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我的沈默震耳欲聾】:魯迅先生的「朋友圈」

2024-03-15文化

2023年,魯迅代表作【吶喊】出版100周年,這本收錄了【狂人日記】【孔乙己】【藥】【阿Q正傳】【故鄉】等14篇文章的小說集,在過去的100年裏不斷被人分析、討論和參照,【覺醒年代】的熱播與【南渡北歸】的熱賣,也讓「魯迅熱」達到了頂點。

近日,時代華語推出了作家張守濤的新書【我的沈默震耳欲聾】。以魯迅為主角,用有趣平實的文字展現了他與14位元民國大師的交往。在作者筆下,他們不再是課本上枯燥的知識點,而是生在100年前的80後、90後、00後,是和當下青年一樣有青春理想,也有缺點和不成熟的「同齡人」。魯迅長孫周令飛因此認為,這本書反映的是年輕時鮮活真實的魯迅,「比較適合大眾尤其是年輕人閱讀」。

最近,【我的沈默震耳欲聾】的新書分享會在京舉辦。【南渡北歸】作者嶽南、【我的沈默震耳欲聾】作者張守濤、青年作家大生劉蟾、北京時代華語國際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編輯馬利敏進行了分享,大家從魯迅的「朋友圈」看魯迅、看大師們。

【我的沈默震耳欲聾】新書分享會現場

魯迅留學日本期間,與許壽裳結下深厚友誼,從此兩人半生一起走,生活思想相互力挺;魯迅加入【新青年】,整日被陳獨秀催稿,終促成【狂人日記】的誕生;魯迅與劉半農共事,旁人說劉的文淺,魯迅卻贊譽半農「如一條清溪,澄澈見底」,還有李大釗、蔡元培、錢玄同、胡適……他們不再是課本上枯燥的知識點,而是生在100年前鮮活的年輕人們。

他不是一個人在吶喊

作者張守濤是中國作協會員,也是大學講師,他發表過很多有關魯迅的文章和專業論文並長期在高校開設「魯迅經典作品鑒賞」課程。在不斷地分析和學習魯迅的過程中,張守濤覺得魯迅有非常多面向,借用網友對魯迅的概括,魯迅的標簽包括但不限於文學大師、情話大王、寵娃狂魔、穿搭達人、編輯、封面設計師、中國新興版畫之父、廢話文學拓荒者、段子手、互聯網「嘴替」、「亞洲懟王」……

事實上,魯迅也並非如傳說中那樣,說出那句振聾發聵的「學醫救不了中國人」後就開始義無反顧地抗爭的,他也沈默過、消沈過。在魯迅供職於北洋政府期間,因剛正不阿而郁郁不得誌,每天只能絕望地抄寫碑文,回憶這一時期他說:「寂寞如大毒蛇,纏住了我的靈魂。寂寞是不可不驅除的,因為這於我太痛苦。我於是用了種種法,來麻醉自己的靈魂,使我沈入於國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而我的生命卻居然暗暗的消去了」。

老友錢玄同拜訪他時,隨手翻著散落在石桌上的古碑抄本問,「你抄這些有什麽用?」魯迅說:「沒什麽用。」「那麽你抄他是什麽意思呢?」「沒什麽意思」。說到這,錢玄同不無惋惜地勸說他,「我想,你可以做點文章」。後來魯迅在【吶喊自序】中寫道:「他們正辦【新青年】,然而那時仿佛不特沒有人來贊同,並且也還沒有人來反對,我想,他們許是感到寂寞了。」沈默的靈魂遇見了沈默的靈魂,希望也在絕望中迸發出來。

誠然魯迅也確實有很多論敵,但正如魯迅所言,魯迅的論戰大部份都出於公仇而非私仇,對事不對人,罵的不是個人而是背後代表的現象。他曾言:「現在的許多論客,多說我會發脾氣,其實我覺得自己倒是從來沒有因為一點小事情,就成友或成仇的人。我不少幾十年的老朋友,要點就在彼此略小節而取其大」。

在那個沈默年代,他不僅是在一個人吶喊,同時對朋友的關心尤其是對青年朋友都是盡力而為、真誠無私。曾不遺余力地幫年輕作家指導寫作改稿投稿,如眾所周知的蕭軍、蕭紅都是魯迅親自引領到文壇上的。所以,魯迅還是有很多朋友的,也贏得了他一些論敵的尊重,就連胡適在魯迅去世後也願意幫魯迅說好話、幫他出版文集。

【我的沈默震耳欲聾】書封

「覺醒年代」的群星

張守濤分享道:「【覺醒年代】很好看,有思想,有情懷,有意義,但是它裏面很多細節都是假的,比如魯迅趴著寫【狂人日記】這樣的細節。而且【覺醒年代】的主人公不是魯迅,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魯迅應該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角,是【覺醒年代】核心人物。於是我接受出版社的邀請,決定以魯迅作為中心發散,寫魯迅和他的朋友圈。」

張守濤認為,魯迅一生中能打動人的友情故事很多。

如魯迅與李大釗的戰友之情,魯迅與李大釗在【新青年】時期並肩戰鬥,在李大釗去世後魯迅非常關心李大釗文集的出版,還為文集作序。

魯迅在【〈守常全集〉題記】中談過對李大釗的印象:「我最初看見守常先生的時候,是在獨秀先生邀去商量怎樣進行【新青年】的集會上,這樣就算認識了……給我的印象是很好的:誠實,謙和,不多說話。……他的模樣是頗難形容的,有些儒雅,有些樸質,也有些凡俗。所以既像文士,也像官吏,又有些像商人。」可見,魯迅對李大釗的第一印象非常良好也非常深刻。

而李大釗也曾心有靈犀地對人說:「魯迅先生是我們【新青年】中最謙虛、最熱忱的成員。他非常愛護青年,又最顧全大局。我們見面雖不多,但他和我卻很能‘默契’。他善於‘忘我’,在這錯綜復雜的社會中,真是不可多得的好戰友。」

書中也寫及魯迅與周作人的兄弟之情,魯迅一直非常關心註重提攜弟弟周作人,雖二人也生過嫌隙,他臨終前還在閱讀周作人著作;再如他和許壽裳的終生情誼,兩人「不是兄弟,勝似兄弟」。當然最讓人感動的是他與蔡元培的友情,尤其是蔡元培對魯迅的關心,可以說蔡元培一直是魯迅生活上的恩人,邀請魯迅在教育部、北大任職,又聘請魯迅擔任特約撰述員。魯迅雖然認為他和蔡元培「氣味不相投」,但總體上也尊敬、感謝蔡元培。而蔡元培在民國時期對諸多人才都不遺余力地關懷,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包括對西南聯大的諸多教授都有培養之功,這在嶽南的【南渡北歸】裏也有不少體現。

如張守濤在本書序言中所言:「除了魯迅,‘覺醒年代’的很多知識分子同樣值得我們了解、致敬。本書便以魯迅為中心,以魯迅與‘覺醒年代’知識分子的交往為主線,還原他們的本色人生和當時的真實歷史。本書致力於呈現真實的‘覺醒年代’,補充【覺醒年代】主人公後來的命運。讓魯迅回歸魯迅,也讓那個群星璀璨的‘覺醒年代’重現。如魯迅所言:‘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我們應該讓‘覺醒年代’那些仁人誌士永遠埋在活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