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世界哲學:「我們」何以成為「我們」

2023-12-10國風

「我們」不僅可以建造高樓大廈,還可以建造飛機航母;「我們」不僅可以組建公司,還可以成立國家和區域性合作組織;「我們」不僅可以分享共同的生活形式與歷史經驗,還可以對未來建立共同的期待和守望。然而,「我們」為何能夠成為「我們」仍有待說明。以往,人們關於這一問題的回答主要有兩種立場,即哲學的立場和科學的立場:要麽訴諸一種抽象的人性或人的本質,要麽在生物本性、社會現象之中尋找答案。

托馬塞洛等人對這兩種立場進行了糅合融通。他們吸收了哲學、生物學、進化論、心理學及認知科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時進行了大量實證研究,從多維視角揭示和闡明了人的獨特性。在他們看來,人與其他動物的最大不同,不在於人會說話或有語言,也不在於人會抽象思維,會制造勞動工具,而在於人有一種「我們感」,在於「我們」能夠將個體的意圖轉換為集體性意圖,在群體文化中學習和遵循群體性認知與推理,進行規範性自我管理。簡言之,「我們」是規範性的動物。

總之,「我們」是如何可能的,這個問題涉及諸多面向,極為復雜,也極為重要。托馬塞洛從一種寬廣的視域出發,提供了一個合理的故事,甚至「重建了靈長類動物和當代人類之間的中間前進演化步驟,即缺失的一環」,對於理解人類的行為與人類的制度事實有非常大的貢獻。另外,他對占主導地位的方法論中個人主義的扭轉,也值得肯定。托馬塞洛不僅更強調「我們」的「社會性」與「規範性」,而且更重視「我們」這一概念的「調節性」和「範導性」,這為「我們」思考更廣泛意義上的「我們」提供了有利的視角和思路。(原標題為【「我們」是如何可能的?——以托馬塞洛「我們感」為中心的考察】同見社會科學報文摘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