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理響中國|金牌思政課」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具有原創性的科學體系

2024-04-10文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領航掌舵之下,不斷開拓新局面,取得歷史性成就。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文化建設方面提出了許多具有原創性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內涵十分豐富,論述極為深刻,高屋建瓴,精辟透徹,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學體系,具有很強的指導性,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文化建設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昇華,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如何理解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具有原創性的科學體系?本文將從解析相關重要概念入手逐步予以回答。
習近平文化思想中的「文化」概念
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實踐和生產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括所有人工制作的器物和建築設施。狹義的「文化」是指精神生產能力和精神產品,包括社會科學、文學藝術、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社會意識形態、各類教育知識等。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文化」一詞最早源自【易經】賁卦彖傳:「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中的「文」同「紋」,凡是可以觀察到或意會到的圖案、形象等都可稱之為「文」。「天文」是指自然現象,中國古人認為自然現象是由陰陽、剛柔、正負等多姿多彩的「文」互動作用而形成的。「人文」是指社會現象,是由人類勞動、活動、生活等形形色色的「文」互動作用而形成的。觀察「天文」,可以知道自然季節的變化規律;觀察「人文」,可以知道如何治理國家。從詞源學來看,中國古人所講的「文化」,既涵蓋社會科學,也涵蓋自然科學,近似於當代廣義的「文化」概念。
當代學術界一般也把廣義的「文化」稱之為「宏觀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所謂物質文化是指從人類創造的物質成果中凝結的文化。所謂精神文化則屬於意識形態,是人類透過改造自然、改造社會所形成的思想意識,能夠透過「微觀文化」(語言文字、影像符號、聲響音樂等)進行傳承傳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價值觀念、思維方法、學術理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生活方式、行為規範、教育活動、制度設計、國家治理等知識。
當代中國學術界的某些研究也把「文化」界定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的「文化」,是指與經濟、政治、社會、生態等領域平行並列的文化領域。
習近平文化思想中的「文化」定義和上述種種文化定義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交集,同時也存在區別。最大的區別在於習近平文化思想突出了「宣傳思想」,指的是「宣傳思想文化」。
突出宣傳思想文化,並非弱化學術理論。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是我們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服務黨的中心工作、服務人民的理論、輿論、文藝、新聞出版、精神文明、思政教育等工作的總稱。長期以來,我們黨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中提倡深入淺出、簡潔明快、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的文風,湧現出許多富有學術價值與理論品位的上乘佳作。其中,不乏把宣傳思想和學術理論有機地統一起來的精品力作,成為指導中國宣傳文化戰線思想與行動的綱領性文獻。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反對黨八股】【改造我們的學習】,習近平的【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等,都是思想性、政治性很強的文章,都是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學總結,不但具有非常重要的時代性、引領性、指導性、綱領性,而且具有豐厚的馬克思主義學術理論價值。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學術理論價值已經樹起一座歷史豐碑,它標誌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為擔負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科學體系
所謂「科學體系」,可以指某種具體科學的體系,也可以指具有科學性的某種知識體系。無論前者還是後者,都必須具有科學性、價值性、目標性、系統性,構成其體系的各個要素相互聯系、內在統一;科學體系也是開放的、不斷豐富發展的。習近平文化思想之所以堪稱科學體系,恰恰因為它完全具備上述關於科學體系的界定。
一、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學性。
科學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且能服務實踐、引領實踐,所以說習近平文化思想具備科學性。它是順應時代呼喚、實踐需要的產物,引領著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正確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臨著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從國際上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盡管求和平、求發展、求合作、求和諧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願望,但是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霸權主義,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極盡其拉幫結夥、圍堵打壓之能事。在經濟上,鼓吹脫鉤斷鏈、揮舞制裁大棒;在軍事上,支持「台獨」,攪局南海,拉攏日本、印度、澳洲拼湊圍堵中國的「印太聯盟」;在外交上,對中國進行造謠誹謗、汙蔑抹黑、甩鍋栽贓,毫無道德底線。從國內來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我們距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麽近,我們的能力也從來沒有這麽強,但是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局面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使中國的發展既面臨難得的機遇,也面臨嚴峻的挑戰。正是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為了對內更好地統一思想、堅定自信、振作精神、凝心聚力,對外更好地化解矛盾、求同存異、協調各方、贏得更多國際朋友、反對霸權主義、把握好歷史主動權,中國必須在大力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的影響力。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習近平文化思想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應時而生、因勢而成,具有明顯的科學性。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意識形態領域發生了全域性、根本性的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學性得到有力證明。
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價值性。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價值性」主要指其戰略價值。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論述主體。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對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沒有什麽比「前途命運」「長治久安」「凝聚力和向心力」更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政治動蕩、政權更叠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但思想演化是個長期過程。思想防線被攻破了,其他防線就很難守住」。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第一要務,在於守好思想防線,以利於興黨強國、長治久安、萬眾一心。
三、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目標性。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目標性」是指新的文化使命,即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由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發展而來,中華文明歷盡滄桑而薪火相傳,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的偉大文明。其具有「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大突出特性,並不斷豐富發展。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了中華文明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中華文明融入「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布局,呈現出人類文明新形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四、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系統性。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系統性,主要體現在其整體性布局上。任何有效的科學系統都必須具備整體性、層次性、穩定性、協同性、開放性。習近平文化思想有其內在層次性,其最高層次是「首要政治任務——理論武裝」:「聚焦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這個最高層次的系統核心要素輻射一切、影響其他層次。以下層次共10個要素,其中包括7個「著力」,1個「充分激發」,2個「不斷」。即「著力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著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充分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不斷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上述10個要素彼此之間及其和「理論武裝」核心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協同,內在統一於黨的二十大精神,統一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一於黨的十八大以來宣傳思想文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並將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入而成為逐漸展開、越來越豐富的科學思想體系。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性貢獻
