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最好酒友是陶公

2024-04-10文化

如今是一個對喝酒人不太友好的年代。尤其是對喜歡喝白酒的人。

首先是好酒不易得。什麽是好酒?我覺得口感還不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是要對人友好,茅台、五糧液是不是好酒?這些年蹭喝過不少,但每次喝的時候,還是身份感大於酒感,咂摸身份的時候多,咂摸酒味的時候少,喝過後恨不能把牌子貼在腦門上到處炫耀。不過價格太貴,所以在蹭喝時也許算好酒,若是自己買來喝絕對只能喝出一腔苦水,心痛。而且假的太多,真的太少,即便你有錢,也不敢隨便到街上去買。喝不起,又買不到,如此目中無人,當然算不上好酒。就像皇帝的女兒,雖然光艷萬丈,但普通人連碰一碰的念頭也不會有。

普通酒裏面有沒有好酒?當然應該是有的。但不穩定,常常是剛喝出點好感,不是漲價了,就是品質下降了。我們自己就曾經訂制過一份酒,大家反映還不錯,但後來酒廠發達了,便不願意做了,轉身掙快錢去了。酒廠喜歡掙快錢,好酒自然就難得一見。而且現在的酒廠又喜歡推系列酒,明明是同一款酒,卻偏偏要分個三六九等出來,非要在勞苦大眾的人群裏,再分出個高低貴賤。這哪裏還是在喝酒,分明是上海丈母娘挑女婿,唯恐天下不亂,讓人如芒刺在背,渾身不得自在。這樣勢利的酒,別說喝,聞一聞就令人作嘔。

所以,現在喜歡喝白酒的人,活得實在是不容易,光找酒,就得有眾裏尋他千百度的精神,和踏遍千山和萬水的腳力。

好酒不易得,好酒友更難尋。喝酒一定要有好的酒友和酒伴,關起門來一個人喝悶酒,是對酒的不尊重和糟踐。「花間一壸酒,獨酌無相親」,聽聽就覺得可憐。酒是用來共飲的,同樣的酒,共飲時會越喝越香,一個人喝會越喝越苦。但現代的人忙,一般約酒,不是你找人辦事,就是人找你辦事,這樣的酒喝起來,就像加了醋一樣,縱然不是喝到嘴裏酸在心裏,也會是別有一番滋味上心頭。而且,不同的地域,對喝酒的理解也不同,南方人喝酒喜歡談生意,北方人喝酒喜歡套交情;南方人喝酒比較隨意,喝不喝由你,北方人喝酒比較熱情,喝不喝由不得你。總之,都不夠完美,讓人在心理上難免有點小別扭。再加上現在觀念撕裂得厲害,喝酒的人又喜歡多說話,有時也不免說過火的話,倘若一不留神,有哪句話挑動了別人的敏感神經,就會引發爭議,往往會鬧個不歡而散。所以,現在願意參加的酒局就越來越少,倒是自己關起門來獨酌獨飲的時候越來越多,這實在是對酒的大不敬。

想象中最美好的酒場應該是這樣的,在某個天朗氣清的春日,尋得一二知己,相約花間柳下,杯盤草草,對坐共飲,時而把臂細語,時而縱聲狂笑,戲而不謔,醉而不亂,偶有妙語狂語、深情語,從午至暮,從暮至夜,盡歡而別。次日夢醒,猶有縷縷酒香在喉,綿綿情意在胸。

這樣的酒局是不是有過?好像應該是有的吧。但久矣夫,如今即便在夢裏也很少出現這樣的場景了。

那就在古人中尋得一人來相伴吧。

第一個想到的當然是李白,不過李白喝酒喜歡大場面,「鬥酒十千恣歡謔」,費用太高,動不動就要把隨身之物拿去出當了換酒,而且李白這人容易酒後使性,時不時就要瞧不起別人一下,「天子呼來不上船」嘛,何況一般人?所以,和李白喝酒,可以足夠盡興足夠狂歡,卻很難收場,結局一般會是一塌糊塗。再者,李白一生誌在功名,喜歡和達官貴人交際,像我這樣的山野草民,他恐怕看都懶得看一眼。

那就選杜甫吧。和杜甫喝酒一定要選山野小店或者路邊小攤,酒和菜都不必太講究,這倒很對我的脾氣。但杜甫喜歡講大道理,念念不忘君國,動不動就要「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聽來未免讓人胸口發悶脊背發涼,恐怕沒幾杯酒下肚就會爛醉如泥,使人不但不能盡得飲酒之樂,而且往往還會喝出滿腹愁腸,所以,杜甫算不上是好酒友。

蘇東坡當然是極佳的人選,可惜此公酒量太少,三杯酒下肚,恐怕就要一覺睡去,「不知東方之既白」,這樣別人自然也就難以盡興了。而且蘇東坡喜歡自出心裁,什麽事都要玩個花樣出來,他雖然喜歡請人喝酒,但其誌卻往往不在喝酒,而是為了展示自己釀酒的手藝,所以常常會拿出自釀的酒招待客人,他釀的酒又沒有什麽質素認證,往往會讓人喝壞了肚子,以致於每有客人到來,他兒子都不得不提前打招呼讓人小心一點。和蘇東坡喝酒,好玩,難醉。

選來選去,還是和陶淵明喝酒最敞亮最舒服。陶淵明喝酒不論對方身份,不分高低貴賤,無論是世外高人,還是鄉村野老,都能與其把杯共歡。對酒似乎也不太講究,只要能醉人就行。酒風也很好,來了就喝,醉了就走,「曾不吝情去留」。為人又閑靜少言,不會酒後胡言亂語,擾人耳目。而且此公「不戚戚於分賤,不汲汲於富貴」,無求於人,無求於世,他不會有求於別人,別人也不會有求於他,喝酒就是喝酒,不會有俗事煩心。更重要的是,陶淵明不是官場中人,閑暇時日頗多,無論春日夏日,也無論白天黑夜,只要置酒相邀,他必定欣然前往。

不與陶公共杯酒,辜負良辰美景多。陶公,天清氣朗之日,月白風清之夜,能共謀一醉否?

來源一食談

上一篇:

二十四橋明月夜

壹點號北冥那條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