文人畫的崛起,從另一方面體現了古代文人士大夫,把江山比作心中的"丘園"和"林泉",創作出了諸如:【鵲華秋色圖】【富春山居圖】【青卞隱居圖】等一系列經典佳作,推動了中國畫發展史上的第二次高峰。

時過境遷,當我們手握千年不變的畫筆來到了今天,過去那種"平疇十裏桃花暗、隔岸三重草屋明"的田園山水,已再難尋覓,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高樓、穿梭的馬路和熙攘的人群。在這盛世繁華的時代,如何用手中的畫筆,去捕捉時代的氣象,反映當下的生活,已成為我們這一代山水畫家所肩負的歷史使命。

(文/何加林)

作品欣賞

何加林

老寨新韻

200cm×200cm

2020年

何加林

宑底秋色

38cm×45cm

2015年

何加林

秋巖疊嶂

244cm×122cm

2016年

何加林

曲水流觴

200cm×200cm

2019年

何加林

甘南秋色

34cm×45cm

2017年

何加林

瘦西湖寫生

38cm×58cm

2019年

何加林

太行山秋色

144cm×366cm

2016年

何加林

煙花三月

38cm×58cm

2019年

何加林

意寫小盤谷

38cm×58cm

2019年

何加林

雲台山一鬥水

49cm×49cm

2015年

(來源:中國美術報)

畫家簡介

何加林 ,杭州人,1988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專業,先後獲文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二級教授。系中國文藝誌願者協會副主席,文化和旅遊部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藝委會委員,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央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河北美術學院客座教授。曾任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副主任、教授,中國國家畫院創研部主任、美術館館長。獲第三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入選中宣部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作品先後入選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作品【漢中古道行】曾獲全國「中華杯」中國畫大獎賽銀獎(1988年,北京,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作品【秋氣嶙峋】曾獲全國首屆中國山水畫展金獎(1993年,合肥,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作品【居壟含氤】獲97當代中國畫壇百傑獎(1997年,北京,中國文聯主辦);作品【山色空濛雨亦奇】曾獲第十屆全國美展銀獎(2004年,北京,文化部、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