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深港文化雙向奔赴同頻共振,雙城「共讀」「共展」「共演」成常態

2024-04-20文化

在4·23世界讀書日暨首個「香港全民閱讀日」來臨之際,4月20日,「香港悅讀周」暨「2024香港悅讀+」活動在香港沙田新城市廣場開幕,在這個香港特區舉辦的文化盛事上,充滿著濃濃的深圳元素。

焦點展覽中,設有「共讀雙城:深圳專區」,展出深圳出品的親子類別、科普類、城市宣傳類圖書,以及第24屆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童書」,吸引了眾多香港讀者流連其中。開幕式後舉行的深圳作家楊黎光的新書【奔騰的深圳河】正選儀式,深港作家與文學愛好者在現場進行了熱烈交流與互動。

這是深圳讀書月去年舉行的「深港共讀」活動的延續,也是落實深港「共讀雙城」共識的重要舉措。

深圳與香港,地緣相近、人文相親、文脈相通。近年來,隨著雙城生活便利指數的大幅提升,兩地居民在文化上的交流亦越發密切。共讀、共展、共演……深圳人到香港逛書展,香港人到深圳書城買買買,深圳人到香港看展覽,香港人來深圳看演出——一場文化上的雙向奔赴、精神上的同頻共振正在日常生活中發生。

共讀:「愛閱之人」樂了!「賞心閱事」更上層樓

今年4.23世界讀書日前後,深圳策劃推出的系列讀書活動也包含不少香港元素。

其中,「深港青少年研學計劃」邀請香港青少年乘坐「愛閱號」移動書吧,走讀深圳開展研學活動;兩地文化名家為讀者推薦各領域優秀圖書,形成深港「共讀雙城」推薦書單;4月23日當天,粵港澳桂瓊五地將聯合開展「共讀半小時」活動,在香港、澳門、深圳等7個城市設定共讀主會場,邀請市民共享閱讀之樂。

如果說,深港互融雙向奔赴正成為暢享灣區生活的新潮流,那麽,溯源這份潮流,要從閱讀開始。

作為「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深圳在推動深港文化交流方面積極先行。2020年深圳讀書月期間,深圳舉辦了首屆「深港共讀,雙城同感」活動,從此,開啟兩地文化交流新格局。

2022年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時,深圳讀書月又推出了「當奇跡之城遇上東方之珠」深圳·香港的文化對視系列活動。去年,以香港首次設立「全民閱讀日」為契機,深圳創新推出「共讀雙城」深港系列閱讀交流活動,隨著多層次、多維度閱讀活動的開展,深港文化豐富形象及雙城交融共進的圖景在人們面前盡情綻放。

去年11月6日,霍啟剛在香港【文匯報】上發表題為【共建書香灣區,搭建文化橋梁】的專欄文章,分享他參加第二十四屆深圳讀書月啟動儀式和參觀深圳圖書館、體驗自助圖書館的感受與思考,點贊深圳讀書月「推廣閱讀的工作非常全面」,提出深港「共讀雙城」共識的釋出「在推動雙城互動、共建書香灣區有巨大發展空間」。

霍啟剛社交賬號截圖

如今,無論是周末、公眾節假日還是寒暑假,深圳書城、書吧、深圳圖書館、自習室裏低頭翻書、靜心閱讀的身影中,多了許多香港讀者的身影。與此同時,赴香港「淘書」的深圳人亦是不少。作為「亞洲最大型的書展之一」,每年的香港書展都吸引大批深圳人前去購書,還有香港的「二樓書店」,深圳的「愛閱之人」如數家珍。在這些地方,「深港共讀」成為閱讀的和聲,文化的交融。

共展:「博物迷」笑了!深圳香港文化福祉遍地開花

2022年6月22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館。同年7月3日,正式對外開放。從此起,深圳人又多了一個觀展、學習、溜娃的好去處。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深圳市民、科技工作者張先生告訴記者,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不僅是香港人的文化福祉,也是深圳人的文化福祉。「從福田到西九龍文化區,高鐵直達,不到1小時就到了。這麽近的距離、這麽短的時間,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可不就是深圳人的精神後花園嗎?」據悉,從事科技工作的張先生也是一位歷史愛好者。他表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對外開放以來,他經常來此觀展,常看常新。「香港故宮的展覽不僅展品質素高、琳瑯滿目,更重要的是展覽、展示手段科技含量十足,互動新鮮、有趣。」張先生說,「假期我也經常帶著孩子來這裏看展,一呆就是一整天,特別充實。」

不僅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西九龍文化區的M+博物館同樣令深圳人心馳神往。M+博物館定位於亞洲首家全球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重要藏品涵蓋設計、建築、流動影像、視覺藝術等範疇,還包括不少香港元素。2021年11月12日開放後,舉辦過多場重磅展覽、演出等。

