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紅色名將臥底10年至副司令,蔣介石查他3個月無果:我給你發獎狀

2024-01-18國風

01

1948年秋,淮海戰役前夕,蔣介石催人趕緊將他的「中正劍」拿出來。

這批中正劍是蔣介石在1933年夏天專門在德國客製的一批隨身短劍,黃銅劍鞘,劍身刻有「不成功便成仁」六字,劍柄上則是蔣介石的親筆手書「校長蔣中正贈」。

蔣介石將劍送給黃埔軍校的學生或者自己的得力幹將,剛開始他們以黃埔一期學生為榮,後來,都以是否能得到中正劍為身份象征。

現在,眼看著蔣家王朝已經不保,不少國民黨軍官接連起義,蔣介石又惱怒又無奈。

中正劍成了他最後收攏人心的方式。

這一天,國防部參謀總長顧祝同乘坐飛機來到了徐州,代表蔣介石慰問前線。

在機場檢閱部隊之後,馬上說要給徐州「剿總」兩位將軍張克俠、何基灃舉行「授劍儀式」。

儀仗隊準備就緒,鼓樂齊鳴,顧祝同穿著一身戎裝,站在台上。

侍從校官捧著兩只描金的匣子,遞給了顧祝同,顧祝同將裏面的兩把中正劍佩戴在張克俠和何基灃的腰間。

這兩位將軍站在顧祝同左右兩側,顧祝同一手搭在張克俠的肩膀,一手拉著何基灃的手,大聲宣布:「自古徐州乃兵家必爭之地,二位將軍是把守徐州北門的虎將,校長特派小弟前來賜劍,二位該必能體察總裁的用心。」

顧祝同

自此,何基灃和張克俠有了「佩劍將軍」之稱。

何基灃面對眾人的祝賀頻頻點頭,相較於抗戰時期的「激進」,現在變得沈穩許多,蔣介石對他也漸漸打消了顧慮。在記者「哢哢」的拍照聲之中,何基灃面帶微笑,心中卻在冷笑蔣介石還在用這種方式收買人心。

他早已在10年前秘密加入共產黨,在抗戰時期,蔣介石對侵略者的妥協政策讓他心灰意冷,10年來,他一直默默等待著回歸黨組織的那一天。

不過,何基灃此時也想不到,站在他身側的張克俠,也是一名地下共產黨員,他們共事多年,相識30載,都不知道對方的真實身份,而且張克俠入黨的時間還要比他早10年。

勝利在即,何基灃最後一項潛伏任務到底是什麽?他是否能安全回歸組織懷抱?他和張克俠之間又是如何以「同誌」的身份相認呢?

02

何基灃,原名何芭蓀,河北槁城縣人。士官家庭出身,20歲考入保定軍官學校。

張克俠,原名張樹棠,祖籍天津海河。張克俠出身貧寒,父親為改變家庭狀況參軍入伍,一路做到排長。張克俠21歲考入保定軍官學校。

何基灃(左)和張克俠(右)

兩個人有著不同的背景,卻有著同樣的報國理想,看起來是冥冥註定,其實在每個岔路口,他們都做了同樣的選擇,註定殊途同歸。

1923年,張克俠從保定軍官學校畢業之後,主動要求分配到馮玉祥部。

當時這些學生們都聽說過,馮玉祥的部隊紀律嚴明,訓練強度大,但絕對是國家可以依賴的仁義之師。

一年之後,馮玉祥的妻子去世,他續娶了張克俠妻子的胞妹李德全,所以張克俠和馮玉祥也就成了連襟。

這樣一來,張克俠可以在馮玉祥的部隊裏面得到更好的發展。但張克俠生性就是一個極為追求公正,不願攀附權貴的人,他立刻告別了馮玉祥,前往孫中山先生的大本營軍政部報到。

張克俠走後,何基灃慢慢得到了馮玉祥的賞識。

在囚困曹錕和驅逐溥儀這兩件大事之中,何基灃的表現非常出色,很快被提拔成了團長。

不過政局風雲變幻,孫中山先生病逝之後,馮玉祥被迫通電下野。

對此憤懣不滿的何基灃毫無辦法,只能暫時離開。而張克俠在機緣巧合之下前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回國後,在1929年秘密加入了共產黨。

