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晚潮|此夜共嬋娟

2024-09-15文化

潮新聞客戶端 周勇

去秦淮河是信手拈來的念頭。因為只有半天時間,我們出了南京火車站直接打車去了總統府,後來發現手機上預約不了。司機在送我們時候說,到那兒再預約不遲,結果證明是遲了。再者,我們更沒想到周末的南京火熱程度不亞於炎熱的氣候。

在江寧織造府小坐一會,我們用手機挑選下一步方案。夫人說秦淮河就在附近,我們去逛逛。這話馬上贏得大家贊成。打上車,司機說確實不遠,又說那兒是逛南京的首選。

沿著古秦淮牌坊往裏走,我在琢磨著那副對聯:十裏繁華邀九州俊彥,六朝逸韻揚千載文光。頓時覺得好氣派。走入牌坊,可見幾個漢裝的年輕女子款款而行。心裏頭便覺得蠻應景。女兒說:「還是我閨蜜穿得比她們好看。」

「那你應該叫你閨蜜和你穿著漢服一起來逛街。」夫人笑著說。

女兒便拿起手機和閨蜜聯系。閨蜜在影片裏說自己去了南京兩次,這個地方並不陌生,建議逛逛夫子廟,求個簽,能保佑自己明年中考中個重點高中。

關於南京夫子廟與秦淮河,我其實知曉不多。【儒林外史】中有幾處寫南京:其一,杜少卿居住的秦淮河一代,「話說南京城裏,每年四月半後,秦淮景致,漸漸好了。那外江的船,都有下掉了樓子,換上涼蓬,撐了進來。船艙中間,放著一張小方金漆桌子,桌上擺著宜興砂壺,極細的成窯、宣窯杯子,烹的上好的雨水毛尖茶。那遊船的備了酒和肴饌到這河裏來遊,就是走路的人,也買幾個錢的毛尖茶,在船上煨了吃,慢慢而行。到天色晚了,每船兩盞明角燈,一來一往,映著河裏,上下明亮。自文德橋至利涉橋、東水關,夜夜笙歌不絕。又有那些遊人買了水老鼠花在河裏放。那水花直站在河裏,放出來,就和一樹梨花一般,每夜直到四更時才歇。」這裏寫到秦淮河的夜遊,船上的陳設。水老鼠花是一種煙花吧,頗有幾分美妙。若我坐船,便想著船上聽兩岸笙歌,賞天空一輪月,那一定是種享受了。

夫人一聽,向人打聽具體夜遊的船價,網上一搜,說是一百二十多一位。女兒和侄女早就關心起夜市裏的糕點和網紅們打卡之地。不坐就不坐吧,我們於是相約兩小時後在古秦淮牌坊下集合。

沿著街往下走,到了一座橋邊,看到一座橋,橋一側有「桃渡臨流」四字,據說該處為南京48景之一。桃葉渡在南京夫子廟東北、十裏秦淮與古清溪水道合流處附近。東晉王羲之的七公子王獻之接送愛妾——一對姐妹花桃葉、桃根擺渡秦淮河。當年的內秦淮河水面寬闊,常遇有風浪,若擺渡不慎時有船翻,桃葉的娘家住在對岸,每次擺渡她們都心裏害怕。王獻之為解除愛妾的心理壓力,專門為她們寫了三首【桃葉歌】,其一首為「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清人張通之【金陵四十八景題詠】「桃葉臨渡」一景中寫道:「桃根桃葉皆王妾,此渡名惟桃葉留。」張對王獻之比較喜歡桃葉提出個人疑義。依個人拙見,王獻之不過是戲謔之意罷了,親此薄彼,恐怕是後人臆想罷了。

沿桃葉渡向前,可見永熙茶樓,正應了杜少卿的景,可惜南派相聲創始人張永熙不在,要不然我定要坐下聽聽那輕松詼諧的故事了。

不遠處,看到青果,這是南京小資們聚居處。我和夫人決定沿著河灘走一段。此時已是下午五點多,只見碧綠的河水在漾動,河岸邊還沒有亮燈。只是下午所積余溫仍高,偶爾駛來的旅遊船,掠過一絲涼風,也很快為兩岸商家排出的熱氣沖散了。

