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如何深度閱讀書籍?

2024-06-02文化
閱讀這件事說起來簡單,但是想要深入閱讀又是件難事。我非常喜歡看書,相較於買衣服買包我更舍得在書上花錢。而且這是項長期投資,只要堅持輸入,等到輸出的時候肯定會有回報。
起初,我拿起一本書沒有目的和技巧地從頭讀到尾,讀完就扔一邊。但慢慢地我發現,我對讀過的書都沒有印象,更別提實際性的回報,閱讀這件事好像變成了一項任務。
後來我在豆瓣上刷到了4本閱讀書籍,看完之後,我只想感慨:相見恨晚!接下來,我就從讀書筆記、目錄讀書法、垂直型閱讀、如何實踐和虛構類閱讀技巧來講解這個問題。
第一本是日本作家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這本書很適合新手學習如何做讀書筆記。作者是位筆記本達人,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了「筆記本讀書法」,即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5個步驟,教讀者全方面地掌握書籍內容。其中,這本書的重點就是如何記錄讀書筆記並且活用!
1.做記號的3個步驟
作者認為一本真正好的書籍可以閱讀3遍:
第一遍通讀:一邊閱讀,一邊把覺得有價值的那一頁折角;
第二遍重讀:讀完一遍後,再把折角的幾頁重新讀一遍。如果任然覺得很好,就把那一頁另一個角也折起來;
第三遍標記:再重新讀一遍折起來上下兩角的幾頁,如果第三次閱讀後任然覺得值得一讀,就用筆在上面做記號。
2.「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
做好上述篩選後,有空的時候就可以做讀書筆記了。
1)寫讀書筆記的日期,書名,作者名;
2)摘抄。重讀一遍用筆做過記號的內容,嚴格篩選出自己認為可以多讀幾遍的部份,最後篩選出摘抄的內容;
3)在摘抄完的文章後面留出一些空白,寫上自己的評論,寫一些對摘抄內容的感想,思考或補充說明。
當然,不同類的書籍套用不同的讀書筆記法記錄。像商務類、技巧類、休閑小說類的書籍,可以直接寫自己的感悟或要點。「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則適合於自己重視程度高有頗多感悟的書籍。
雖然很多人認為摘抄原文沒有意義,但不可否認的是,摘抄確實可以讓我們加深對書中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但有的時候需要摘抄的內容非常多,用作者逐字逐句的抄寫方法不太適用。我覺得可以適當調整,將自己覺得有意義的話語,提煉精簡列個大意提綱,這樣既鍛煉自己的理解能力,又可以加深記憶。
若想要以輸入作為自己日後輸出的來源,那麽這種摘抄+感悟的讀書筆記法十分有效。感悟不但是我們閱讀時頭腦風暴的產物,更是我們大腦努力思考的結晶。好比是書評,我們只需要將自己的摘抄和感悟稍加斟酌修改,組合起來便會是一篇有質素有深度的書評。
在了解如何做讀書筆記之後,就要開始讀,我推薦的第二本書【高效能閱讀】中就有關於速讀和垂直閱讀的書籍。作者原尻淳一是龍谷大學經濟學部客座教授,每年能夠輕松閱讀三百本書,還不包括雜誌類書籍,可想其閱讀效率之高。
作者根據其閱讀的百余冊閱讀方法書籍並結合自身閱讀體驗,寫出了這本幫助讀者提升閱讀質素的書。書中,他提出了讀書的7個技巧:讀書體質改善技巧;沈迷讀書技巧;讀書環境技巧;速度技巧;加快理解的「類比讀書」技巧;「解剖讀書」技巧以及用於超級產出的數據庫技巧,還有教授讀者利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我覺得也十分有趣。
其中,重點在於如何透過垂直閱讀來營造自己「思考的主場」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
1.目錄讀書法
1)仔細閱讀目錄,選定自己該看的章節。
尋找「關鍵詞」,預判自己應該著重閱讀的部份,想象這部份作者會涉及的內容,帶著假設進行接下來的讀書步驟;
2)根據目錄,對特定章節進行「跳讀」。
快速翻看著重閱讀的部份,並在重要內容的位置貼上便利貼作為標記,便於過後仔細閱讀;
3)仔細閱讀便利貼的前後部份。
準備把握這部份內容,隨時標記感受、想法等,還可以將自己先前的假設與正文內容作對比,找出「差異」。
這種帶著假設、問題讀書,有明確目的性,比一般的閱讀方法更高效地把握整本書的重點。但是速讀的方法比較適用於商業類書籍,有助於快速吸取需要的知識點,化被動為主動。
2.「垂直型」閱讀
作者將投資基準「70:20:10」模式引入到讀書中,即對專業領域書籍投資70%,對支持現有業務或可能成為新業務的其他領域書籍投資20%,剩下10%分給完全未知的領域。這70%不單單指書籍的投入,還有時間和精力。
透過在垂直型閱讀的大量投入,我們會對某一領域有相對系統的認知,這對於我們在閱讀通領域書籍時有很大的指導作用。並且透過某一領域的持續積累後,會無意識地形成「思考的主場」。擁有思考的主場,就有了一套解決問題的方法論,這有助於我們在遇到專業領域的問題時,有自己的判斷準則和處理方式。
初讀一類書籍時,由於不熟悉我們會感到一些困惑,這對我們之後的閱讀還產生壓力,但是如果能堅持長期地閱讀同一領域的書籍,相信今後的閱讀體驗會輕松很多。

