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棲雲和他的盤山語錄
先說說王棲雲,這位老兄其實挺有意思的。他是元朝時期的一個道士,而且還是個修行很有成就的那種。想當年,他在盤山(現在的天津那邊)那裏,可是個小有名氣的人物。為什麽呢?因為他不光自己修行得厲害,還樂於教導後學,給很多想要修行的人指點迷津。這其中,就包括了他的這一番話,被後人記錄下來,稱之為【棲雲真人王誌謹盤山語錄】。
那時候的人,想要修行,可沒現在這麽多資料可以查,很多東西都是一傳十、十傳百的,所以能碰到一個像王棲雲這樣的大師級人物,真的是莫大的幸運。他的這些話,對很多初學者來說,就像是一盞明燈,照亮了他們修行的路。
王棲雲的修行小貼士
接下來,咱們就聊聊王棲雲給修行新手的那些建議。
首先,王棲雲明白,剛開始修行的小夥伴們,心裏多半是一頭霧水的。他們可能對那些高深的道理一知半解,心裏充滿了疑惑。這就好比,你剛接觸一項新技能,比如編程,剛開始看那些程式碼,肯定是雲裏霧裏的。
王棲雲的建議很實在,他說,不用急,咱們從身邊簡單的東西開始學起。比如說,你每天能看到的雲,感受到的風,還有山、水、太陽和月亮。這些自然界的現象,其實就是最好的修行教材。
王棲雲的意思其實很簡單,他就是想說,修行,不是非得追求那些高不可攀的道理。其實,道理就在咱們身邊的這些自然現象裏。只要你用心去觀察,用心去體會,就能在這些簡單的事物中,找到修行的真諦。
總之,就是這麽回事。修行,其實就是要讓我們的心態變得更加寬廣、平糊、堅定和自由。從小事做起,慢慢來,不急。希望王棲雲的這番話,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發。
不好直接上原文,占字數太多,只能截個小圖先看看,原文度娘一下能找到。
繼續,王棲雲大師,一個真正的修行高手,他的話即使放到今天來看,也能給我們好多啟發。他說過一堆深奧的東西,但別急,我來給你慢慢道來,咱們用大白話解讀一下。
入門秘籍:心得徹底洗個澡
王棲雲說:「把從來恩愛眷戀、圖謀計較、前思後算、坑人陷人底心,一刀兩斷去。」 意思就是說,你那顆老想著怎麽得利益、怎麽算計人的心,得徹底改改了。就像把一身的臟東西洗幹凈一樣,把那些不好的念頭、計較全扔了。
保持清靜:內心的Do Not Disturb模式
「心不逐物謂之安心,心不受物謂之虛心,心安而虛便是清靜。」 這句話的意思是,讓你的心不要老跟著外面的東西跑,不要被外界的事物影響。就像手機上的勿擾模式,內心也得有個這樣的開關,保持清靜。
擺脫束縛:不再被情緒和欲望牽著鼻子走
這個問題上,王棲雲的回答簡直是金句:「除了情,到無情,除了欲,到無欲;無情無欲底,則汝道這個是甚麽?」 意思是,當你不再被情緒和欲望所控制,你會發現,原來世界可以這麽簡單,這麽清凈。
保持清醒:自我檢查,別走丟了
「若專用知用覺,又被知覺昧了也。」 王棲雲在這裏告訴我們,修行的人要時刻自我檢查,不能讓自己的意識和感知迷失方向。就像出門旅行,隨時都得知道自己在哪兒,別走丟了。
護持性命:像護眼睛一樣保護自己
這裏有個很形象的比喻,「如護眼睛,但有纖塵,合眼不受。」 就是說,你得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你的內心,別讓那些不幹凈的東西進來。
立誌修行:就是要有那股闖勁
最後,王棲雲講到立誌這件事:「拼此一身,更無回顧,精進直前,生死不懼。」 說白了,就是要有沖勁,有毅力,面對困難也不退縮,這才是真正立誌於修行的表現。
總的來說,王棲雲大師的這些話,就像是給我們的內心開了一次大會。他告訴我們如何洗滌心靈,如何保持清靜和清醒,以及如何有毅力地走自己的路。雖然說的是修行,但這些道理放到日常生活中,也同樣適用。就是那句老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自己做起嘛。
聰明呀,搞了張長圖,贊!!!