張克俠共產黨的身份一直到1950年才正式對外公布。

與此同時,何基灃一直在艱難追求著自己的救國之路,聽說馮玉祥回國,他立刻去找馮玉祥重回部隊。

1933年,張克俠和何基灃一同投入到抗日戰爭之中。

何基灃的「大刀隊」,曾經拿下了「九一八事變」之後的第一個勝利。

1933年1月山海關陷落,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負責喜峰口一帶的防務。

此時日軍來勢洶洶,繼續南下,何基灃率部趕到喜峰口,奉宋哲元的命令接防喜峰口。

原來的守軍萬福麟部潰敗,日軍已經控制了喜峰口,何基灃沖在最前振臂高呼:「國家多難,民族多難,吾輩是受人民養育之軍人,當以死報國,何懼馬革裹屍?戰死者光榮,偷生者恥辱!」

隨後,他帶著大刀隊直撲已經占據了絕對地理優勢的日軍,在武器裝備非常落後的情況之下,浴血奮戰。

喜峰口得而復失,失而復得,殺生震天,宋哲元趕緊調令三個旅前往支援,等到援軍來到,敵人已經開始用猛烈的炮火進攻。

何基灃意識到這樣下去對我方不利,於是決定迂回作戰,深夜偷襲敵軍,燒掉了日軍的輜重和軍糧,最後殲敵達6000人!擊斃少佐以上軍官35人!

何基灃

喜峰口的勝仗,讓中國軍民的抗日信心瞬間暴漲。

1933年5月,馮玉祥和中共合作,在北方組織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張克俠擔任張家口幹部學校校長。

張克俠統領的幹部學校頭三四百名學生,那時候同盟軍勢頭狠,取得了幾次戰鬥的勝利,全國人民都深受鼓舞。

然而偏偏在此時,蔣介石和日本侵略者夾攻同盟軍,同盟軍因為彈盡糧絕而失敗!

張克俠想帶著學校師生去和吉鴻昌等人匯合繼續抗日,但整個學校沒有一支槍。他去找了馮玉祥說明自己的想法,馮玉祥非常支持,給了他一支手槍,又從自己的衛隊之中抽出了幾十把大刀和兩挺機關槍。

武器少得可憐,但張克俠想著:「有大刀就行,何基灃用大刀殺了幾千日本人,何況我們還有機槍!」

可見張克俠也深深受到了何基灃的鼓舞和影響。

03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之後,張克俠一直勸說宋哲元前往天津積極抗日。

沒想到宋哲元一到天津就被漢奸和投降派包圍起來,在這些人的勸說之下,宋哲元也改變了原先的態度,對日方妥協。

宋哲元的退縮讓日本人掌控了他的弱點,在和他談判的時候不斷進攻,襲擊了豐台和廊坊。

等宋哲元幡然醒悟已經遲了一步,7月27日,趙登禹師長犧牲在戰場上,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率部突圍的時候也壯烈殉國!

二十九軍因為傷亡過大,寡不敵眾,被迫撤離。7月28日,北平失陷。

相比於一直有黨組織在背後默默支持的張克俠,何基灃在抗日之路上的摸索異常艱難,甚至一度絕望自盡。

在七七事變後,何基灃親率突擊隊從長辛店到八寶山與敵人展開了白刃戰,奪回了鐵路橋和龍王廟等地。

日軍佯裝和談,想要拖延時間等待援軍,何基灃作為談判代表坐在日本人的對面。

日本代表櫻井等人公然提出要中方撤回宛平縣城,撤換有關軍政指導官,並且和日方賠禮道歉。

這些無理要求讓何基灃拍案而起,怒斥敵方:「中國人不是好欺侮的,中國領土一寸都不能讓人踐踏。這次盧溝橋事變完全是日本有預謀的、有計劃的侵略活動,是日方集結軍隊向宛平首先開火,明明是侵略行為,應該向我方賠禮道歉,並保證以後不再侵略,否則就消滅你們!」

櫻井惱羞成怒,當場拔刀逼向何基灃,而何基灃也逃出了手槍與他對峙,絲毫沒有懼色。

日本人記住了何基灃,視為眼中釘,在占領北平之後,嚷著要殺何基灃全家。

何基灃護送全家轉移,什麽東西都沒有帶,只趕緊拿了幾件孩子的衣服,一家婦孺就這樣匆匆離開前往武漢。

被日軍炸毀的宛平縣城

何基灃的部隊明明因為「七七事變」中的戰功被授予七十七軍的番號,但無論他如何拼命殺敵,如何想要力挽狂瀾,都因為「不抵抗政策」倍感無力。

1937年11月,何基灃舉起槍對著自己胸口開了一槍,想要一死謝天下。

幸好當時副師長站在他身側,在開槍的瞬間用手拉了一把,子彈沒有射入心臟。

他活了下來,但整個人了無生機,躺在武漢休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