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世界建築之林—瑰麗的鐘塔

2024-02-02文化

01 麥加皇家鐘塔【沙特】

麥加皇家鐘塔【沙特】

麥加皇家鐘塔,始建於2004年,2012年竣工落成

麥加皇家鐘塔,坐落於全球最大的清真寺—伊斯蘭聖地禁寺(世界穆斯林禮拜和朝覲中心)的南側

在世界鐘塔建築史上,麥加皇家鐘塔是史無前例的巨無霸般的存在—擁有世界上最高的鐘塔和最大的鐘面,以601米、120層的的恢弘高度,令世界一眾鐘塔建築望其項背。

麥加皇家鐘塔,擁有世界上最高的鐘塔和最大的鐘面

麥加皇家鐘塔仰視及俯瞰

麥加皇家鐘塔,共有7座建築組成,鐘塔為主塔樓,周邊環有6座200~300米高度的塔樓

主塔高度601米,120層,建築總面積150萬平,堪稱全球塔樓建築之最

皇家鐘塔位於沙特的伊斯蘭教聖城麥加,坐落於全球最大的清真寺—伊斯蘭聖地禁寺(世界穆斯林禮拜和朝覲中心)的南側,其始建於2004年,並於2012年竣工落成。皇家鐘塔為一組恢弘的建築群,共有7座建築組成,鐘塔為主塔樓,周邊環有6座200~300米高度的塔樓,如眾星拱月般烘托出主塔601米的恢弘雄奇;建築群以驚人的150萬平總建築面積,登頂全球之最,以令人咂舌的150億美元總投資,被列為史上最昂貴的建築之一。

麥加皇家鐘塔建築結構數據

鐘塔頂部結構及剖面示意

它的功能定位以商業住宅酒店為核心,另包括一處伊斯蘭博物館、一座月球觀察中心和一個可容納10000人的大型祈禱室,以滿足樓內穆斯林信徒每日5次的祈禱。這座世界最大的主塔樓呈長方體立面造型,其整體結構由以下三部份組成:下部為高約400米的主體結構;上部為高約94.4米的大鐘結構;頂部為高約106.6米的月牙及支撐結構。

鐘塔頂部的觀景平台

鐘塔頂部的巨型時鐘,四面均置有表盤顯示時間

鐘塔建築的最大特點便是上部的巨型時鐘,塔樓頂部四面均置有表盤顯示時間。其中每一面均鑲嵌有數以萬計的玻璃磚,並刻有阿拉伯語「偉大的安拉」字樣;鐘面碩大雄渾,每座表盤直徑達驚人的43米,分針長22米重1.5噸。在夜間,表盤200萬個綠色和白色LED燈同時點亮,可從十余公裏外清晰地分辨時間。對於穆斯林信徒來講,時間至關重要,鐘塔承擔了每日5次祈禱的標準時間提示和校對的功能,穆斯林信徒可隨時仰望麥加巨大的鐘塔,以確保祈禱儀式的準時進行。

夜色中的麥加皇家鐘塔,表盤200萬個綠色和白色LED等同時點亮,可從十余公裏外清晰地分辨時間

夜色中的麥加皇家鐘塔,巨大的鐘面綻放出耀眼的綠色光芒

它雄偉至極地直插雲霄,儼然已經成為沙特麥加的絕對地標性建築,不過由於塔樓粗壯的橫截面和附屬樓群的襯托,似乎突顯不出它的實際高度。而鐘塔頂端一輪璀璨奪目的鎏金穆斯林彎月,無時無刻告誡著世人—這是一處莊嚴而又神聖的伊斯蘭聖地。

02 倫敦伊莉莎伯塔【英國】

倫敦伊莉莎伯塔【英國】

倫敦之眼與伊莉莎伯塔

伊莉莎伯塔昵稱「大本鐘」,世界最著名的鐘塔之一,是為倫敦乃至整個英國的標誌性建築和象征

伊莉莎伯塔昵稱「大本鐘」,世界最著名的鐘塔,沒有之一,是為倫敦乃至整個英國的標誌性建築和象征。其位於風景優美的倫敦泰晤士河畔,是英國著名的西敏宮(現為英國議會所在地)的附屬鐘樓建築。

