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真正內涵

2024-06-16文化

萬事萬物都有其獨一無二的存在價值,這是由萬物的創生之源——道(心性)的內在內容決定的。心性不但具有創生一切的功能,還兼具令其所創造之事物充分展現其特性,不斷成長,最終回歸心性而達至成熟圓滿的職責與智慧。

「曲材有曲材之用,直材有直材之用」,任何一人或一物,自誕生起即被心性賦予了一個內在使命。此內在使命即是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由後天返還先天,由現象回歸本體。發現和實作這一內在使命是每個人人生的終極目標,也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真正內涵。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

「篤(dǔ)」:忠誠,一心一意。「故」是表示因果關系的詞,「故」之前是原因,「故」之後是結果。因為「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所以「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為什麽孔子那麽肯定地說大德之人「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這裏孔子給出了解釋:那是因為天(心性)創生(亦可曰化生)萬民與萬物之時,「必因其材而篤焉」——順著各自之特性(個性)而成就之,即李白所言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天(心性)不創生無意義、無價值之人或物,亦不創生後隨即棄之。任何人、任何物都是心性的有機組成部份,皆是獨一無二之彰顯方式與呈現角度,無可取代。此「無可取代」,即是此人此物之存在意義與不共價值。道或曰天或曰心性,不僅創生(化生)此人此物,還要長之、育之、成之、化之:成長它,發育它,成熟它(主要指人性與德性),最後消化它(虹化身心等一切存在,虹化即心性化)。換言之,所有人所有物皆需將「天」創生它之時,賦予它的內在使命,充分地展現出來。如果此人於其一生中沒能積極地、有效地、圓滿地實作「天」所賦予自己的使命,就會落下無法彌補的缺憾。此缺憾於儒家,名之曰「天殘」,名之曰「朽木」;於佛家名之曰「輪回之因」,名之曰「業種」。

曲材有曲材之用,直材有直材之用。生而為男,則以男人的方式成就之;生而為女,則以女人的方式成就之。如是類推,及於萬物。道(心性)能如是這般地創生你,就能如是這般地成就你,因為道(心性)擁有這樣的智慧和能力。「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天地沒有一物不在道(心性)的化育範圍之內,天地沒有一物不在道(心性)的成就範圍之內。只要天地間有此人有此物,道(心性)必化育你,必成就你,這即是道(心性)的超級能力,更是道(心性)的職責所在。

「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

「栽者」:種植也。「培之」:在根基部份增添泥土或肥料。「傾者」:植物在成長過程中因雨露不足而呈現出蔫蔫不振之狀。「覆之」:雨水澆灌。「栽者培之,傾者覆之」:這是以栽種植物或莊稼的過程來比喻培育人性和成長德性。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由瓜與豆之內因(基因)決定的;瓜與豆長勢好不好、成熟得快不快等等,是由肥料、雨露、陽光和栽種者是否精心照料等外因決定的。將此理運用於修行上:「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屬於「堯、舜,性之」;「栽者培之,傾者覆之」,屬於「湯、武,反之」;將二者有機地配合起來,內外協調,相互促進,屬於「渾圓中道(中庸之道)」。生活於一個良好的社會和文化環境裏,再加上自己擁有一個理明法透前提下的修行目標,這對於以儒佛道為代表的各家修學者而言,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終生渴求的。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是無為法,是「率性之謂道」。在佛家之大手印與大圓滿,這是「無為地安住於明體之中而任運成長」(特別是指大手印之第三「一味瑜伽」階段、第四「無修瑜伽」階段和大圓滿「脫噶」之第三「明體達量」階段、第四「法性窮盡」階段)。「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是有為法,是積極地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家庭、社會、文化環境,讓這些環境像雨露與養料那樣,對「樹苗」進行有益的「栽者培之,傾者覆之」。

當內外因緣和合,良知日夜成長而貞固,越來越深入地德化人生,迅速而徹底地轉化氣質,「四端之心」漸次充擴至涵蓋乾坤,如是,實作立功立言立德,則成水到渠成之勢,成就聖王大業,則成瓜熟蒂落之勢。這就是孔子所謂的「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對於大德而言,在世間成就些言教功業,獲得些地位爵祿,美名被人們自發地傳揚於當代與後世,乃至如堯舜那樣「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這些無非是人格光輝之後,生命覺醒之後,良知良能盛大之後,身心氣質光化之後,在世間的臨時性投射而已,在德化人生中捎帶而來的副產品而已,真心的不值一提,真心的不過如此。

文字|潘麟:【〈中庸〉心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