這段話裏頭,王棲雲大師給咱們普及了一下修行的「人脈管理」課程。他分了三種朋友,雲朋霞友、良朋知友、狂朋怪友,每種朋友對咱們修行的影響都不一樣。
首先,雲朋霞友這種,簡直就是修行路上的貴人,跟他們混,你可能都能飄起來。這幫人對修行的態度是認真的,他們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脫,跟他們在一起,能讓你感覺自己也變得高尚了,就像是跟著雲朋霞友一起遊宴玉京,變成仙人一樣。
然後是良朋知友,這幫人算是中庸之輩,他們可能不那麽熱衷於修行,但也不會去做壞事,喜歡琴書吟詠,高談闊論,跟他們在一起,至少不會讓你變壞。
最後就是狂朋怪友了,這種朋友可就得遠離了。他們不修心性,不看經典,整天就知道胡搞,一點小事就能引發爭鬥。跟這種人混在一起,最後只能是兩敗俱傷。
王棲雲大師還聊了覺性、定性和如何在各種境界中保持心的安穩。他的意思大概就是說,修行的人要學會認識和管理自己的內心,遇到任何情況都不要被幹擾,保持一顆平靜的心。像是遇到逆境時,要學會忍耐和感恩;遇到順境時,則保持淡然。
他還提到了一個點,就是「識得一,萬事畢」。意思是說,如果你能認識到萬物的本質,那麽一切煩惱都會迎刃而解。但這「一」不是簡單的數碼「一」,而是指一種無分別、和諧統一的狀態。一旦人陷入了分別和計較,那就迷失了。
這段話,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教我們怎麽選朋友,怎麽管理自己的心態,怎麽在復雜的社會中保持一顆清凈的心。雖然是古人的話,但放到今天來看,依然是那麽的實用和有深意。
修行這事兒,其實就是個從凡夫俗子變身聖人的過程。可你瞧,好多出家人忙得不亦樂乎,翻古書、查資料的,結果卻忘了最核心的一招——煉自己的心。老師直接點評:「修行人本煉自心,從凡入聖,出家以來,卻不肯以此為事,只向他古人言句裏搜尋,紙上文字裏作活計...濟甚麽事?」這話簡直就像一記耳光,啪的一聲,提醒大家別光顧著追星拜古,忘了真正的修煉是自己的心。
還有個故事,關於東堂下的張仙。人家是個木匠,做活兒又快又好,性格還溫和。但是,連續被要求改活兒,連他都忍不住煩了。這事兒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修行中得隨遇而安,心裏得有數,但表面上得波瀾不驚,這才叫「煉心應事」。
王大師還聊了聊業力的事兒,說得直接:「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宿債。」意思就是,你要是徹底悟了,一切業障自然就不存在了;如果還沒悟透,那些前世的債務,早晚得還。這不,還有個故事,講一個人因為不想還前世債,選擇了「自己給自己按下了結束遊戲的按鈕」( 都明白吧:) ),結果,這債還是得還。這故事告訴我們,躲是躲不掉的,面對才是硬道理。
再說說生病這檔子事。老師說,生病可能是命中註定的,或者是宿世因緣造成的。關鍵是,我們得認識到自己的身體只是暫時的,病來讓它來,病去讓它去,心態要放寬。這兒有個庵主,修行不到家,到了臨終還掙紮不已。但是,真人一席話,讓他頓悟,最終安然離世。
最後,老師提醒大家,修行人雖要有誌節,但也別太執著。為啥?因為執著會讓人失去應變之能,變得僵硬。老實說,走佛道這條路,能堅持到底的人少之又少,但只要咱們堅持,總會有所收獲。
總的來說,老師給咱們的金玉良言,無非就是提醒咱們,無論是修行還是生活,最重要的是煉心,其他的都是浮雲。別忘了,修行是條漫長的路,咱們要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來。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改日咱們再繼續聊聊,看看還有什麽新奇的東西等著咱們探索。記得帶上好心情,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