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呼蘭河傳】是童年對蕭紅的治愈

2024-02-22文化

過年宅家看完了買回來很久的【呼蘭河傳】,買書的起源是看了【蕭紅】的電影,但電影真的沒有留下什麽好感,美麗的小宋佳一臉愁容,劇情也集中在她的愛情悲劇,因此書也就被我擱置了,幸好今年春節假居家,幸好我翻開了它。這是我第一次在讀一本小說時,如此堅定的認為這只是一部回憶錄,一部關於童年的回憶錄,呼蘭河小城的落後,小市民的無知,自私,麻木,迷信,像極了我童年的記憶。

(圖片來源於網絡)

蕭紅,1911年端午節(陽歷6月1日)生於哈爾濱呼蘭縣城一張姓封建地主家庭,原名張乃瑩(乳名榮華,學名張秀環,1916年其外祖父將其學名改為張乃瑩),蕭紅是其用得最多的筆名。1942年1月22日,蕭紅逝世於香港,終年31歲

作者首先給出了一個落後小城的輪廓圖,從城東到城西,再填進去街道,飲食、風俗,從一口大水坑過渡到祖父的院子。像一幅畫,每個元素是獨立的,又是聯系的。她平白淡定的描繪,像在畫一幅素描,刷刷的筆尖落在紙上,光影人物漸漸凸顯,看似平淡的文字,用孩童自有的詩意和朦朧的語氣說出來,那麽純真,那麽自然,又那麽寥落和憂傷。

她寫到「那裏邊的人都是天黑了睡覺,天亮了就起來工作。一年四季,春暖花開、秋雨、冬雪,也不過是隨著季節穿起棉衣來,脫下單衣去地過著。生老病死也都是一聲不響地默默地辦理。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迴圈地走,那是自古也就這樣的了。風霜雨雪,受得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求著自然的結果,那自然的結果不大好,把一個人默默地一聲不響地就拉著離開了這人間的世界了。至於那還沒有被拉去的,就風霜雨雪,仍舊在人間被吹打著。」

在這安靜又熱鬧著的呼蘭河小城,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人物也集中在「我家」的院子,這院子雖是一戶封建地主的人家,但這裏住著各種在祖父階層之下的小人物,他們各個個性鮮明,卻有著那個時代共有的「麻木」,眼看著「團員媳婦」在迷信的婆婆手裏,飽受折磨,最終被折磨死去,但大家只是看看熱鬧。

(圖片來自網絡)

懵懂的「我」是一個六七歲的孩子,雖然作者用孩子的眼光和疑問不停發問,但麻木的大人,根本沒有人在意,也無人關心。冷漠自私的大人世界在這個小小的院子裏,讓小小的「我」浸泡在無盡的悲涼裏,而祖父的後園是「我」童年的伊甸園,盡管那園子裏總有一個漫長的冬季,但還好,春天總會來的,「我」在春天和祖父一起播種,看著黃瓜發芽,藤蔓蔓延上油坊的玻璃窗,看著玫瑰開花,摘了花朵戲弄祖父,讓祖父笑的前俯後仰,在「我」的心裏,只有祖父是親近的人,只有和祖父在一起才能感受到被愛著,只有祖父給我「我」對應的回應,因此,在冷漠的人間,仿佛祖父是一束光,他照亮著一個孩子的幼小的心靈。

(圖片來自網絡)

蕭紅是民國才女,她的一生顛沛流離,但她堅定,執著的熱愛著生活,如她的文字,淡淡的透著時代的悲涼,那也是她人生的底色,但即便如此,她依然相信改變,相信革命,雖然那光明微弱,但畢竟黎明總歸會來。

有人說,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著,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著童年。

蕭紅的文字大都是圍繞著童年的回憶,盡管底色悲涼,但我相信她是個幸福的人,她的童年得到了祖父的愛,這愛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她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