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100年了,他的江湖還在

2024-04-06文化

2024,是文學泰鬥金庸(查良鏞)先生的百年誕辰。 一百年前,金庸先生誕生,人們估計料想不到,他日後會在筆下創造出一個多麽獨一無二、刀光劍影的武俠世界。

金庸先生的摯友,中國香港作家倪匡曾說:「哪裏有中國人,哪裏就有金庸的小說。」 他一生共創作了15部武俠小說,塑造了超過1400位人物,作品以14種不同的語言在全世界售出超過1億冊。

金庸先生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人文、社會及藝術價值,也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陪伴一代代華人的成長,對全球文壇的影響深遠,永載中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經典史冊。

無數人欣賞他,欣賞他給眾人帶來的無與倫比的奇幻想象。 無數人紀念他,紀念青春裏有過他的痕跡。

相信了解金庸先生的人都會聽過這句廣為流傳的——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這是以金庸先生14部作品的名稱首字組合而成的對聯,而對聯中的這些作品,多次被拍成電視劇與電影。

他的小女兒查傳訥在采訪中說過,父親不喜歡別人為他寫傳記,是因為「他的小說就是他的平生,所以他寫完一本又一本,每本都是他的人生經歷。」

早在1955年,金庸先生便開始在報紙上連載武俠小說。 前兩本的【書劍恩仇錄】【碧血劍】開啟了他的少俠世界,隨後的【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則與【射雕英雄傳】組成了「射雕三部曲」。當然,當中也有獨立成篇者,比如【笑傲江湖】【天龍八部】等等。

直到1972年,他寫完【鹿鼎記】宣布封筆,這期間,金庸先生一共寫了15部武俠小說,他筆下的江湖也成為華人世界的共同話題—— 這是一個獨一無二、亦真亦幻的平行時空,同時,這也是一個自足的世界,它可以用它自身的規則,來對一切做出合理而豐滿的解釋。

談到金庸先生和他的作品,倪匡認為,武俠小說是中國特有的小說形式,當中的俠,是根據中國傳統的俠義精神而來的。 「傳統的俠義精神,充滿了浪漫的激情,輕生命,重然諾,鋤強,扶弱。所以俠士才會有生命,才能以活生生的形象呈現在讀者眼前。」

著名文學史家、文學評論家嚴家炎則把金庸先生稱為新派武俠小說家代表——成功地實作了武俠小說從思想到藝術的多方面革新,使作品呈現出許多嶄新的質素。

以【射雕英雄傳】為例,郭靖便是一位獨特的武俠,從年少的英氣勃發,到中年時的深沈穩健,再到晚年對國家和人民抱持無私犧牲、舍生取義的精神,無不體現他作為一名大俠的成長與轉變。

而郭靖的人生歷程,也是一部普通人成長為俠之大者的縮影。 這當中,也深刻呈現了金庸先生的成長和精神內核。

人們常說,武俠小說家中,金庸先生與古龍先生,可謂棋逢對手。然而談到正朔,人們都會聯想到前者。

這是因為,不同於舊式的武俠小說的門派之爭,金庸先生的小說融入了現實的歷史背景,有時代的脈搏,也有人物的命運,兩股洪流緊相擁。 也即是說,金庸先生的小說,在一定程度上,亦是政治小說。

比如,金庸先生的小說的核心思想「俠之大者」,它出自【神雕俠侶】郭靖對楊過的一番寄語,郭靖如此殷殷叮囑楊過—— 「行俠仗義、濟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這只是俠之小者。」 「只盼你心頭牢記著‘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八個字,日後名揚天下,成為受萬民敬仰的真正大俠。」

這是金庸先生筆下眾多英雄豪傑的真實寫照,亦是他們內心的執著追求。 50年代的香港,對於金庸先生來說,是個黃金時代。那時候的香港,社會和文化正在經受巨變,也帶來機遇。而從1955年到1972年,金庸先生是白天寫小說,晚上寫社評。

古典章回小說的形式,金庸先生武俠小說裏的地理範圍,大大開拓了香港人的閱讀空間和想象邊界。 於是,那個年代的香港,街頭巷尾的人都在談論金庸先生的小說。而他的小說和社評互為補充,一面影響社會,一面娛樂眾人。

小說和社評以外,金庸先生甚至還寫電影劇本。實際上,當他不久後開始用筆名「金庸」寫武俠小說時(他的筆名正好是把「鏞」字一分為二),他的敘述和結構很多時候都采用了電影的敘事語言和手法。 你會發現,金庸先生的作品很「大」,家國情懷,江湖和武林,金庸先生的作品也很「小」,有無數小人物,也有無數反復推敲、精心刻畫的細節,「大」與「小」,構成了他的江湖世界。

少年時代的金庸先生曾立誌當外交官,但郁郁不得誌,新中國成立之後,他還專程奔赴北京,但因為出身等原因未能遂願。 但他的作品與政治息息相關,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先生將金庸先生定位為「有政治抱負的小說家」。

小說以外,他還鑄造了一個文化帝國。1959年5月20日,35歲的他與中學同學沈寶新合資創辦了香港【明報】。 1991年明報企業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它的報業王國達到了輝煌的巔峰,當時,【明報】【明報月刊】和【明報周刊】三份刊物的合並出版產權估值為5.8億港元。

後來的【明報】同事回憶,金庸先生基本每期【明報】都會看。只要發現句子不通順,有異體字,他就寫個字條。但他也尊重每一位主編的意見,不會過多限制和幹預。 1993年,他辭去明報企業主席的職務,緩步淡出管理層,但直到1994年,他在【明報】還保留了一個很大的辦公室,還是照常上班。後來,因為集團調整,他才棄掉了董事長。

曾經有人問金庸先生:「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他回答:「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正如他筆下【神雕俠侶】中楊過留下的最後一句話,「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

也如程英有雲,「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 金庸先生,好一份豁達情懷。

最近,為紀念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先生,香港舉辦了集文化、藝術、創意、傳承、教育於一身的【俠之大者——金庸百年誕辰紀念】活動,帶領我們重溫武俠經典,致敬金庸不朽百年。

策展人方圓明先生發言:「先生一生對於自由和不羈浪漫的渴望,以及他那至情至性的灑脫風采,是先生對生命無盡熱愛的最佳見證。」

而他給我們創造的那個獨一無二的武俠時空,永恒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