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立夏:順天時養神,居地利養氣,修人和養精

2024-05-05文化

天時、地利、人和,是中國文化中成功的三大要素;

精、氣、神,是人的身心之本。

立夏時節,修天地人和,養神氣精神,正是修養的好時節。

這是人生的三種大智慧,也是人生的三種大境界。

四季之「夏」,順天時以養神

「夏」,首先是四季之「夏」。古人特別講究順應天時,這也是「天人合一」的內涵之一。

人之順應天時,則首先在依照季節養生。夏季養生,由立夏開啟。

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

此時是新陳代謝的時期,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執行亦相應地旺盛起來,活躍於機體表面。

夏天的特點是燥熱,熱以涼克之,燥以清驅之。因此,清燥解熱是夏季養生的關鍵。

盛夏酷暑蒸灼,人易感到困倦煩躁和悶熱不安,因此首先要使自己的心平靜下來,做到神清氣和,切忌暴怒,以防心火內生。

夏季養生的關鍵,是養心。中醫認為,「心與夏氣相通應」,心的陽氣在夏季最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註意心臟的養生保健。

夏季染病,大都當即發作,故有「六月債,還得快」之說;但有一種病是有所潛伏,到秋季才發作,如延至冬季就會很嚴重,這就是「心病」。

【黃帝內經】雲:「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冬至重病」。

夏季養生重在精神調攝,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熱助熱,火上加油。

心靜人自涼,便是夏季養生的要義。酷暑未至,先要謹記。

華夏之「夏」,居地利以養氣

從字源上說,華夏的「夏」字和夏天的「夏」字,並非完全一回事,但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其中貫穿的,是同一種氣象。

【說文】:「夏,中國之人也。從夊從頁從

,兩手。夊,兩足也。」

「夏」最初為古中原部族名,後沿用為中國人的稱呼,也泛指中國。徐灝【說文解字註箋】:「夏時夷、狄始入中國,因謂中國人為夏人,沿舊稱也。」

故華夏的「夏」有著盛大、繁榮、興盛等含義。

「夏」還表示「夏季」。【爾雅·釋天】:「夏為朱明。」郭璞註:「氣赤而光明。」夏季是氣溫高太陽烈的季節,亦含有「大」之意。

【左傳】說: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書經】疏註中也說:「冕服彩裝曰華,大國曰夏。」

可見,古人是以服飾華彩之美為華;以疆界廣闊與文化繁榮、文明道德興盛為夏。

「華夏」最初作為漢族文化,如今華夏一詞涵蓋整個中國,是中國文化的象征。

華夏文明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以及綿延至今、從未斷絕的唯一古文明。

綜合起來,華夏的含義,就是禮儀之邦、文明之域、廣大之國。

有人說,人生有「四氣「:

奮發向上、百折不撓的誌氣;

鐵面無私、令人敬畏的正氣;

披荊斬棘、舍生取義的勇氣;

求新求好,能做善做的才氣。

作為華夏子孫,我們居華夏之地利,這是我們最大的光榮與驕傲。

養出我們的四氣,將華夏的文明傳承下去,理應成為每一個華夏兒女的理想與責任。

人生之「夏」,修人和以養精

將夏季對應到人生的年齡階段,毫無疑問是最為精力旺盛、朝氣蓬勃的青年時期。

年齡之外,它更代表著一種精神——奮發進取。如【易經】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進取,乃人生之「精」;進取方能通達,通達則萬事和,是謂人和。

古人雲:「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退而不進者。」

進取是人生的要務,特別是在這快節奏的時代,發展迅猛的社會,就必須有一顆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心。

有了進取心,你才會奮發向上、百折不撓;有了進取心,你才會披荊斬棘、一往無前;有了進取心,你才會求新求好、不斷進步。

凡真正的強者,不一定會是事業上的成功者,但必定有一顆強烈的進取之心。

強烈的進取心,可以使我們在失敗中越挫越勇;強烈的進取心,可以使我們翻越一座又一座困難的大山;強烈的進取心,最終能夠讓我們站立在強者之列。

相反,人生如果沒有了進取,就會像行屍走肉,最終被低迷消沈所吞噬;人生沒有了進取,就會如停滯不前的時鐘,永遠也不能找到正確的鐘點。

進取是一種人生態度,人的一生中,真正改變命運的,並不只是機遇,更是我們的態度。你播種了怎樣的人生態度,就會收獲怎樣的生命高度和深度。

所以,如果我們想做自己生命的主角,而不是別人生命的看客,就必須要有永不屈服、勇於進取的態度。

所以,不論我們遇到怎樣的挫折和黑暗,都要堅定信念,懷著一顆進取的心去生活。如此,再擁擠的世界也會變得無限寬廣,再平凡的人生也會變得充滿陽光。

明倫書院——「全國十佳國學教育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