泰晤士河畔的伊莉莎伯塔,雄渾的哥特式復興風格

鐘塔位於風景優美的倫敦泰晤士河畔,是英國著名的西敏宮(現為英國議會所在地)的附屬鐘樓建築

倫敦伊莉莎伯塔,始建於維多利亞女王登基的1837年

西敏宮是英國浪漫主義建築的經典代表作品,也是大型公共建築中第一處采用哥特復興風格的傑作。建築整體造型恢弘磅礴且不失和諧融合,立面垂直線條明快有力而又極富韻律,是為維多利亞哥特古典風的典型表現。作為全球最大的哥特式建築群,其彰顯的古典雄渾之氣,同類建築幾無與倫比。然而1834年因為一場意外的火災將其幾乎夷為平地,現存建築多為1840年後重建而成。

建築立面垂直線條明快有力而又極富韻律,是為維多利亞哥特古典風的典型表現

伊莉莎伯塔為西敏宮3座較大塔樓的其中一座

鐘塔立面俯瞰及構造細節

西敏宮共有3座較大型的塔樓,伊莉莎伯塔它不是最高的,但卻是最有名的,除了建築本身,原因就是它上面的大時鐘。這座著名的哥特復興式塔樓建於維多利亞女王登基的1837年,塔樓通高97.5米;塔樓四面裝有四座鍍金的銅制大鐘,制造於1859年,鐘重13.5噸,鐘盤直徑約7米,時針和分針長度分別為2.75米和4.27米,鐘擺重305公斤。

不同角度下驚艷的伊莉莎伯塔

暮色中的「大本鐘」

不同視角下驚艷的」大本鐘「

4座鐘面每個面上均由324塊乳白色手工切割的玻璃鑲嵌而成,表盤中央為鍍金幾何花紋圖飾,指標、刻度均為醒目的藍色,表盤邊框與四角為炫目的金色紋樣圖案及雕塑裝飾,整體藝術構建精美華麗、雄渾大氣。整點時,內部大鐘渾厚的鐘聲在泰晤士河畔悠揚激蕩,方圓數裏皆可聽聞。

鐘塔及鐘面構造細節

鐘面構造細節一覽

鐘面裝飾細節展示

自1859年首次為倫敦城報時以來,它已走過160余年的歷史,見證了倫敦成為世界性的金融中心,歷經了「日不落帝國」傲視全球的維多利亞全盛時期,經歷了一戰與二戰以及帝國的榮辱與興衰。也許對於英國人和英國來講,這是一段難以割舍的歷史情懷,恢弘的建築及其背後所折射的歷史文化與民族情感,才是它久負盛名的原因所在。

03鐘樓駝俠鐘樓【法國】

鐘樓駝俠【法國】,建於1163年~1345年,歷時180余年

鐘樓駝俠多角度一覽,世界第一座完全意義上的哥特式教堂

一部雨果的【鐘樓駝俠】,讓建築與卡西莫多和艾絲美拉達的故事一起為世人所熟知

一部雨果的【鐘樓駝俠】,讓建築與卡西莫多和艾絲美拉達的故事一起為世人所熟知。不過,建築本身以其精湛細膩的結構裝飾工藝、和諧完美的立面黃金比例、莊重挺拔的哥特風而聞名遐邇,文學藝術的加持,只是使其錦上添花而已。

鐘樓駝俠外立面多角度一覽

鐘樓駝俠立面及內部空間一覽

鐘樓駝俠立面及內部空間一覽

恢弘華麗的內部結構及裝飾

鐘樓駝俠矗立於塞納河畔,位於巴黎城中心,其始建於1163年,整座教堂斷斷續續建造直至1345年才最終宣告完成,歷時180余年。它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意義上的哥特式教堂,集宗教、歷史文化、建築藝術於一身,被譽為「石頭的交響樂」,其歷史地位不言而喻,它被視為法國巴黎的象征和世界基督教的聖地。

