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文化裏,葬禮儀式莊重而神聖,其中的出殯儀式更是充滿儀式感與莊嚴。在這個儀式中,孝子賢孫們依照特定順序排列,以保障儀式的順利進行。
傳統葬禮儀式上,兒子們走在棺材前方,女兒們則跟在後面。這是由於在中國文化裏,兒子被視作家族的延續,而女兒則被認為是嫁出去的人。故而,當有人向外界展示自己擁有完整的家庭時,他們常常會自豪地說:「我既有走在棺材前面的人,也有走在棺材後面的人。」這話的意思是,走在棺材前面的是兒子,而走在棺材後面的是女兒。
出殯儀式中,主喪孝子手持引魂幡,處於隊伍最前端,引領著棺材。引魂幡指引著棺材直至墓地,其後是負責捧持靈位的副主喪孝子,接著是已故老人的兒子們依次排列,其後是五服內的侄子們,然後是孫子、重孫等。在孫子、重孫之後,是外孫、外甥、表侄等親屬,緊接著是攜帶花籃的女婿,而棺材則緊跟在女婿之後。
在棺材之後,首位是肩負籃子的主喪兒媳,其後是手捧罐子的長女,隨後是次媳和次女以及其他孝女們。籃中裝有紙錢,罐中則裝著食物,紙錢將在墓地前焚燒,食物則隨葬於墓穴之中,以此象征著逝者將食物和鮮花帶往另一個世界。
主喪孝子通常是長子,若長子缺席,則由長孫擔任;若長子被過繼,則次子接替成為主喪孝子。負責捧持靈位的是次子或次房孫,這是依照傳統,長孫可以頂替一個兒子的位置。
在出殯儀式中,眾孝子依次跪拜在棺材前。主喪孝子在起靈儀式開始前,拿起瓦盆用力摔向地面上的磚石,伴隨著悲痛的哭聲,他扛起引魂幡,轉身迅速前行。眾孝子隨後跟隨,棺材隨後緩緩移動。倘若擡棺者感到疲憊需要休息,眾孝子則轉身面向棺材跪下,待棺材擡起後再繼續前行引領。
孝女們邊哭泣邊跟在棺材後面,一旦離開村莊,她們便乘坐馬車或牛車跟隨。無論是男孝子還是女孝子,他們都在前往墓地的整個過程中不停地哭泣。
在全體出殯隊伍中,最前方是負責燃放鞭炮的人員。緊隨其後的是一些智力障礙者,他們高舉著裝飾有封條的金櫃和銀櫃,象征著金山銀山和搖錢樹,以及紙制的馬、驢等。隨後是身著袈裟的樂隊成員,他們演奏著喪葬音樂,隊伍中有一位手持「西方接引」牌子的成員。樂隊之後是攜帶裝有剪開紙錢的鬥的人,他們在行走過程中不斷撒下紙錢。緊接著,便是扛著引魂幡的主喪孝子。
通常情況下,擡棺材的隊伍由八根或十六根杠組成,其中走在最前面的杠夫肩膀承受的壓力最大,因為棺材的前端和底杠的較重部份都在前方。他們還需要在前面探路,遇到坑窪等地形要提醒後面的隊伍。到達墓地後,前杠的杠夫肩膀往往會被磨破。在某些地區,擡祭祀用品的隊伍和擡棺木的隊伍會排在前面,而孝子和孝女則跟在後面,整個隊伍由一根粗繩子牽引。由於孝子和孝孫們悲痛欲絕,行動不便,有些人甚至需要被人攙扶著走。為了趕在清晨下葬前完成儀式,擡棺木和祭祀用品的隊伍會加快步伐,孝子們只能跟在後面。要是時間緊迫,前方的隊伍會拉緊繩子,催促孝子孝女們加快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