我對夫人說:「咱們還是走內街,這裏太熱。」

夫人說:「怪這船,把你的詩性攪亂了。」我報之一笑,表示君知我意也。

吳敬梓先生寫南京:「城裏一道河,東水關到西水關,足有十裏,便是秦淮河。水滿的時候,畫船簫鼓,晝夜不絕。城裏城外,琳宮梵宇,碧瓦朱甍,在六朝時,是四百八十寺;到如今,何止四千八百寺。」吳老筆下的古都南京,除了畫船笙歌,碧瓦朱甍,到處是寺院的說法雖然誇張,但我想,書生的拜廟和平民的信佛卻也不矛盾。儒生冀以升學成名,百姓到廟裏燒香保平安。各取所需,各有所圖。

我們來到文德橋。橋邊可見停泊著多艘遊船。這文德橋是很有來頭的。其始建於明萬歷十三年(1585年),相傳為李白醉酒撈月之地,後世為以示紀念,在橋旁辟建得月台。文德橋歷代均有翻建修葺,石木互易,明清時發生多次橋欄塌陷事故,尤以光緒三十年(1904)端午節橋欄斷裂、橋身傾塌為慘烈,造成了數百人落水的慘劇,從而留下了「文德橋的欄桿靠不住」這一俗語。據說,幼年茅以升聽了這件事便想象著要修建橋梁。這文德橋便是少年理想的聚源之地。

南京民間有「君子不過文德橋」一說。舊時南京夫子廟一帶為科舉重地,每有趕考學子聚集苦讀;對岸則是名冠江南的酒肆妓館之地。其實,在一文定乾坤的古代,讀書人又有多少人能出人頭地。考完了,便走過文德橋,不僅可以賞月飲茶,還可以鬥酒說唱,豈不是很好的一種消遣方式。歷朝歷代,這風月場中的秦淮佳麗——董小宛、李香君、柳如是、卞玉京、馬湘蘭……才色雙絕、知情曉義、俠骨柔腸者多矣!

一面是文以載德,厚德載物,一面是及時行樂,紙醉金迷。各得其所,相安無事。

吳敬梓寓居南京時,曾於農歷十一月十五日漫步夫子廟地帶的文德橋,見橋的左右各半枚月亮的奇觀,激情如噴,詠詩一首:「天涯羈旅客,此夜共嬋娟。底事秦淮水,不為人月圓。」

而今我們被旅行的遊客大部隊推搡著過這座橋時,只見一輪明月,已升上九霄。兩岸的燈火映照著畫舫雕樓,不由讓人感嘆:秦淮河邊真的是很美很美!千百年來秦淮河哺育著古城南京,它是南京的母親河,也是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

夫子廟,也稱孔廟,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祠堂。夫子廟始建於宋,位於秦淮河北岸貢院街,它與北京孔廟、曲阜孔廟、吉林文廟並稱為中國四大文廟。夫子廟以秦淮河為泮池,南岸有照壁,北岸有聚星亭,中軸線上有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尊經閣等建築,廟的東側還有魁光閣。我們在夫子廟前留一個影,沒有過多停留,人多,川流不息。感覺看熱鬧的不亞於南邊的市井坊,烏衣巷。

江南貢院,又稱南京貢院、建康貢院,位於夫子廟東側,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科舉考場。江南貢院始建於宋乾道四年,清同治年間,江南貢院達到鼎盛。當時僅考試號舍就有20644間,加上附屬建築數百間,其規模之大、占地之廣居全國各省貢院之冠,創中國古代科舉考場之最。想象當年那些皓首窮經的儒子們從各地趕往南京城參加考試,在一個一個小小的隔間裏做著跳龍門的升官夢,那一張張臉孔,有孔乙己,有範進,有張鄉紳,有我們的列祖列宗……

江南貢院從落成到晚清廢除科舉,共輸送了800余名狀元、10萬名進士、上百萬名舉人,可以說,江南貢院是中國南方地區開科取士之地。以江南貢院為基礎的中國科舉博物館,是中國唯一反映中國科舉考試制度為內容的專業性博物館。

在貢院街,我們和侄女、女兒相遇了。侄女已跳過龍門,考進了上海師大,我女兒則還在讀初中。我說你多淘幾張「逢考必過」簽送你閨蜜。女兒說:「老爸,那玩意網上多的是。」

這時,圓月已升到一竿子高了。那一輪月,當年吳敬梓曾經賞過,張通之,董小宛、李香君、柳如是,都曾經在這一輪圓月下,把內心的橋搭在通向市井和功名的兩岸,樂此不疲,做著不悔的選擇。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