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觀潮】首尾相同極具禪意,道盡人生三種境界

2024-07-08國風

蘇軾臨終之前寫下的最後一首詩【觀潮】,全詩言簡意賅,富含哲理,雖然只有短短的28個字,卻道盡人生的真諦!讓我們一同來讀一讀 。

觀潮

蘇軾〔宋代〕

廬山煙雨浙江潮,

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

廬山煙雨浙江潮。

詩人對廬山的風景和錢塘江潮慕名已久,似乎如果不能身歷廬山之境,一賞煙雨迷濠之奇,不能目睹錢塘江潮,一看萬馬奔騰勢撼山嶽之壯,就會辜負此生,遺憾終身。可是後來攀登廬山,出任杭州刺史,飽覽了廬山的煙雨,欣賞了錢塘江潮,反而覺得沒什麽新奇。客觀的景物究竟是曠世稀有還是平淡無奇,不過是自己主觀意識的驅動。煙雨的聚散飄忽,江潮的自來自去,似乎不再那麽激烈澎湃,不過是風幡不動心妄動而已。

正如我們的人生,得不到的總是充滿著向往和期盼,然後就想方設法地去追求和實作,一旦得到和擁有之後,反倒覺得很平常。這首詩頗富禪意,反映出人生追求真理的三個歷程: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表達了一種經歷妄念躁動,轉而豁然超越的思想,有佛家的禪宗情調。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廬山的煙雨,錢塘江的潮汐,都是難得一見的美景。無緣去一飽眼福則會遺憾終身。

這個階段,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大家心中所想的和所看到的是同一種風景。

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由於一直惦記著「廬山煙雨」和「浙江潮」,心中便會產生執念,未曾到過見過,便覺得心中有萬千遺憾,無法消除,然後就想方設法地去追求和實作。

這個階段,帶著執念再看風景,看山已不再是山,看水也不再是水了,看的是執念而並非風景了,即使身在美景之中,也失去了欣賞山水的初心。

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然而一旦親眼所見,身臨其境,得到和擁有之後,反倒覺得很平常。

此時,再放眼看去,山依舊是山,水依舊是水。

蘇軾在經歷過宦海風濤,人生道路上的許多坎坷之後,恍然看清自己的妄念,感覺自己當初未來時的千般期待、萬分遺憾有著些許的可笑,產生了「及至到來無一事」的禪語,也是煩惱即菩提的真實價值。

備註:創作背景

某日,蘇軾到了廬山,名山大川,氣象萬千。是日,蘇軾和幾個朋友一起,登山訪寺。走近一座山寺,只見亭閣靈秀,樹木蓊郁,粉墻雪白,一個老僧迎了出來。「請問施主,是東坡居士嗎?久仰,久仰。老僧已在此恭候多日,請施主為我寺,賜下墨寶。」蘇軾接過小僧所奉筆墨,未加思索,就著粉墻,寫下了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