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密宗起源於公元七世紀左右的印度,八世紀蓮花生大師將其傳播至西藏。藏傳佛教為佛教和印度教、苯教的融合,早期具有一些「殺生祭祀」的原始性,解放後得以改變。
此篇不具宗教傾向。
一、起源
相傳,蓮花生大師出生於八世紀烏仗那(今巴基斯坦),化生自蓮花之中,被王室養大。兒時,大師聰慧,學習能力強,長大後因奸人挑撥被流放,後又被刺殺,脫難後隱居深山、屍陀林之中,降妖伏魔,並拜多位名師修行,有所成後四處雲遊,傳法弘道。
密宗修行講究凈化與轉化,面對負面能量,完成自我提升。被流放之後,蓮師於苦修之中完成蛻變。
蓮花生大師在不同時期,以八種不同的形態出世,稱作蓮師八變。
八世紀,藏地苯教勢大,王權被擠壓,吐蕃贊普赤松德贊秉先祖松贊幹布意願,邀請蓮花生大師入藏以弘佛教。
二、發展
蓮花生大師入藏之前,寂護大師已在藏地傳佛遭受過挫折。
寂護大師
總結前者經驗教訓,為調和佛苯矛盾,蓮花生大師一是將苯教占蔔、供施禳解、伏魔驅鬼、祭祀等傳統宗教儀軌以及苯教的法器引入到佛教中,並將其發展;二是提出法身、報身和化身三世身之說,法身代表著佛法的不變真理和本質,報身是修行過程中成就的莊嚴之身,化身則是為了救度眾生而應化示現的各種形象,於是部份苯教神明被解釋為了佛教中的不同形象,另有部份則被吸收轉化為佛教護法神。至此,民眾心理上有了慰藉。
苯教影響積累已久,改變現狀光有理論是不夠的,實踐很重要。於是,大師在藏地各處降服山精鬼怪,故事開始流傳開來,點石成金等神通得以展現,同時,化解了苯教的挑戰,贏得了辯論(當時苯教理論體系確實尚不完善)。在蓮花生大師提出的先進理論、展現的無上法力和統治階級王權的加持下,佛苯之爭中佛教逐漸勝出。
牟尼贊普即位之後,受其母唐朝第二位和親公主「金城公主」影響,加大力度「滅苯弘佛」,推行「三均富貴」,彜泰贊普則實行了「四大供」、「七戶養僧制度」等,佛教極大發展,而苯教迎來法難,難以為繼。
三、中斷
公元838~842年,「懷疑國政授予佛僧,故王棄之」,即同樣因為僧權過重,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開展大規模的滅佛運動,值此之際,苯教迎來發展契機,佛教在藏地發展的「前弘期」結束,低迷期持續余百年。
四、影響
蓮花生大師將佛教密宗帶到藏地,並有意與苯教進行了融合,推動了佛教在藏地「前弘期」的發展,藏傳佛教得以在西藏紮根。763年,他在西藏建立第一座佛、法、僧三寶齊全的寺院桑耶寺,親自指導了二十五位成就者,藏傳佛教有了傳承,並邀請諸多得道高僧來藏講經和從事轉譯工作,留下了大量著作和譯作。蓮花生大師被尊為「第二佛陀」,他確立了藏傳佛教修行體系,寧瑪派認其為奠基人,另外,他在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地也同樣很有影響力。
有傳,蓮花生大師離開藏地後,分作八個化身以護佑八方。
五、其他
藏傳佛教融合了印度教、佛教和苯教的一些特色,密宗秉承直面負面能量提高精神覺悟的態度,早期的宗教儀式有著大量特殊的供奉、法器和修行方法。如比:紅白菩提供奉、人皮唐卡、人皮鼓、嘎巴拉、骨笛、骨質念珠、雙修等。
在唐卡中,蓮花生大師的形象一般為頭戴蓮花帽,頂部裝飾金剛杵頭和羽毛。右手持金剛杵,左手持嘎巴拉碗,象征著超越生死和無常的智慧。左手臂內側為三叉戟,其上三個頭顱一般代表對貪、嗔、癡三毒的破除。
桑耶寺
不同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產生的宗教和文化是復雜多元的,對於藏傳佛教的法器和儀式,應該以客觀和尊重的態度去認知,同時,任何宗教行為和儀式都應該是導人向善的,應尊重生命和人權。
嗡 阿 吽 班 雜 咕 嚕 叭 嘛 悉 地 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