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歐陽詢81歲高齡楷書作品【虞恭公溫彥博碑】南宋拓本欣賞

2024-10-09文化

【虞恭公溫彥博碑】全稱【唐故特進尚書右仆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亦稱【溫彥博碑】。此碑由岑文本撰文,歐陽詢書丹,於唐貞觀十一年(637 年)立碑,地點在陜西醴泉縣,時年歐陽詢81歲高齡。歐陽詢作為唐代著名書法家,其書法成就斐然。他的書法初學王羲之,後從北碑得法,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人稱 「歐體」。世人對其書法推崇備至,其書名甚至遠播高麗。此碑為唐太宗李世民的陪葬碑之一,原碑現存於 「唐十八陵」 中規模最大的昭陵博物館第一陳列室中。

據【金石萃編】記載,此碑高一丈一尺零五分,寬四尺四寸,凡三十六行,滿行七十七字,全文約二千八百多字。然而,歷經千余載,文字已損大半。碑主溫彥博,山西太原祁縣人,名大臨,少時博覽群書。在隋朝曾任幽州司馬,武德初年隨羅藝歸順大唐後,歷任多個重要官職。貞觀十年,累遷右仆射,貞觀十一年病逝,享年六十四歲,獲贈特進,謚號為恭,陪葬於昭陵。

宋時【虞恭公溫彥博碑】碑石下半截斷裂,又因牧童嬉戲等原因,下截多漫泐(lè,指石依紋理而裂開),僅存上半截八百余字。後來翁方綱、羅振玉洗石釋文,將鑿損字釋出。這些釋出的文字可資後人參習,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情況。

【虞恭公溫彥博碑】有眾多傳世拓本,各具特色。

陸謹庭舊藏北宋拓本有王文治、陸謹庭跋。首行 「碑」 字直畫上沒有伸出,九行 「太子洗馬李綱」 之 「李」 字木部僅中豎微損,左右二點均未泐連,「天地橫潰」 之 「潰」 字可辨,可能是除王華德藏本之外最佳拓本,惜今已不知所蹤。

陳鏞藏本黑墨精拓,裁去損字,白紙鑲邊,作蝴蝶裝,共 23 頁,每頁縱 18.3cm,橫 9.2cm。前有題簽 「宋拓虞恭公碑殘字」,帖內有多方印,後有陳鏞、羅振玉等題跋,是 「高」、「室」 字未損宋拓殘字本,殘字俱已刪去且缺字多,無法通讀,但拓工頗精,筆畫豐滿。

嘉慶內府舊藏宋拓本清初為王聞遠所藏,後歸畢沅靈巖山館,畢氏獲罪後沒入內府,1958 年王壯弘於上海征得,初歸上海博物館,轉歸上海圖書館。該本共 25 開,冊高 36 厘米,寬 22.3 厘米。碑文 16 開,帖芯高 24.8 厘米,寬 11.9 厘米。首行 「碑」 字直畫上有伸出,第十三行 「天地橫潰」 之 「潰」 字可辨,「李綱」 之 「李」 字中豎泐處雖已連及左右二點,然尚未損去,亦屬北宋精拓。

臨川李氏十寶本黑紙鑲邊剪裱經折裝,裝裱時將損泐文字裁去,只留六百四十字,惜有塗墨。後過蕭山朱文鈞手,五十年代朱氏後人將此本捐獻故宮博物院。

四歐堂本經繆武子、陸謹庭、費開綬、潘祖蔭、吳湖帆遞藏,現藏上海圖書館。此本首行 「碑」 字已泐成一白塊,末行 「泉室麟閣」 之 「室」 字未損,字數雖多,然不少是描塗填墨所為,實乃南宋晚期拓本。

四川王華德珍藏本為北宋早期拓本,共存 820 余字,是迄今已知的最佳拓本,拓工非常精美,但題跋部份在文革期間遺失。南皮張之萬舊藏濃墨拓今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貴池劉氏藏本首行有殘,拓工精,大約只能見到 400 余字,後有吳平齋、楊守敬長跋,今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此碑結體嚴謹勻整,書法平正清穆,氣度雍容。其點畫以方筆為主,鐵畫銀鉤,勁而不撓。字型結構險峻嚴密,橫勢用仰,縱勢用背,相比其他各碑,又平糊穩實。

明代王世貞評為:「如【郭林宗 (碑)】格清峻而虛和。」

王世懋稱:「虞恭公碑與九成、化度二碑,俱稱歐書第一。然今世臨池家率多效虞恭公碑,法以此書,方勁有格,效學者多從此入。」

清代楊賓評道:「此帖信本八十一歲所書,體方書圓,深稔秀腴,當為晉唐正脈,楷法極則,歐書中之最足寶貴者。」

畢瀧雲:「楷當以信本虞恭公碑為第一,果然,知書者謂佳,不知書者亦謂佳,真具有八面之妙。」

楊守敬謂:「【虞恭公溫彥博碑】為最晚年之作,平正婉和。」

此碑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歐書中的典型之作,充分展現了歐陽詢高超的書法造詣。

小編找到了這本南宋拓本高畫質圖片21張,拓本尺寸27.8×28.0厘米,一起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