鐘樓駝俠剖面模型示意

主立面構圖,完美的黃金比例,雄壯挺拔的哥特風

主立面尤其有特色,高69米,被3條橫向裝飾帶劃分3層:底層有3個桃形尖拱門,精美的浮雕描述的是耶穌的審判、聖母受難復活等宗教故事;拱門上方的裝飾帶為眾王廊,陳列了舊約時期28位元君王的雕像;中層兩側為兩座巨大的石構中欞窗,中間為彩色玻璃窗。中央圓形「玫瑰玻璃窗」,直徑達10米,精雕細琢精美非凡;最上層則為一排細長的雕花拱形石欄桿,其上有眾多石像怪雕塑,或藏於角落,或蹲於尖頂,或憑於欄桿邊緣,其神態怪異冷峻,默默地蹲守俯視著巴黎城的煙雨迷蒙,構建出一幅奇妙而又虛幻的畫面。

底部中央的桃形尖拱門及精美的浮雕

拱門精美的浮雕,描述的是耶穌的審判、聖母受難復活等宗教故事

拱門上方的眾王廊雕像裝飾帶;2層中央的圓形彩色「玫瑰玻璃窗」及兩側中欞窗

圓形「玫瑰玻璃窗」及兩側中欞窗構造細節

上層細長的雕花拱形石欄桿及鐘樓,有趣的是它是平頂,且一直處於未完工狀態

其中一座鐘樓內懸掛的大鐘

左右兩側頂上的便是鐘樓,有趣的是它居然是平頂,而並未見哥特式教堂慣有的高聳尖頂,事實上由於缺乏資金和初時技術的不成熟,它一直處於未完工狀態。其中一座鐘樓懸掛著一口大鐘,也就是【鐘樓駝俠】中卡西莫多敲打的那口鐘。歷經數個世紀,出於尊重歷史原貌的原因,後人並未補建這兩座尖頂,對教堂的的改動也幾乎極少看到任何的蛛絲馬跡。

教堂頂部隨處可見的石像怪雕塑,怪異生動,奇妙有趣

最知名的兩座石像怪,神態怪異冷峻,默默蹲守俯視著巴黎城

著名的滴水嘴獸,石雕刻畫生動形象

總體來講,鐘樓駝俠之所以聞名,因為它是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誌和裏程碑。透過結構的創新,發展出一種全新輕巧的骨架券,使建築拱頂變得輕盈,擁有了較大的內部空間和高度,室內光線變得充足,由此從羅曼式建築的沈重的拱頂、敦厚的壁墻、陰暗的空間中完成了華麗的蛻變。因而這種獨特的哥特式風格在歐洲迅速傳播,遍地開花,並一度引領潮流。

圖右為鐘樓駝俠2019年的火災事故,教堂標誌性的木質尖塔轟然倒塌;圖左為火災前的木質尖塔及屋頂

火災後的建築,消失的尖塔、蕩然無存的屋頂和損毀嚴重的石構穹頂

然而2019年4月的一場意外火災,使建築嚴重毀損。大火迅速將聖母院塔樓的尖頂吞噬,標誌性的木構尖頂如被攔腰折斷般坍塌倒下,鉛制屋頂及木質屋架蕩然無存,石構穹頂損毀嚴重,但所幸未殃及鐘樓及關鍵主體結構。數年過去火災起因仍是一團迷霧,鐘樓駝俠的大火,使木構文物之殤再度敲響警鐘。事實上,在中世紀的歐洲,這類磚石穹頂上構建木質屋架結構的做法並不少見。

04克里姆林宮救世主鐘塔【俄羅斯】

克里姆林宮救世主鐘塔【俄羅斯】

救世主鐘塔又稱斯巴斯基鐘樓,建於公元1491年

克里姆林宮救世主鐘塔與紅場上的聖瓦西裏大教堂

救世主鐘塔又稱斯巴斯基鐘樓,建於公元 1491年,位於通往克里姆林宮的入口處,高聳的塔樓背後即為恢弘的克里姆林宮,不遠處是著名的紅場。塔尖上鑲嵌有紅瑪瑙的巨大五角星,閃閃發亮,並如風向標一般隨風而動。

