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金河秋半虜弦開,雲外驚飛四散哀—欣賞杜牧【早雁】

2024-05-26文化
#三分鐘講知識#

早雁】唐代杜牧

金河秋半虜弦開,雲外驚飛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

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

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菇米岸莓苔。

這是一首借雁抒懷詩,采用了比興象征的手法,以四散驚飛的大雁比喻流離失所的百姓,諷刺了朝廷的昏庸腐敗和守邊無力。

唐武宗會昌二年農歷八月,北方回鶻hú人南侵,唐邊民紛紛逃亡。杜牧時任黃州刺史,聽聞此事憂慮萬分,作此詩抒寫心情。

「金河秋半虜弦開,雲外驚飛四散哀。」首聯說,農歷八月中秋前後,回鶻士兵在北方邊地拉弓射箭,襲擊了正在雲中翺翔的雁群,雁群驚飛四散,發出陣陣哀鳴。

「金河」在今內蒙,這裏泛指北方邊地。「秋半」即農歷八月,秋季過半,中秋。「虜弦開」既指挽弓射獵,又指回鶻對邊關的軍事騷擾活動,一語雙關。

這兩句實際上講述了回鶻士兵侵擾襲擊北方邊境,致使邊境百姓紛紛逃亡無家可歸之事。

「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頷聯說,一只孤雁在清冷的月色中從金銅仙人的頭頂飛過,燈光昏暗的長門宮那邊傳來幾聲淒厲的雁鳴。

「仙掌」指長安建章宮內的金銅仙人,由漢武帝所制。該銅人舉掌托著承露盤。「長門」是漢宮名,漢武帝時陳皇後失寵後幽居長門宮。

這兩句實際寫的是那些在逃亡中與家人失散,形單影只、孤獨無助的可憐邊民。

「孤雁」出現在長安,出現在宮闕的上空,隱寓著對朝廷的諷慨,昏庸腐敗的朝廷不但無力、而且也無意拯救那些流離失所的邊地人民。

「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頸聯說,大雁啊你們須得知道,北方回鶻的侵擾是接連不斷的,襲擊就沒有息止過,以後你們如何追逐著春風回歸北方故園呢?

「胡」指回鶻,也稱回紇。

這一聯更像是詩人對邊地流民的深情囑咐。詩人看到今日邊民的艱難處境,想到他們來日依然會是無家可歸的可憐境況,不禁生出深深的同情。

「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菇米岸莓苔。」尾聯說,大雁啊,請不要介意瀟湘一帶人煙稀少,水邊的菇米和莓苔正可以幫助你們免受饑餓。

「瀟湘」泛指今湖南省。「菇米」和「莓苔」皆為植物,都是大雁的食物。

古代有「雁飛不過衡陽」的說法,即每年秋天大雁飛到湖南衡陽的回雁峰後就不再南飛,待來年春天即北歸。

所以,詩人想象它們在瀟湘一帶停歇下來,實際上是勸慰逃亡的邊民們,不妨暫時安居在瀟湘一帶。

詩人由邊民的南逃而想到他們來日的北返;由北返卻無家可歸想到不如在南方尋找歸宿,這是詩人在無可奈何中發出的勸慰與囑咐,表現了詩人對流亡者的體貼與系念。

這首詩通篇采用比興象征的手法,表面上句句寫大雁,實際上句句寫時事,寫人。全詩無一批評朝廷之語,但朝廷無力安邊之意已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