我推薦的第三本書【實用性閱讀指南】強調實踐書中內容以達到深入理解知識,實作讀書的最大價值。作者大巖俊之是一名指導教學的講師,在多年的閱讀經歷中開創了獨有的閱讀法。本書作者從提升讀書效率——做筆記——增強記憶——付諸實踐——個人事例五個部份分享自己的讀書法。

其中,付諸實踐是全書最重要的那20%,透過設定可量化+可測量+有時限的目標,來一步步地分級目標,具體到何時何地何事,充分運用書中所學來完成目標。
在前兩本書中掌握了實用的讀書技巧和讀書筆記法,現在就只待付諸實踐實作閱讀的價值了。
1.行動目標
作者為了讓讀者將知識轉化為行動,提出了「行動目標」這一概念,即讀完書後具體想要做些什麽?制定目標時,切勿做想象派。如果設定的目標與現實差距太大而沒有辦法完成,那麽目標就會成為折磨自己的事情。
按照SMART原則,舉例說明:
讀關於「閱讀」主題的書籍,讓自己成為炙手可熱的作家;
讀關於「閱讀」主題的書籍,把握書中的精華並且實踐運用,讓自己讀更多的書掌握更多的知識,為寫作之路鋪墊。
大家覺得那一個目標更能達到?
2.細化目標
1)為了讓行動更加順暢,可以想象自己達成目標時的樣子。
達成目標的時候,具體會處於怎樣的狀態;
達成目標的時候,會是怎樣的心情?會看見什麽?聽見什麽?感覺到什麽?
2)明確自己現在的位置。
如果說最好的狀態是100%的話,現在是百分之幾? 為什麽?
3)思考現狀與行動目標之間的差距。
在現在所處的位置+10%,是怎樣的狀態?
為了填補10%的差距,該做些什麽?
其中最想著手的是什麽?
這麽做了,會有什麽結果嗎?
為了能這麽做,這一周裏我可以幹些什麽?
4)確定需要實施的事情。
實際上,你想怎麽做?
準備做到什麽時候?
達成目標之後,是什麽心情?
這套自我指導方法,透過拆解行動目標,將其細化到具體專案、時間,並且分段進行,可操作性強。
做任何事情都是要求回報的。回報不管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是顯而易見的還是潛移默化的。尤其是商務類的書籍,有需要才會去閱讀,讀完不去實踐,那不是瞎折騰嗎!
前面3本比較適合於非虛構類書籍,關於虛構類的閱讀書籍我攝入的不是很多,但是在這裏我還是想要推薦一本杜文·福斯特的書【文學課:如何輕松理解偉大作品】。
作者杜文·福斯特是美國密芝根大學教授,作家。專長20世紀英國、愛爾蘭及美國文學,教授經典文學和當代文學課程以及創意寫作。這本書的封面非常童趣,很多人以為是兒童讀物,就興趣寥寥,但實際上,它非常適合我們成年人閱讀。這本書從分析各種經典文學作品出發,帶領讀者探索探索文學的創作模式與規律從而更深入地解讀文學作品。
在這裏我舉出2個書中的分析點(包括對書中的原文參照):
1.文學作品靈感素材之源——莎士比亞
18世紀-21世紀的很多文學作品中都能捕抓到莎翁(莎士比亞)文學作品的身影,可以說莎翁無處不在,只能感慨莎翁的文學天賦啊。伍迪·艾倫把【仲夏夜之夢】拍成電影,叫做【仲夏夜綺夢】;【西區故事】這部音樂劇改編自【羅密歐與朱麗葉】等等。
2.天氣描寫的暗示作用
文學作品中的天氣經常變幻莫測,但是作者每一個細節的處理都有其深意。雨可以讓人物凈化心靈也可以帶來新的生命和新的希望;霧常常意味著某種混亂與困惑;雪既充滿誘惑又令人恐懼,既能讓人輕松又能讓人窒息。
中西方文化差異會導致我們在閱讀它們的文學作品時產生一些困惑,如果可以事先了解文學作品的一些模式和規則,可能會讓我們用一種新的角度去理解這些作品。如果我們閱讀時發現「這個場景/畫面我好想在那裏見過」,我想會增添許多閱讀的樂趣!
以上我所舉的四本書,從不同的側重點來探討應該如何深度閱讀這個問題。這些方法不可能適合每一個人,但是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吸收可利用的部份,實踐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將讀書的價值發揮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