救世主鐘塔塔尖上鑲嵌有紅瑪瑙的巨大五角星,閃閃發亮,並如風向標一般隨風而動

鐘塔頂部構造細節,精湛細膩的磚構工藝

頂部及塔尖構造細節

它是克里姆林宮宮墻上 20座塔樓中主要的 5座塔樓之一,也是克里姆林宮的主要入口。鐘塔通高約 71米,通體紅色磚構輔以白色線條勾勒,綠色尖頂,底部基座四方,上部塔樓收縮為八角形制;塔樓為中世紀流行的哥特式風格並融合了鮮明的俄羅斯民族特色,另外,似乎還有一點後世史太林式建築風格的雛形。

救世主塔樓,克里姆林宮標誌性建築,紅墻綠頂大金鐘,色彩艷麗極具辨識度

救世主塔樓多角度一覽

有趣的是,它是意大利設計師設計的,哥特式風格+俄羅斯民族特色

16世紀末,救世主塔首次掛上了鐘表,現存的四面大鐘則購置安裝於19世紀,黑色底盤,圓形邊框、刻度、指標均為鍍金鑲邊,華麗而醒目。這座救世主鐘塔對於俄羅斯而言,它目睹了20世紀俄羅斯歷史史無前例的跌宕起伏,歷經了3次國家體制的變更,見證了紅色帝國的榮辱興衰,從塔樓自鳴鐘的演奏音樂即可直接印證這一段歷史的變化。

05伊茲密爾鐘塔【土耳其】

伊茲密爾鐘塔【土耳其】

位於土耳其伊茲密爾庫納克中心廣場的鐘塔

塔的名氣並不在於它的高度,而在於其非凡的歷史底蘊和華麗的審美,這座精致小巧的鐘塔顯然偏向於後者。

伊茲密爾鐘塔,始建於1901年,為紀念鄂圖曼帝國的蘇丹和哈裏發阿杜-哈米德二世而建

小巧而精致的鐘塔,以它細膩精湛的雕花紋飾與精美的結構設計散發著令人驚嘆的美感

它位於土耳其第3大城市伊茲密爾的庫納克中心廣場,始建於1901年,為紀念鄂圖曼帝國的蘇丹和哈裏發阿杜-哈米德二世而建。其建築為顯見的伊斯蘭風格,立面三段式逐級收縮,通高僅有25米,細長的塔身占據了高度的三分之二;鐘樓上的時鐘是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贈予的禮物,底部有4座精致的小噴泉。

鐘塔立面多角度一覽

鐘塔立面細節一覽

它雖不似歐洲大多數城市的鐘塔以恢弘的氣勢俯瞰全城,但卻以它細膩精湛的雕花紋飾與精美的結構設計散發著令人驚嘆的美感。

06威尼斯聖馬可鐘樓【意大利】

威尼斯聖馬可鐘樓【意大利】

威尼斯聖馬可廣場上的鐘樓,初建於12世紀,現存為1912年重建

兼具哥特式和文藝復興風格的聖馬可鐘樓

聖馬可鐘樓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地標之一,鐘樓初建於12世紀末,位於聖馬可廣場之一角,是為廣場建築群空間構圖的絕對重心。

聖馬可鐘樓俯瞰

運河畔的聖馬可鐘樓,威尼斯廣場建築群構圖的絕對重心

廣場入口處,鐘樓、行政官邸大樓和總督宮

廣場內的聖馬可鐘樓,造型方正齊整,通高98.6米

鐘樓立面及構造細節一覽

聖馬可鐘樓立面粗壯挺拔,通高98.6米,兼具哥特式和文藝復興風格;整體造型方正簡約,下方為紅色磚塊砌就的方柱形塔身,邊長12米,高50米;上方則為乳白色拱形鐘樓,共置有5座鐘,拱形鐘樓上方四壁分別飾有威尼斯象征的飛獅、正義女神等雕塑圖樣;在鐘樓的綠色錐形尖頂上,置有一炫目的金色天使加百利狀風標。

鐘樓立面多角度一覽

鐘樓立面多角度一覽

不同視角下的聖馬可鐘樓

鐘樓命運多舛地歷經了威尼斯作為貿易帝國的興衰,見證了共和國的終結,並最終融入了意大利王國的這一段歷史

其前身為一座9世紀建造的瞭望塔,後轉為鐘樓,並改建於1514年,不過在1902年鐘樓墻體出現裂縫突然倒塌,現存的聖馬可鐘樓是為1912年重建復原之樣貌。在數個世紀中,其命運多舛地遭遇了地震、火災的破壞與重建,同樣也歷經了威尼斯作為貿易帝國的興衰,見證了共和國的終結,並最終融入了意大利王國的這一段歷史。

