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反者道之動」:【道德經】這句名言,到底是什麽意思?

2023-12-18國風

「反者道之動」,是一句名言,出自於【道德經】。這句話,一直被很多人津津樂道。對這句話隱含的深意,許多國學探索者,都有過許多深富見解的討論。但我一直覺得這些解釋都差不多,都有一些道理,又好像都差一點意思。

其實,【道德經】反復都在講的一個字就是「道」。道,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和我們自己的人生狀態及命運走向息息相關。可由於「道」的特質,是看不見、摸不著,甚至是沒辦法用語言描述的,所以也就被絕大多數人所忽視了。

那麽,「反者道之動」究竟意味著什麽?跟我們自己的生活有什麽關系呢?

【道德經】第四十章,原文第一句是「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這是一對並列短語,它從兩個層面講述一個有關於「道」的實相。

第一個層面是「道」本身的鐵律,第二個層面是「道」在現實中的運用。

帛書版【老子】中,關於這句話的直譯很精準,它說:「事物呈現出相反的狀態,是道在被發動;事物呈現出柔弱的狀態,是道在被使用。」

那麽,接下來就具體來講一講,道是如何運作,又是如何被人使用的?

一、道的鐵律,是保持陰陽兩極的平衡

老子講天地創生,是「一陰一陽之謂道」。每一個我們能看到的事物,都是一個小太極,太極裏就必然包含一陰、一陽兩極能量。這兩極能量,互相作用、互相生化,因此才會不斷有新的創造和延續。

如果,缺少了任何一極,或是任意一極過於壯大,那麽「道」就無法在其中運轉和創造,因此,它就不會朝著事物原來的方向繼續向前;為了彌補缺失的以及,道的作用力是自行向相反的方向滑動,以尋求新的平衡和生機。

那麽,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某個事物到達了某種極端,就會有相反的作用力出現,自然讓它走向對立的一面。

比如,某個一直在壯大的事物,繼續向上攀登,最後到達了頂峰,自然就會往下轉,反之亦然。再比如,某個人心中產生了某種觀念,並將它視為唯一的真理,那麽就必然會出現與之相反的觀念,來與之形成對立。

這些相反的現象,是道的力量在發揮作用,所以我們要認識它,才可能不會被「反者道之動」的鐵律所吞噬。

好了,說完「道的鐵律」這一層,自然要講它的套用。

二、道的運用:想要一極持久,就要包容另一極

正如以上所說,當一個事物到達一個極點,就必然滑向另一極,那麽,我們也可以將道的運作規律,在現實生活當中加以套用。

比如,你如果想要你的觀點或理念能夠持久站立,就要把與你相反的觀點包容進來。

再比如,如果你想要獲得某種東西,你就要先學會放下它。心中要有一個余地,不是非要它不可,這就是把「無法擁有它」的另一極狀態包容進來,這叫「虛其心、弱其誌」。

只有不執著,這個心才是「弱」的,而「弱者」才能將「道」運用起來。

我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生經驗:越執著的東西,越容易失去;越不執著的東西,反而越能夠長期持有。

道的運用方式,就是要「去執著」,把這顆被欲望填滿的心,虛下來、弱下來。

這就叫「弱者道之用」,很妙吧?

所以,當你看到某個人很謙虛,不管他是學富五車也好、家財萬貫也好,但他一直保持著一種謙卑的態度,你就知道,他這種看似「柔弱」的形態,是在用「天道」處世。

而那些稍微有些成就,就禁不住自我膨脹,把自己表現得很強的人,就是在背道而馳,這個「道」正面力量,也就會離他而去。其結果就是:「登高必跌重,反者道之動」。

了解了「反者道之動」,就知道做任何事情,要有一種中庸的態度,不偏不倚,不在任何一極過分執迷。

了解了「弱者道之用」,也就知道,什麽事情都不必執著,好的、壞的,貴的、賤的都可以包容進來,這樣的心靈就會留有一個空間。

這個空間,就是老子所講的「有生於無」。

你想要創造什麽,就先要讓它虛空。就像杯子想要盛水,就要給杯子留下一些空間。

如果你太執著於某個東西,你的心就是實心的,就沒有空間留給「道」去創造它。

明白了道的運用方式,我們就會提醒自己,在任何利益的得失和成敗面前,我們都能夠不被任何現象裹挾,而無形中產生了某一種執著。一執著,這個心就失去了它虛空的本然。

所以,每天「大死一番」,從各種經驗和所謂成就中解脫出來。保持謙卑的心態,包容多元的現象,讓心靈時刻安住在無常的虛空之中。

道,就在這虛空的地方,發揮著它的作用,保持著它創造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