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文學在福田」線上文學對談第三期:作家、文學轉譯於是談「轉譯背後的故事」

2024-03-30文化

深圳商報·讀創客戶端記者 聶燦

近日,「文學在福田」線上文學對談第三期開講。活動邀請作家、文學轉譯於是和文學編輯、B站知名讀書up主渡邊進行了一場以「語言之旅——感受轉譯文學的世界之舞」為主題的文學對談,為讀者講述「轉譯背後的那些事」。對談實況於3月29日在福田區圖書館微信影片號、B站「光明森林club」等平台上線播出。

作家於是從事文學轉譯20多年,譯作包括諾獎得主托卡爾丘克、布克獎得主阿特伍德等國外作家的著作三十余部。在對談中,於是談到了自己是如何走上轉譯道路的歷程。她表示,雖然是對外漢語專業出身,還出版了長篇小說和散文,有了一定的創作經驗,但剛開始接觸轉譯時,還是很慌張的,「因為轉譯這件事,是需要經過大量的操練才能上手,所以,我就從兒童文學開始練手。」

在「信、達、雅」這三個轉譯標準中,於是認為,信和達是比較重要的,未必轉譯成古文式的優雅才叫轉譯得好,「說到底,轉譯是跟著原文走的,原文是怎麽樣的,轉譯就該做到怎麽樣。」

在對談環節中,於是和渡邊還就「什麽好的譯本」深入探討。在於是看來,不同的譯本有不同的魅力,尤其在當下,年輕人的語感已經對比上一代人有了很大的變化,因此對經典文學重譯,能夠讓當下更多的年輕人去吸收經典文學。於是建議,經典文學是有不同的解讀方式的,年輕人可以嘗試去看不同的譯本,包括老一代轉譯家的譯本,從中體會經典為何是經典。

在渡邊看來,有一些作家,比如卡夫卡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本身他們的作品就是晦澀和拗口的,譯本也未必能很流暢,但不能因此而拒絕他們,這樣就拒絕了文學。他還表示,出版圈有一個黑話叫「假滑」,指的是那些貌似讀起來很順滑、但失去原作韻味的譯本,「有一個轉譯的文本,它特別順暢,讀起來就像讀中文一樣,你們就要小心了,你們就要註意了,你們就要腦子裏面亮起紅燈了。」

AI會搶掉譯者的飯碗嗎?如何看待轉譯對創作的幫助?在對談現場,於是對這些話題也給出了自身的看法。現場讀者提問,什麽是她堅持轉譯的動力,於是表示,轉譯這件事會讓人進入無人之境,給人非常自律的工作節奏,這是和更講求靈感的創作很大的不同,「利用轉譯能夠多看一些別人看不到的書,或者比別人早一點看到這本書,對我來講都是一個很開心的事。」

「文學在福田」系列講座由福田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福田區圖書館承辦。活動以文學為主線,特邀祝勇、楊揚、魏微、止庵、吳鉤、於是、文珍等國內知名作家,以及深受大眾喜愛的讀書up主,帶來主題多樣、形式活潑的文學對談,向讀者展示文學的多重魅力。同時,「文學在福田」線上欄目也策劃了七期高品質文學對談,展現高質素的經典閱讀為讀者賦能、為城市賦能的新姿態,為建設書香福田註入活力,打造高質素的現代化國際化愛閱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