M+博物館

「2023年,我曾經去M+參觀過【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特展。」深圳大學學生小高說,「我記得那個展覽特別轟動,有點網紅展的味道了,我們身邊好多同學都去了。」M+博物館關照潮流、關照當下,對深圳的年輕人尤其有吸重力。今年4月12日,M+還舉辦了「M+夜不同——黑白Disco之夜」,在博物館裏蹦迪,一起搖擺,吸引大量深、港青年參與。

你來我往。不僅深圳人愛去西九龍文化區,香港人也將深圳的博物館、美術館視作寶藏。深圳博物館「明星誌願者」張婕告訴記者,每逢節假日,香港觀眾就「特別多」。

「我們提供的誌願講解服務都忙不過來。香港觀眾不僅喜歡古代藝術展,他們尤其對深圳歷史、深圳改革開放史感興趣。」張婕說,「深圳香港同根同源,深圳歷史與香港歷史同氣連枝。實際上,關於深圳歷史的展覽中,也穿插了大量香港的內容。」

深圳博物館誌願者、高中生陳張子堯分享了他接待香港觀眾的難忘經歷。「那天,我接待觀眾都是大哥哥、大姐姐,我給他們講深圳民俗,講解中我準備了一些問題互動,他們竟然都答上來了,這讓我非常驚訝。因為平常都是我自問自答。講解結束之後,我才知道大哥哥大姐姐來自香港大學。」

共演:「戲劇迷」爽了!跨城觀演選擇多 攜手共創「有看頭」

2024年開年,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奔赴香江開啟香港首演,1月4日至7日在香港演藝學院連演5場,場場爆滿、人氣爆棚。

詠春海報亮相香港·銅鑼灣羅素街

在這4天的演出時間裏,幾乎每場演出都有香港名人、名流前來觀演。著名歌手、演員葉倩文看完【詠春】非常激動,她說:「看【詠春】時能感受到演員們的精神、體力和愛心。這樣困難的表演,每天都要演,沒有愛肯定堅持不下去,沒有100分的精神也都演不下去。我對他們非常佩服和尊重,表演很專業,很有福氣看到這樣的表演。」 葉倩文稱自己已經成功「入坑」【詠春】,秒變「迷妹」的她希望能再多看幾次。被「圈粉」的不僅是葉倩文,還有葉童、黃百鳴、呂良偉等等,無論是創意還是表演,他們都由衷地為【詠春】點贊。

香港普通市民對【詠春】也顯示出極大熱情。1月7日,【詠春】在香港的最後一場演出,坐在第一排的香港小童kiki看得激動萬分。謝幕時,小朋友忍不住起身站立,手舞足蹈,大聲叫好。舞劇【詠春】開年即在香港掀起熱潮,香港輿論認為,這是一次深港文化、情感交流「雙向奔赴」的成功範例。

舞劇【詠春】香港首演結束後舉行現場簽售會,主演和熱情的香港觀眾合影、交流。

【詠春】2024香港「開門紅」也開啟了深港雙城觀演的「新視野」。香港觀眾意識到,既然深圳有如此優秀的舞台作品,那為什麽不到深圳的劇院、戲院去看看呢?

深圳保利劇院的工作人員劉偉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劇院的客人中香港人的占比明顯提升。據悉,4月深圳保利劇院上演的昆曲【牡丹亭】法語音樂劇【唐璜】等重磅專案。4月19日,【唐璜】在深首演日,記者就發現觀眾席裏有不少香港人。「深圳的劇院演出的節目很豐富,價格也很合適。」香港人李女士說,「我們在海岸城吃過晚飯就步行到保利劇院看戲,一個完美的周末。」香港人張先生則表示,深圳與香港的演出「互為補充」,「兩地的戲迷、演出愛好者有福了。」

深圳人到香港「看演出」的歷史則更加「悠久」。紅磡香港體育館是不少深圳文藝青年心中的地標。80後深圳市民馮女士是張學友的歌迷。2024年1月,她終於搶到了演唱會的門票,赴紅磡觀演,心滿意足。「我們這一代受港風影響強烈。劉德華、張學友在香港開唱,我都會去搶票。深圳去紅磡也非常方便。雙城文藝生活,跨城追星,我內地的朋友都很羨慕我呢。」

記者了解到,深港之間的「文藝互動」不僅僅體現在「跨城觀演」上,未來,深港文藝界還將開啟「共創」模式,攜手創作文藝精品。據悉,香港將在2024年10月擔任第四屆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的主辦城市。屆時,舞劇【詠春】再赴香港演出。與此同時,香港與深圳將聯合制作【詠春】香港特別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