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究竟是何意?其實我們都被杜牧誤導了

2024-04-04文化
#知民俗傳文化#

有詩雲:「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節氣到來時,究竟會不會下雨呢?說不定我們都被這句詩誤導了。

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詩人杜牧是晚唐時期的詩人,與當時的李商隱並稱"小李杜"。他的詩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

這是一首寫在清明節的七言絕句。

詩中寫了一個人孤零零的在異地他鄉奔波,此時天公也不作美,下著蒙蒙細雨,加上又是逢「祭祀」的鬼節,詩人的心情很不好,便想找個酒店避避雨,暖暖身子,同時也是借酒消愁。

詩人便向路旁的牧童打聽哪裏有酒家。可愛的小牧童騎在牛背上,用手向遠處一指:在那開滿杏花的村莊裏,便有一家呢!

這首詩用通俗的語言,寫出了一幅清新、生動的景象,成為清明節點選率最高,參照做多的一首詩。

那麽清明時節,真的就是陰雨霾霾,令人心生愁悶嗎?

提出這個疑問,與「清明」這個詞有關。我們先來看一下古文中對「清明節」的解釋。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五個節氣,在【歷書】中對「清明」這個節氣是這樣說的:「 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在清代【歲時百問】這本書中寫道:「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由此可以知道,清明是一個反映物候的節氣。春分過後時是清明,此時,仲春已過,暮春開始,陽光明媚、草木萌動、百花盛開,自然界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

在中國南方,此時已經是溫暖清爽,大地呈現一派春和景明之象。而在中國北方,氣溫也開始上升,白雪飄飄的天氣不會再出現,漸漸進入陽光明媚的春天。

此時,也非常適合戶外活動。人們選擇去踏青、放風箏、插柳等,一邊吃著青團,一邊蕩秋千,十分愜意。

所以透過這些描述,我們可以知道,清明時節因為雨水增加,萬物生長,會給人以一種明凈清爽、鮮亮青翠的感覺,並不是說天氣就跟冬天一樣,是灰蒙蒙的,或者是像江南的梅雨時節那樣陰雨綿綿的。

而杜牧詩中的「清明時節雨紛紛」,所表達的主要意思,實則是傳達出此刻春意漸濃,雨水增多,更有助於萬物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