07佛羅倫斯喬托鐘塔【意大利】

佛羅倫斯大教堂【意大利】

佛羅倫斯大教堂,又稱聖母百花大教堂,始建於1296年

它被譽為世界最美教堂,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第一座標誌性建築,由大教堂、鐘塔與洗禮堂構成

意大利較之歐洲其它地區特殊之處在於,在哥特式建築遍地流行的時期,各城市之間依舊百花齊放,它並沒有完全取代羅曼式建築。意大利的建築師似乎更喜歡沿襲幾個世紀前建立的傳統建築方法,而很少使用源自法國哥特式的建築來解決方案並作技術上的創新。

佛羅倫斯教堂俯瞰,教堂主體、鐘塔與洗禮堂

教堂與喬托鐘塔,文藝復興與哥特式的和諧融合

鐘塔位於主教堂西南側,面對佛羅倫斯聖若望洗禮堂,命名自意大利文藝復興開創者喬托

在佛羅倫斯,我們可以看到這一靚麗的風景:恢弘的羅曼式大穹頂與華麗的哥特式鐘樓—源自聖母百花大教堂兩種風格的和諧融合。這座哥特式的喬托鐘塔,是為教堂的附屬建築,落成於1359年,在巨大的穹頂映襯下似乎突顯不出它的巍峨雄姿。事實上,它足有近85米的高度,在中世紀教堂建築中實屬罕見。

不同視角下的喬托鐘塔,其落成於1359年

喬托鐘塔立面不同角度展示,構圖比例勻稱修長

喬托鐘塔立面,精美的圖案浮雕,令這座建築充滿瑰麗典雅的氣質並給人帶來無與倫比的震撼

鐘塔作為附屬建築,顯然繞不開這座著名的聖母百花大教堂的歷史,它被譽為世界最美教堂,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第一座標誌性建築。它由大教堂、鐘塔與洗禮堂構成,始建於1296年,由於穹頂結構技術難度較大,歷時整整140年才告完工。教堂布局為拉丁十字形,長153米,寬38米,可同時容納一萬人禮拜;教堂結構高度91米,加上穹頂采光亭在內,總高約107米,巨大的穹頂直徑達驚人的45米,是為世界最大的穹頂結構之一。

多角度展示的鐘塔立面,完美融合於教堂的主體建築中

鐘塔結構細節展示,采用白、綠、粉三色相間大理石貼面

哥特式的鐘塔位於主教堂西南側,面對佛羅倫斯聖若望洗禮堂,命名自意大利文藝復興開創者喬托。建築平面為邊長14.45米的正方形制,通高84.7米,整體構圖比例勻稱修長。鐘塔5層結構,其中第一層分上下兩段,為無窗閉合式結構,四面均為由喬托設計的六角形和菱形浮雕,內容為描述人類的起源和人類始祖的工作,完成第一層後喬托即去世;2~4層均按原圖設計完成,5層則為懸掛大鐘之處。

鐘塔立面與教堂墻面風格完美的融合統一

鐘塔底部的六角和菱形浮雕

鐘塔同教堂南墻風格完美地保持協了調一致,立面布滿精心設計的的拼貼圖案與繁復的浮雕。大理石貼面采用白、綠、粉三色相間,白色取自卡拉拉采石場,綠色來自普拉托,粉色則由西耶納出產。源自佛羅倫斯的傳統裝飾風格與精美的圖案浮雕,令這座建築充滿瑰麗典雅的氣質並給人帶來無與倫比的震撼。

08費城市政廳鐘樓【美國】

費城市政廳鐘樓【美國】

費城市政廳鐘樓,始建於1871年,1901年落成

費城市政廳側立面,這棟167米的中央主塔樓,曾一度是世界最高的可居住建築

1901年,美國規模最大的市政建築--費城市政廳落成。這座由著名建築師約翰·麥克阿瑟和杜文·烏斯蒂克·沃爾德設計,始建於1871,耗時30年斥巨資構建的野心之作,曾一度是20世紀初世界最高的可居住建築。

