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王陽明「良知」理念,心之本體為何?

2024-04-24文化

良知者心之本體,即前所謂恒照者也。心之本體,無起無不起。雖妄念之發,而良知未嘗不在。但人不知存,則有時而或放耳。雖昏塞之極,而良知未嘗不明,但人不知察,則有時而或蔽耳。雖有時而或放,其體實未嘗不在也,存之而已耳。雖有時而或蔽,其體實未嘗不明也,察之而已耳。若謂良知亦有起處,則是有時而不在也,非其本體之謂矣。

千古聖雄王陽明心學全集知行合一傳習錄國學經典歷史 傳記 小說
¥192
小店
購買

初釋

良知是心的本體,也就是前面說到的恒照。心的本體,無所謂有否開端。即使妄念產生了,良知依然存在。只是人若不知存養,有時就會放失了。就算是人糊塗閉塞到極點,良知也仍舊是光明的。只是人不知體察,有時就會被蒙蔽。即使有時放失了,良知的本體也並未消失,此時只要存養它就夠了。即使有時被蒙蔽,良知的本體仍舊光明,此時只要體察也就夠了。如果說良知也有開端的地方,那麽良知就有時不會存在,如此,良知就不成其為心之本體了。

壺天山人詮釋

良知作為心之本體,則貫穿於人一生的始終,不會在任何一瞬間喪失。若從良知是天地的大本大源來說,即使一個人死亡了,良知也依然是無一絲減損的。如此,就是所謂恒照者。

然而,具體到每個人而言,情況則會復雜很多。有的人的良知被蒙蔽,人就表現得糊塗閉塞;有的人良知放失,人就表現得隨俗浮沈。前者需要下功夫去體察良知,以使得良知蔽而復明;後者需要下功夫去存養良知,以使得良知放而復存。只要每一個人針對自身的問題或癥結,下功夫去對治,就能使得良知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