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貴州女孩苦練水上漂18年,靠一根竹子渡江,中國人會輕功瞞不住了

2024-07-09文化

«——【·前言·】——»

水波蕩漾的江面上,一位身材瘦小的女孩身著層層舞衣,挽著精致的發髻,腳下踩著一根細長的竹竿,如淩波仙子般翩然起舞。

這不是武俠小說中的場景,而是發生在貴州赤水河流域的真實畫面。這項名為「獨竹漂」的傳統技藝,透過25歲的楊柳之手,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楊柳的表演影片在網絡上引起轟動,獲得了上千萬次的點贊,甚至在海外也廣受關註

外國網友紛紛發出疑問:難道中國人真的會輕功?

文本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資訊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文章。 部份細節存在藝術加工請註意甄別

«——【·輕功「獨竹漂」·】——»

獨竹漂,又稱獨竹舟,是一項源自黔北的民間絕技,表演者需在一根直徑約15厘米、長達8米的楠竹上保持平衡,同時用一根較小的竹竿作槳劃水前行。

這項技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最初的目的是為了追趕河道中散落的木材而發展起來的,後來逐漸演變成一種獨特的交通方式和體育表演專案。

獨竹漂的技藝精妙絕倫,是高手們能在竹上完成各種驚險動作,如倒退、轉身、繞彎、換竿等,他們的身體控制力和平衡感令人嘆為觀止。

這項技藝不僅是一種運動,更在當地人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居住在赤水河兩岸的居民經常使用獨竹漂作為便捷的交通工具,往返於村莊和集市之間。 在1935年,紅軍四渡赤水時,也曾借助獨竹渡河,可見其在特殊時期的實用價值。

隨著時代變遷,獨竹漂逐漸從生活必需品轉變為一項引人註目的民間體育活動。

它成為了竹鄉小夥子們展示勇氣和技藝的舞台,也是姑娘們欽佩男子漢的標誌。每年端午節,獨竹漂表演與龍舟賽並列,成為當地的傳統盛事。

然而,隨著現代交通工具的普及,獨竹漂曾一度面臨失傳的危險。

«——【·苦練18年,終成「水上漂」·】——»

不過,在貴州赤水河流域,這一獨特的民間絕技卻又煥發出新的生機,這項源自先民渡河智慧的技藝,如今在95後少女楊柳的手中正綻放出不一樣的美感。

楊柳的獨竹漂之路始於童年,在她7歲那年,年過五旬的奶奶開始學習獨竹漂,並經常在江邊練習,用以鍛煉身體。

受奶奶的影響,楊柳對這項神奇的技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奶奶的引導下,年幼的楊柳邁出了學習獨竹漂的第一步。

然而,獨竹漂的學習之路絕非一帆風順,為了找準平衡點,楊柳曾經歷過上千次落水的痛苦。

她的身上經常布滿青紫的傷痕,這些都是磕在竹竿上留下的銘印,盡管如此,楊柳從未放棄,無論寒暑,江邊總能看到她瘦小的身影,堅持不懈地練習著。

楊柳解釋道,獨竹漂的精髓在於平衡的藝術,你站在細長的竹竿上,你的目標就是要達到一種近乎‘如履平地’的自如狀態。為了達到這種境界,她每天都要進行長達兩小時的高強度訓練。

而當站在竹竿上時,楊柳又必須全神貫註地協調全身肌肉,雙腿不斷調整以保持平衡,同時手臂有力地劃動竹竿前進,這種高度協調的動作讓她每次表演都如同完成一場馬拉松。

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有回報,經過三年的日復一日苦練,10歲的楊柳不僅掌握了獨竹漂的基本技巧,更深深愛上了這項獨特的水上技藝,從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和成就感。

「那一刻,當我終於能夠穩穩地站在竹筒上,成功地劃出一段距離時,一種難以言喻的奇妙感覺瞬間充滿全身。那種掌控感、自由感,讓我完全沈浸其中,不願停下。」

楊柳眼中閃爍著難以掩飾的興奮,回憶起初次成功駕馭獨竹漂的情景時,她的語氣中充滿了驕傲。

那種成就感,那種突破自我限制的喜悅,就像一劑強心劑,不斷激勵著我向前探索,挑戰更高難度的技藝。

«——【·傳統技藝與現代藝術的碰撞·】——»

然而簡單的獨竹漂,並沒有什麽能有吸引人駐足觀看的能力,隨著技藝的日益精進,楊柳開始思考如何為這門古老的技藝註入新的活力。

自幼懷揣舞蹈夢想的她,靈光一現之下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何不將自己多年積累的舞蹈功底與獨竹漂這門傳統技藝融為一體?