夜色中的費城市政廳鐘樓

費城市政廳鐘樓俯瞰,頂端矗立的銅像是「費城之父」威廉•佩恩

不同視角下的費城市政廳鐘樓

費城市政廳通體采用磚石構建,主體由花崗巖石材砌就,其奢華的設計深刻踐行了源自法國第二帝國風格的建築審美。市政廳中央主塔高達167米,頂端矗立著「費城之父」威廉·佩恩的銅像,銅像高約11米,重達27噸;在下方還有4座較小的銅像,代表著第一批來到費城的居住者。

不同視角下的費城市政廳鐘樓

鐘樓立面及頂部構造細節

市政廳頂樓另設有1處觀景台及4座直徑達8米的時鐘,其鐘面直徑甚至超過了倫敦大本鐘的7米。目前,它仍舊是世界最高的磚石結構建築,不過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底部承重墻體的尺寸厚達不可思議的6.7米,在超級摩天樓鋼筋砼及鋼結構普及的當下,它所保持的結構記錄絕對是後無來者。

09布魯日鐘樓【比利時】

布魯日鐘樓【比利時】

這座被譽為比利時最精美的建築,建於13~15世紀,位於比利時布魯日市中心廣場南側。

這座被譽為比利時最精美的建築,建於13~15世紀,位於比利時布魯日市中心廣場南側

鐘樓歷史最早可追溯於1240年左右,初始功能為收藏珍品與市政檔案,同時用於觀測火情,是為集多功能於一體的瞭望性塔樓,1280年毀於火災隨後重建。

布魯日鐘樓的立面,壯美又有趣的哥特式平頂塔樓

布魯日鐘樓的立面及構造細節

鐘樓上部八角形的部份為1483至1487年之間增建,原為木質尖頂,頂部有天使彌額爾像,不過尖頂在1493年遭到雷擊,燒成灰燼,大鐘同樣被毀;新的木質尖頂在使用了兩個半世紀後,至1741年再度被焚毀;此後沒有再修尖頂,因此高度有所降低,只是在1822年,天台上增加了哥特式風格的鏤空石欄桿。

布魯日鐘樓的立面及構造細節

不同視角下驚艷的布魯日鐘樓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鐘樓是一座壯美但又有趣的哥特式平頂建築,從水平或仰視的角度來看,仿若從老市集大廳中破頂而出,優雅地矗立於廣場南側。鐘塔通高83米,典型華麗高聳的哥特式風格,鐘樓上47座鐘組成的編鐘每15分鐘敲響一次,內部有366級台階可以登到樓頂俯瞰全城。

10慕尼黑市政廳鐘琴樓【德國】

慕尼黑市政廳鐘琴樓【德國】

慕尼黑市政廳鐘琴樓立面及俯瞰

慕尼黑市政廳鐘琴樓,始建於20世紀初,瑰麗磅礴的哥特式風格

這座慕尼黑市政廳鐘琴樓始建於20世紀初,以85米的高度,瑰麗磅礴的哥特式風格聞名於世。不過與歐洲眾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流鐘塔不同的是,它最重要的功能並非報時,而是別開生面、趣意盎然的鐘琴玩偶表演娛樂功能。

紀念柱及仰視角度的鐘琴樓

鐘樓正立面

瑰麗的鐘樓頂部結構

塔樓內部裝置有全德最大、最著名的彩色玩偶報時鐘,鐘琴內建43個鐘鈴和30個真人大小的機械人偶,在上午11點至下午5點的每一個鐘點,報時鐘的人偶便會伴隨著音樂出來,展現了1568年威廉五世婚禮大典與慶祝消滅黑死病的場景。

鐘樓及玩偶報時鐘

玩偶報時鐘,展現了1568年威廉五世婚禮大典與慶祝消滅黑死病的場景

伴隨著報時的鐘聲,塔閣上層的彩色木質人偶或手持斧劍,或提著花燈,亦或是吹著喇叭吹吹打打簇擁而出,更有踏馬對練的騎士俯仰於馬背,妙趣橫生;配合著輕快的音樂節奏,下層的木質人偶手舞足蹈,旋轉著載歌載舞,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