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兩位古代佳人,引出一副即興應景絕妙對聯

2024-04-18文化

文\常清君

常清君導讀:

漢語,以其獨特的象形方塊結構,獨特的多重聲調語音,獨特的語法意義體系,獨特的豐富體裁文例等而充滿魅力。

對聯,是中華傳統文化寶庫中,獨有的一種文學體裁,又稱門對、春聯、對子、楹聯等,講究字數相等、詞性相同、意思相關、平仄相對。歷史上流傳下來不少有關對聯的故事、典故,即 「聯話」

「魅力漢語」之「對聯」系列

常清君這次說的是明代文學家、大才子解縉的聯話故事。

解縉(1369年—1415年),字大紳,一字縉紳,號春雨、喜易,江西吉安府吉水縣(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人,明代文學家。從小聰慧伶俐,被譽為神童。他於洪武(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年號)二十一年(1388年)中進士,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罷官,歸鄉進學。建文(明惠宗朱允炆的年號)年間,被謫河州。永樂初,與黃淮、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並直文淵閣,曾參與纂修【永樂大典】。

話說解縉七歲時,有一次父親帶著他一同出遊,在途中看見一位年輕女子在吹簫奏曲,便以此為題出了一句上聯,讓小解縉來對下聯,他父親出的上聯是:

仙子吹簫,枯竹節邊生玉筍;

小解縉這時看見對面正好走過來一位打著傘的姑娘,便觸發靈感對出了下聯:

佳人張傘,新荷葉底露金蓮。

常清君點評:

先來看上聯 「仙子吹簫,枯竹節邊生玉筍」:

其中的簫,也叫洞簫,是古代一種常見的竹制管樂器。單管直吹,上有吹孔及六個音孔,發音清幽,一般用於獨奏及合奏。因為簫制成之後,大都會塗上深色的漆,看上去就像一根枯竹似的,又因為吹簫的是一位靚麗的女子,宛若仙子一般,而其握著洞簫的纖纖玉手就如同生長在竹節邊上的玉色竹筍一樣。

整句上聯都運用了比喻這種修辭手法,可謂生動形象而又非常貼切。

再來看下聯 「佳人張傘,新荷葉底露金蓮」:

想來小小解縉看到的這位迎面走來的姑娘也是一位妙齡美女,所以當然也是一位佳人,她手裏撐開打著的那把傘,在古代一般是指的油紙傘,制作工藝相當復雜,即先選取竹子用刀削剖,再透過水浸、日曬以及鉆孔、拼架、穿線、串聯等方法制成傘的骨架,再把裁好的紙粘上骨架,又經過修邊、定型,曝曬等程式,再在傘面繪上圖案,曬幹之後,最後在傘面刷上熟桐油,待完全幹了之後就可以使用了。

這種油紙傘撐開之後,就如同一朵大型的荷葉,而這裏的「金蓮」不僅同樣運用了比喻手法,還同時運用了諧音手法,即包含「蓮花」之意,又暗指女子的雙腳。金蓮,本指一種地被植物,莖柔軟攀附,葉圓形似荷葉,花形近似喇叭,萼筒細長,又被形容為女子的足部。因為古代女子有纏足的習俗(當然是一種損害女性身心健康的惡習),所以又稱「三寸金蓮」

小小解縉不僅對得相當工整,而且還運用了比喻、諧音等修辭手法,最為難得的是與上聯一樣都是即興應景之作。

常清君雲:

神童對妙聯,仙子佳人皆生輝。

原創作品,如若轉載等,請標明文章作者、出處等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