她相信,在搖曳的竹竿上演繹優美的舞姿,不僅能展現獨竹漂的獨特魅力,更能吸引更廣泛的觀眾群體,讓這項民間絕技重新煥發生機。

這個創意得到了奶奶的鼓勵,於是,楊柳開始了新一輪的挑戰,她從最基本的後擡腿動作開始練習,逐漸將角度從30度增加到60度,最後達到90度。

這樣看似簡單的動作,在水上完成卻並非易事,每一個動作都需要在保持平衡的同時完成,這對她的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過,楊柳並不是輕易言棄的人,經過約三個月的刻苦訓練,她的動作越來越熟練,振幅也慢慢變得越來越大。

在克服了動作難題以後,楊柳又面臨著服裝的挑戰。為了呈現更加優美的舞姿,她需要穿著古典舞或民族舞的服裝和舞蹈鞋來在水上表演。

然而,這些鞋子大多都是不防水的,一旦沾水就會報廢,別說支撐跳完整支舞了,就連最基本的動作也不一定能堅持下來。

楊柳想過各種各樣的方法,最終經過反復試驗,她想出了用氣球套在腳上的創新方法,成功解決了防水問題。

2009年夏天,楊柳在長沙一所遊樂園迎來了自己的首次正式演出,當她聽到觀眾的贊嘆聲時,內心充滿了喜悅和自豪。

這次成功的演出堅定了她繼續創新的決心,她相信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能為獨竹漂增添更多魅力。

透過不斷的探索和創新,楊柳將獨竹漂與舞蹈、傳統服飾、戲曲元素等融合,創造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表演形式。

她的努力不僅讓這項傳統技藝煥發出新的生機,也為中華文化的傳播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傳承發展獨竹漂·】——»

2019年底,楊柳開始在短影片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表演。她身著艷麗的漢服,在水面上翩翩起舞的畫面,讓無數網友驚嘆不已。

楊柳的獨竹漂表演在網絡上引發了熱烈反響,國內網友驚嘆於她的優雅身姿,親切地稱她為「碧波仙子」;

海外觀眾也被這項獨特技藝深深吸引,紛紛好奇詢問:「這是什麽神奇的中國功夫?」短短18個月,楊柳便在抖音平台上吸引了82萬忠實粉絲。

借助社交媒體的力量,獨竹漂這項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躍成為公眾關註的焦點,讓更多人有機會了解和欣賞這項傳統技藝。

作為獨竹漂的傳承人,楊柳深感責任重大。她說:「即使在遵義,會獨竹漂的人還是很少。我覺得自己有責任讓更多人了解甚至學習獨竹漂。」

除了在網上分享影片,楊柳還積極參與各地的現場表演,希望透過實際行動推廣這項技藝。

然而,獨竹漂的傳承之路並非坦途,她坦誠地表示,堅持和發展獨竹漂這項技藝,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

除此之外,還面臨著諸多實際困難,比如尋找合適的訓練場地、采購高質素的竹筒,以及籌集必要的資金等,這些都是我們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

然而,挑戰不僅來自外部條件還有家人的不理解,長期在水中進行高強度訓練對身體健康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這一潛在的健康隱患曾引發了她家人的強烈擔憂和反對。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楊柳仍然堅持不懈。她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到獨竹漂的學習和創新中來。

我的願景是將獨竹漂帶入景區,打造一場融入自然環境的實景演出。這不僅能為遊客呈現一場獨特的視覺盛宴,更能讓這項傳統技藝在現代旅遊業中煥發新生,楊柳這樣說。

然而,實作這個目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我們急需更多充滿熱情的年輕人投身其中,傳承和創新這項技藝。

同時,也期待各大景區能夠認識到獨竹漂的文化價值和商業潛力,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合作。只有透過這種跨界合作,我們才能真正讓獨竹漂這顆文化瑰寶在更廣闊的舞台上綻放光彩。

對楊柳而言,獨竹漂早已融入她生命的每一個角落。她堅定地表示,選擇‘漂’的人生,不僅是我的個人追求,更是一份沈甸甸的責任。

讓獨竹漂「漂」出國門,走向世界,這不僅是她個人的夢想,也是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傳承的責任感。

«——【·結語·】——»

透過創新表現形式和善用現代傳播平台,年輕一代正在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貢獻自己的力量,獨竹漂的發展之路,也許正是中國傳統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尋找平衡的縮影。

展望未來,獨竹漂的發展之路仍然充滿挑戰,如何在保持傳統本質的同時實作創新,如何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如何在商業化過程中保護文化本真,這些都是楊柳和其他傳承人需要面對的問題。

但可以確定的是,只要有像楊柳這樣充滿熱情和創意的年輕人在努力,中國傳統文化就一定能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參考資料:

1、驚艷!獨竹漂傳承人修煉17年 人民資訊 2021年5月28日

2、這位24歲的貴州女孩,夢想將非遺絕技推向世界 新華社移動端 2021年3月6日釋出

3、憑一根竹子就能暢遊江河?95後女孩「獨竹漂」功夫了得 海外網 2021年6月9日釋出

4、靜水人獨立 竹上舞人生(新國潮) 人民網 2021年8月23日釋出

5、一竹載輕裳 起舞雲水間(講好中國故事) 光明網 2021年11月29日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