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期盼更多心與心的相遇 丨 近期值得一讀的書

2023-12-12文化

從太平南路的那間17平米的小店起, 我們就堅持把好書送到讀者手上。 27年過去了,這依然是我們不變的初心。特此奉上十二月到店新書,期盼書能帶來更多心與心的相遇。

【再度喚醒世界:韋特詩選】

作者: [美] 占士·韋特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雅眾文化

譯者: 厄土

占士·韋特,20世紀重要的美國詩人,與好友羅拔·勃萊同為深度意象詩歌流派主將,一同創辦詩刊【五十年代】,引領美國戰後反學院詩歌運動。1972年獲普利策詩歌獎。

他以鮮明影像和明晰口語,熔煉美國中西部的荒涼黑暗、存在之孤獨疏離、對社會邊緣者的同情於語言的煉金爐,將內心的激情與自然的療愈力量——再度喚醒。

本詩集由韋特夫人安妮·韋特和摯友羅拔·勃萊合力編選,精選詩人創作生涯50年間的82首作品,以詩人的省察眼光和親人的體貼溫情,向讀者介紹一個親切、純粹的韋特,開啟通向內在心靈、頓悟時刻的旅程。

【偏僻之地:斯奈德詩集】

作者: [美]加利·斯奈德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雅眾文化

譯者: 楊子

加利·斯奈德(Gary Snyder,1930—),美國當代著名詩人、轉譯家,長期投身環境保護運動,被譽為「深層生態學的桂冠詩人」。斯奈德的詩歌沁潤佛教、禪宗思想和自然觀,深受中國古詩影響。斯奈德曾榮獲普利策詩歌獎、美國國家圖書獎等諸多重要獎項。

【偏僻之地】中的八十余首詩作,記錄斯奈德尋找自我定義之旅,在荒涼雕敝的土地開辟意識的自得之境。本詩集還收錄有斯奈德轉譯的日本詩人宮澤賢治的詩。

【生活在樹上:卡爾維諾傳】

作者: [意]盧卡·巴拉內利 / [意]埃內斯托·費利羅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譯者: 畢艷紅

伊塔洛·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1923年10月15日-1985年9月19日)意大利新聞工作者,短篇小說家,作家。他的奇特和充滿想象的寓言作品使他成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意大利小說家之一。代表作有【我們的先人】三部曲:【分為兩半的子爵】、【樹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騎士】。

【生活在樹上:卡爾維諾傳】是一份知識分子的傳記,兩位昔日摯友在日記、信件、私人回憶、同時代文章中追憶卡爾維諾的寫作與人生軌跡,紀念那段不可磨滅的歲月。如今,卡爾維諾已離我們而去,但他的作品依舊是認識我們所處的日益復雜的現實的精妙工具。

【蟻】

作者: [美]查理·考夫曼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品方: 春潮Nov+

譯者: 靳婷婷

好萊塢編劇大師,奧斯卡金像獎得主查理·考夫曼首部長篇小說。

性別歧視、種族歧視、消費主義狂歡、所謂政治正確.....【蟻】是對現代世界的強烈控訴,是對藝術、時間、記憶、身份、喜劇和存在本身本質的豐富層次的沈思。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追逐他人的理解與愛。

陳丹青作品三種

【除非我們親歷】

作者: 陳丹青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國

【目光與心事】

作者: 陳丹青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國

【為什麽我不是讀書人】

作者: 陳丹青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國

【除非我們親歷】是十年來陳丹青為亡故師友寫的紀念文章。他說,他的寫作都是受人所托,這十篇紀念文章,卻是聞知噩耗,便坐下來寫。當感慨前輩的身世與受難,陳丹青說,要懂得過去的記憶,除非我們親歷。

【目光與心事】是陳丹青受托寫下的藝術評論,跨越小說、戲劇、音樂、攝影,還有素人的繪畫,他說,好的藝術可以永遠談下去。

【為什麽我不是讀書人】收集了陳丹青所擅長的訪談、講演,還有從事【局部】與木心美術館工作以來的不少文案。面對當下流量時代的浮躁,他問道,觀看,被觀看,傳播,被傳播,你身在哪一端?

【烏托邦的觀念史】

作者: [英]格雷戈裏·克雷斯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出品方: 涵芬樓文化

譯者: 張緒強

烏托邦的觀念源自人類對美好社會的持久渴望,它植根於原始而富足的、具有社會平等特點的黃金時代,並隨著杜文·莫爾的名著【烏托邦】的出版而變得清晰。

從創始神話到新世界的發現之旅,從技術進步時代的探索到理想社區的建構,本書呈現了古往今來的詩人、哲學家、社會改革家、建築師與藝術家構想中的烏托邦形象的變遷,並指出,可持續的烏托邦或特許以幫助人們應對當下消費主義、環境汙染等問題。

【恐懼景觀】

作者: [美]段義孚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譯者: 徐文寧

【恐懼景觀】是段義孚先生的經典之作,深度探索了恐懼的空間以及這些景觀如何在我們的生活以及歷史的長河中發生變化。在一系列跨越地域、時間和文化的文章中,段義孚探討了恐懼在個人和社會中的不同表現形式和成因:他描述了流行病以及超自然幻象所造成的恐懼,鄉村和城市中的暴力和恐懼,對幹旱、洪水、饑荒和疾病的恐懼,以及恐懼景觀形成後灌輸給民眾的方式。

在這本開創性的著作中,段義孚回顧歷史,以發現我們刻在基因中的恐懼哪些是普遍的,哪些是特殊的。他強調,人類的恐懼是一種常態,它促使我們劃出所謂「安全區」,但恐懼同時也是好奇心、成長和冒險背後的基本動力。本書指導讀者了解恐懼的形成機制,探索恐懼的發展歷程;並借此引導讀者正視焦慮、讀懂人性、理解世界。

【愛的終結:消極關系的社會學】

作者: [法]伊娃·易洛思

出版社: 嶽麓書社

出品方: 浦睿文化

譯者: 葉晗

這似乎是一個人人崇尚自由、追求自主的時代,無論男女都可以自行定義自己的愛情樣貌,隨意選擇交往的物件。但更多的選擇,並沒有為人們帶來更高的情感滿意度。愛的前景正變得愈發不確定,經歷分手和離婚的人也仍然經歷著心碎……

這既是一部關於「心碎」的歷史記錄,也 是一部批判資本主義和消費文化的學術扛鼎之作。伊娃·易洛思潛心二十年研究,結合社會學、心理學、哲學等相關理論資源,從大量文學作品、社交軟件、影視、訪談和咨詢中抽取出豐富的案例,為我們展現出現代社會如何影響了人們的情感結構和關系。

【諾蘭變奏曲】

作者: [英] 湯姆·沙恩

出版社: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出品方: 後浪

譯者: 李思雪

克里斯托弗·諾蘭——當今世界最受矚目、最具話題性的電影導演之一,憑借【蝙蝠俠】三部曲、【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鄧寇克】等極具個人風格的大片,屢屢創造口碑、票房雙收的神話,他本身已然自成一個品牌。

本書將深入探索他的作品、他受到的影響,以及他神秘的成長經歷。哪些作家、導演和藝術家曾帶給他啟發?他迷戀何種獨特的主題與形象?每部作品有著怎樣的靈感來源和幕後制作故事?他如何解讀自己那些燒腦大作的謎底,又怎樣面對業界、媒體和觀眾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