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道觀修行10多年的女子:人生完全變化了,變得平糊,欲望減少了。

2024-07-21文化

寶雞市陳倉區西秦村,有一處道觀。這處道觀非常年久,可以上溯千年,在唐朝時就有了。

著名道長丘處機曾在這裏修道。

最近這個道觀被人所知,原因是這裏有一位年輕貌美的道姑。道姑原名任惟丹。

任惟丹,看上去三十七八的樣子,眉清目秀,一身道姑裝束,語調輕柔,有些知性。

她說她入道十多年了。據推算,她二十幾歲入的教。那個芳華年齡段裏的女孩子,大概是因情感問題而選擇了另一種生活方式。

我們印象中的學道之人,武藝高手,飛檐走壁,而任惟丹並不會武功,她是來修心的。

任惟丹說,「道教是玄門,佛教是空門,從開始的時候,我就對道教文化感興趣,從慕道到通道,然後再修道到悟道,這是一個完整的過程,並不是像人想的那樣,受什麽刺激了,或者有什麽過不去的事情,到道觀裏來,不是這樣的。」

但是,這位女道姑話真實性估計要打點折扣,一個妙齡女子會無緣無故的學道?畢竟在常人看來,學道的人是一個非常小眾的,旁門左道的東西。

任惟丹這樣解釋,「這就是一個機緣,緣分到了,你該到哪個地方去,你就去了。」

她出家十幾年了,長相卻顯年輕,任惟丹說道家有養生之法。這個說法應該有一定的道理,學道之人心裏寧靜,吃的又清淡,又沒有世俗紛擾,肯定氣色不差。

任惟丹說,「人生沒有意義,但是你在沒有意義的事情裏找到意義,就是最大的意義。」

有人問任惟丹,「你覺得最大的意義是什麽?」任惟丹回答說,「天補,就是曬太陽。還有就是地補,接地氣。」

開始的時候,父母也反對任惟丹進道觀,後來見她活的很知足,也就慢慢的改變了對她的看法,由她而去了。

但是任惟丹卻說,「自己也有贍養義務,對父母該分擔的還是要分擔。」

從這方面講,道姑與尼姑有所不同。似乎道姑與紅塵沒有完全割斷,而尼姑是六根清凈之人了,沒有了世俗的困擾。

至於親戚朋友對她的看法,她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必去在意別人的眼光,活好自己就可以了。別人代替不了自己,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

那任惟丹成為一名道姑後最大的收獲是什麽呢?

任惟丹說,「我覺得人生好像完全變了,我變得平糊安靜了許多,減少了很多的欲望。人生痛苦的來源就是無盡的欲望,我到道觀裏來,就是在做減法,減少煩惱,減少欲望,人就會變得越來越快樂。」

在這一方清凈之地,仼惟丹養了三只小貓,有自己的小菜園,他還在道觀裏面采摘一種叫苦菊的野菜,大概是炒來吃,她還自己蒸饅頭,生活確實散淡。

這就是任惟丹的人生,屬於她的一種生活形態。可能別人覺得不可思議,但她已經習慣了,畢竟十幾年了。

有個人說,「去年從重慶慕名前去南昌宮拜訪過這位道長師父,師父說話特別溫柔人特別好,為我們答疑解惑很多東西,當時去廟裏還在簡單翻修中,只有師父一個人,條件很艱苦,很敬佩的一位好師父。」

有人說,「她一直在強調外界的聲音,其實這是她自己最大的卡點,過去的她或許是一個極其自卑不接納自己的人,而現在她看到了她自己,並牽著她勇敢前行。」

也有人說,「兄弟們,在社會中修行比在道觀和廟宇修行難多了。你要和金錢、美女、房子、車子、存款等各種欲望做鬥爭。」

其實修道也不輕松,有人這樣說,「普通人入道真實的修行就是,要考慮房租,沒有薪金,拜師費,沒有朋友,壓抑的氛圍,頂得住罵,頂得住冷眼相待,一天除了睡覺就是在學習,沒有社交,沒有娛樂,沒有山清水秀,擔心吃住,擔心錢財耗幹,擔心家裏人出問題,擔心本事學不好,擔心科儀出問題,擔心廟裏的人情世故爾虞我詐,修道,絕非輕松。」

其實,任惟丹就是在逃避現實,她選擇回歸自然,回歸清凈。這是人類本該向往的,世間有太多貪念,給生活帶來很多無奈…人生中需與人為善,以誠相待,沒有太多的貪念,自然也就輕松了許多。

其實遠離這個社會,遠離社會上的人和事, 自然能夠做到心平氣和。這種環境優雅,空氣清新,遠離鬧市的地方,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向往的,但是很少人可以真正邁出那一步堅持下來。人的一輩子很短 能過上這種生活值得羨慕,但是這種人真不能多。

最難的人生課題:安頓好這顆心。也許出家是一種好的方法。也許默默的做好食物,也是一種方法。心不隨境遷,也許就是安頓好了吧。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你,我,他,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裏。或許,你此刻正坐在沙發上修行,雖然是在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