「原創性」是個相對概念。一般說來,思想成果的原創性是指其核心觀點、主要架構、思維方法是新的、獨創的。但任何原創性成果都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憑空產生的,都是對前人成果的學習、借鑒、批判、繼承、改進、豐富和發展的結果,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實作的新飛躍,達到的新高度。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性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十二個方面。
1.對戰略地位的新概括: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在改革開放後的相當長歷史時期內,對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的戰略定位是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新概括」之新,在於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戰略地位提升到全新高度。
2.理論武裝的新要求: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聚焦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在真學、真懂、真信、真用與深化、內化、轉化上下功夫。「新要求」之新,在於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立自強、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天下情懷,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新要求」第一次把理論武裝作為文化建設首要政治任務,不僅強調理論聯系實際,而且抓準了理論武裝工作的每個關節點:一是在「真」字上下功夫,學、懂、信、用都要真;二是在「化」字上下功夫,不能浮皮潦草,要「深化」,不能走過場,要內化於心,不能空談,要「轉化」為工作方法、幹勁和業績。
3.核心價值觀的新提煉: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其「新」在於第一次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僅著眼於個人,而且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次提出明確的價值追求;在於深刻論述了核心價值觀對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價值觀念在一定社會的文化中是起中軸作用的,文化的影響力首先是價值觀念的影響力。世界上各種文化之爭,本質上是價值觀念之爭,也是人心之爭、意識形態之爭」,「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
4.對「文化自信」的新論述: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歸根到底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最基礎、最廣泛、最深厚的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沈、最持久的力量。這個「新論述」把「文化自信」的必要性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5.「思想解放」的新篇章: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新篇章」之「新」在於敢於把兩種時空、內涵相差巨大的思想體系相結合。馬克思主義強調「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因此,提出和推動「第二個結合」是需要巨大理論勇氣的,當然是「又一次思想解放」。
6.文化建設的新使命:建設人類文明新形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新使命」之「新」在於概括出中華文明具有「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大突出特性;在於使「人類文明新形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中國式現代化」互為表裏;在於使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相適應;在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科學揭示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道理、學理、哲理。
7.文化建設的新原則: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其「新」在於明確了文化建設全方位的總體要求。對內,「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穩、行得遠」。對外,「秉持開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無論是對內提升先進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還是對外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影響力,都離不開融通中外、貫通古今。」文化建設總的要求是守正創新,「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真正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實作傳統與現代的有機銜接」。
8.文化建設的新思路:明體達用,體用貫通,明確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路線圖和任務書。「新思路」之「新」在於文化建設的發展思路熔鑄古今,簡明深刻。「體」與「用」是中國哲學特有的一對範疇。「體」指本體,「用」指功用,所謂「明體達用,體用貫通」,就是指認清中國宣傳思想文化本身的狀況,並充分發揮宣傳思想文化的功用;使宣傳思想文化本身和其功用相互貫通、相互統一。「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提出,深刻反映了習近平文化思想中主體與客體、認識論與方法論、理論與實踐的辯證統一。
9.意識形態建設的新方向: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新方向」之「新」在於其更加符合改革開放背景下、思想多元、價值取向多樣的現實,突出了凝心聚力和方向引領。
10.新聞輿論工作的新落點:提升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新落點」沒有僅僅停留在「以正確輿論引導人」上,「新」就新在「四力」並出,而落腳在「公信力」上,突出了新聞輿論工作的實效性;有公信力,才有說服力,新聞輿論傳播才能見實效。
11.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舉措:提出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新舉措」之「新」在於「創造」「創新」,而不是泥古;是「轉化」「發展」,而不是機械照搬、循規守舊。
12.網絡文化建設的新指南:管得住,用得好,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互聯網是人類科技發展的新高地、思想文化的新領域、人類交往的新舞台,意識形態的新戰場。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時代的前沿,深刻地指出了掌握網絡文化的重要性:「當今世界,誰掌握了互聯網,誰就把握住了時代主動權;誰輕視互聯網,誰就會被時代所拋棄。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得網絡者得天下。」他明確提出網絡文化建設總要求,要按照技術要強、內容要強、基礎要強、人才要強、國際話語權要強的要求,加快推進網絡強國建設。他明確指出,「堅持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提出打贏網絡意識形態戰的新舉措:「必須加強網上正面宣傳引導,深化黨的創新理論網上宣傳,建立全媒體傳播體系,堅決打贏網絡意識形態鬥爭,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提高網絡綜合治理效能,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他還提出了網絡文化人才的標準:「講政治、懂網絡、敢擔當、善創新」;提出了網絡文化建設總目標:「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文化建設的新思想是習近平文化思想最具原創性的貢獻,是新時代網絡文化建設的新指南。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性,充分體現了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充分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對人類一切先進文明的借鑒。特別應該提出的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性內容廣泛、論述深刻、觀點鮮明、體系完備、理論與實踐結合密切、現實影響巨大,使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使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思想展開了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