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炎黃時評76:「讀書之道」與「築墻之法」

2024-06-30文化

讀書之道,道在哪裏?

築墻之法,是何方法?

南京作為六朝古都,其古城墻是中國古代築墻護城池的比較成熟的典範和代表。最典型的是明代城墻,非常成熟、總體合攏閉環。600多年過去,依然能看出其堅固耐久。若不是後世的人為破壞或者是為了某種需要而毀壞,筆者相信,作為為夯土建築的遺址,歷經幾百年、再經歷千年歲月侵蝕肆虐,依然屹立不倒。

今天我們在城墻下,依然能清晰地看到墻基、城墻、門頭、烽燧等輪廓,堅固程度令人驚嘆。特別是石頭城公園遺址那一段,站在「鬼臉照鏡子」湖邊向上望,那堅挺的墻壁映入眼簾,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壘墻、築城之功。松軟的地基經過層層夯打,層層結實,一塊塊泥土燒制的黑墻磚層層加築,層層壘高,終於建成歷六百年而不倒的、呈現如今市民和遊人眼中的古城墻,筆者堅信,如果能夠得到有效保護,再過600年甚至更久,都會永遠屹立在金陵老城的周圍,成為永遠璀璨的城市明珠。

萬丈高樓平地起。這種註重選土、註重地基、註重夯實、層層加築、層層壘高的做法,對我們的讀書學習同樣也很有啟發。

萬丈高墻是壘的,不是吹的,學富五車是學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萬丈高墻靠的是一天一塊磚頭的綿綿用力,學富五車靠的是一天一篇的知識積累。讀書需要溫習,需要反復。這就如同壘造一堵墻,須先打好一層,停下來等幹燥了結實了,再打下一層,如此層層加築,方成萬丈高墻。而每次讀書,也是大腦對書本知識進行的一系列分析、辨別、吸收,甚至「反芻」,而後變成自己的感悟和見解。如此理解了,吸收了,再開始下一步驟的讀書學習。如此循序漸進,自然才高八鬥學富五車。

譬如,做墻磚自然要選土,這就如同選書。打地基、夯土墻,需要挖深地基,反復夯打。就如同讀書時需要先易後難,反復學習溫習,「書讀百遍」「熟讀成誦」。而墻磚與墻磚之間的「米油」摻雜蘆葦花絮和羅布麻等物,用以粘接砂石使其堅固,則如同讀書要要註重系統性融合性,舉一反三。而用竹片、松枝做「墻筋」以增強整體性,同理選書也當如此學以致用,連貫起來。總之,築墻需要下真功夫、苦功夫、細功夫,讀書也是一樣的道理。

層層壘築有如昇華。有經驗的建築工匠都明白,夯土墻是有規律可循的,講究「先輕後緊再給力」,夯實一層再進行下一層,在層層遞進中實作堅實可靠的效果。讀書的道理亦如此。書籍不光是知識的載體,也蘊藏著深邃的思想和精神價值。要消化所讀之書,沒有捷徑可走,唯有勤於思考、仔細咀嚼。朱熹曾說,「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讀書可以先讀「厚」讀「雜」,文史經哲、理工農醫、詩詞歌賦,都可以賞讀品咂,在浩如煙海中感受書香;再讀「薄」讀「精」,圍繞一個領域專攻精研,達到厚積薄發、博觀約取的目的。這樣既積澱了厚實的「墻基」,也在融會貫通中提煉出有用的知識精華。

虛土夯實有如苦讀。「夯」字一分為二、從「大」到「力」一眼就能看出是勞作時需要出大氣力、下苦功夫。將虛土夯實的過程十分艱苦,需要8到10個人密切配合,只憑人力將一堵堵墻打起來。正因為選好料、付出了艱辛,才有了「秦築長城比鐵牢,著戎不敢過臨洮」的贊譽。讀書是精神和靈魂艱苦跋涉的過程,古人有「韋編三絕」「懸梁刺股」「袁瑩映雪」等刻苦讀書的故事,正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萬丈高樓平地起。「築墻之法」猶如「讀書之道」,選好書、下苦功、學思用,緊密結合,一點一滴積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總結提煉,相信定能從讀書中汲取力量,讓書香涵養幹事創業的精氣神。(根華寫於2024年6月27日,作者系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東部戰區原創作室吳國平、中國刑警學院董傑、南京大學劉源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