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一睹壁瓶的發展變遷

2024-05-07文化

壁瓶,顧名思義,就是一種掛在墻上的裝飾瓶,又稱轎瓶。作為一件瓷器,能做到「美而無用」的贊美,是最大的褒揚。而壁瓶並不是一開始就達到「無用」的境界的,其最初也承載著實用功能。

明萬歷 青花花卉紋花口壁瓶

壁瓶的起源,最早見於明代萬歷年間,器形有葫蘆式、瓜棱瓶式、蓮花口式等。最常見的器形如花瓶的一半,即從縱面剖開的半個花瓶。

清乾隆 綠地粉彩花卉開光詩文象耳壁瓶

說起壁瓶,還有一段在民間流傳的小故事:

早在明朝宣德年間,在一家民間窯場裏,一窯新瓷燒成了,燒制的花瓶被一件件取了出來。其中一件花瓶胎質細膩,色彩純正,是難得一見的精品。大概是因為太興奮了,窯工在搬運花瓶時,一不小心,竟然把它摔成了兩半,窯工心疼極了。就在他看著摔成兩半的花瓶傷心時,突然腦子裏劃過一道靈光:如果把半個花瓶掛在墻上,那不也是一件很好的裝飾品嗎?

壁瓶的結構

傳說總歸是傳說,瓶子掉地上還正好摔成兩半的概率著實不大。不管故事怎麽講,瓷器種類裏確實多了專門用於裝飾的壁瓶。

清乾隆 礬紅描金雙龍牡丹四系壁瓶

壁瓶的形狀宛如剖開的半個花瓶,靠墻的一面平坦而有孔,可以系繩懸掛。隨著壁瓶在生活中的運用,人們又把壁瓶和插花藝術結合起來,壁瓶的藝術再次得到了豐富和昇華,並逐漸成為美化居室的理想陳設而流行起來。

壁瓶的制作和使用在清乾隆時期達到了高峰,小巧精致的壁瓶獨獲乾隆皇帝的青睞,珍藏稀世法帖的養心殿三希堂之東壁墻上,甚至也裝飾著十四件式樣各異的壁瓶,可見乾隆皇帝對壁瓶的喜愛程度。

【清宮造辦處活計檔】中多次記載乾隆帝下旨命景德鎮禦窯廠燒制了大量壁瓶,同時要求將其詠壁瓶的禦制詩文裝飾在壁瓶之上,形成了這一時期壁瓶的主要裝飾特色。

清乾隆 黃地粉彩開光花卉壁瓶 (一對)

這時期壁瓶的造型也更為多樣化、藝術化。除了以瓶、尊、罐縮樣制作外,更多的則以瓜果、蔬菜、扇頁、樂器、金魚、蟲草等為形。器形大小不一,最常見的多為10多厘米至20厘米左右高度,品種有青花、粉彩、鬥彩、紫砂、紅彩描繪以及各種單色釉以及琺瑯彩。

此時壁瓶還多出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懸掛在乾隆皇帝的禦輦中。

清乾隆 洋彩禦題詩玫瑰紋葫蘆形壁瓶

有統計顯示,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248件乾隆時期的各式壁瓶,其中的138件壁瓶上有不同體例的乾隆禦制詩。

明萬歷 青花五彩花石鳳凰圖葫蘆壁瓶

壁瓶除了器形、釉色、大小不同以外,尤以壁瓶瓶身的圖案和文字更具有時代特征。如乾隆時期,以單色釉「萬福」、「萬壽」圖為主。到了同治、光緒年間,則以「古代傳說」、「仕女圖」等為主。

從乾隆以來,當時無論是達官顯貴或是平民百姓,都以裝飾壁瓶為時尚,對壁瓶的評價,萬歷十九年的【遵生八箋】一書記載「四時插花,人作花伴,清芬滿床,臥之神爽意快,冬夏兩可」。可見,當時文人對壁瓶的喜愛。

豆青粉彩開窗壁瓶

到了清代,壁瓶更是文人的喜好品。其中有不少詩是對壁瓶的贊美:「蘅臯掇青藻,氈室伴清嘉」;「宿再朝煙與潤,山花野卉常新」;「動潔路搴秀,靜懸屋盎春」。清宮檔案中還有這樣記載,乾隆三十年,景德鎮禦窯廠元旦進貢宮內的貢物中都少不了轎瓶。

清乾隆 洋彩綠地軋道雲蝠葫蘆壁瓶

清代乾隆時期的壁瓶,從裝飾紋飾風格方面來看,無論是釉上彩,還是釉下彩繪,或者是堆塑、鏤空、雕刻、貼花等工藝,往往采用華麗的裝飾釉色,大部份釉上彩器物均用色地襯托,形成「彩上彩」的新品種。較常見的彩地有紫、黃、綠、松石綠、藍、胭脂紅、紅等。都是富麗繁密,細致精巧,同此時的所謂「太平盛世」的氣象相應,吉祥圖案十分流行。

清 青花八卦紋壁瓶

造型方面:更加多姿多彩,有葫蘆形的,還有雙耳蒜頭口式的、有仿汝窯三方形雙耳式的、觚式的包袱式的、犧式的、瓜棱式的、四方式的等等。其制作精美,品種之豐富,遠非前朝所比。

紋飾方面:均有嚴謹的構圖和工細畫面,這些器物圖案紋飾滿密,一面保留古代之精華,一面吸收東西洋之藝術,一面又有新意之創造,可謂集瓷器之大成矣。

清 乾隆青釉葫蘆萬代壁瓶

尤其是壁瓶上的繪畫,有仿西洋琺瑯畫法,無不精細入神。特別是花紋兼施以規矩之錦地,且參加幾何畫法,錯彩鏤金,窮妍極巧。其滿畫花朵,種種色色,給人一種榮華富貴的感覺。

清 粉彩開光禦題詩葫蘆型壁瓶

壁瓶是一種裝飾功能明顯的大於實用功能的器物,其產生源於人們希望對現實生活予以點綴的美好追求。壁瓶的設計巧妙、充滿文人氣,並與建築裝飾、雕塑藝術相結合,是中國陶瓷器形中極為特殊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