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在中國,這就是「禮」

2024-04-08文化

物道君語:

禮,需要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我們都知道,中國一直被稱為千年的禮儀之邦。可如果單純說一個「禮」,又覺太遙遠。

但在辜鴻銘看來:中國人的禮貌,就是體諒、照顧他人的感情。而且 很容易將心比心推己及人。這是因為,中國人的「禮」已經深入我們的精神和心靈。

圖|物道 ©

「禮」內化於心,是自己的修養;外化於行,就是對他人的溫柔關照。 所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說話、待人、聚餐、出行、拜賀到饋贈,都有一些約定俗成的小規矩。

這些心照不宣的默契,是我們心中謙謙君子的化身。這份對自己和他人的體諒和照顧,在今天依然被我們需要。

他人正談話,不在中間插言。

不隔席談話。

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

口為禍福之門,話要經一番考慮再說。

見失意人,不說得意語;見老年人,不說衰喪話。

交淺不可言深,絕交不出惡聲。

圖|清涼地兒-了琹 ©

① 別人在談話的時候,不要插嘴。

② 不要與說話的人間隔很遠,或者中間還隔著其他人。

③ 不要總說他人的缺點,不要總說自己的長處。

④ 災禍往往因說話不謹慎而引起,要深思熟慮之後再發言。

⑤ 在生活不如意的人面前,不要只說喜事;在老人面前,不說不吉利的話。

⑥ 交情淺的時候,不說深交時的話,決心與他人斷來往後,不必再說惡毒的話。

圖|清涼地兒-了琹 ©

徐行後長,不疾行先長。

與殘疾人會面,須格外恭敬。

於肩挑小販苦力,莫討便宜。

及門先趨,為客啟闔。

入門必為客安座。

客去必送致敬,遠方客必送至村外或路口。

圖|清涼地兒-了琹 ©

① 和長輩一起走路,要走在長輩身後,不要快步走在長輩前面。

② 和殘疾人見面,要更加尊重他們,註重它們的感受。

③ 世上有很多生活艱辛的勞動者,不要占他們的便宜。

④ 走到門口時,要在客人前面,為客人開門,請客人先進。

⑤ 進門後,立即為客人安排座位。

⑥ 客人離開時,起身相送。遠道而來的客人要送下樓,或送到路口。

圖|清涼地兒-了琹 ©

座有次序,上座必讓長者。

入座後不橫肱,不伸足。

舉箸匙,必請大家同舉。

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攪。

自己碗中之肴菜,不可反回公器中。

食時不嘆,不訓斥子弟。

① 座位要有次序,正對大門的上座必須讓給長者。

② 入座後不斜著身子坐,不伸腳。

③ 吃飯的時候,大家要一起動筷子。

④ 吃飯時要用公筷公勺,不要用自己的筷子夾菜,亂翻攪菜。

⑤ 已經夾到碗裏的菜肴,不能再放回去。

⑥ 吃飯的時候不要嘆氣,不要訓斥晚輩。

圖|物道 ©

衣冠不求華美,惟須整潔。

夜必歸家,因事不能歸時,必先告家人。

歸來必謁親友,或略送土物。

入境問禁,入國問俗,入門問諱。

遇婦女老弱,應盡先讓路讓座。

途次有人問路,須詳為指示;問路於人,須隨即稱謝。

圖|今心是念 ©

① 穿著打扮不強求華美,但必須幹凈整潔。

② 外出之後,最好在晚上能回家,如果不能按時回家,一定要先告知家人。

③ 從遠方歸來一定要拜訪親友,簡單贈送一些當地的土特產。

④ 去其他地方,要知道當地的風土人情,不要違犯風俗忌諱。

⑤ 看見婦女、老人、小孩等弱勢群體,要讓路和讓座。

⑥ 有人向自己問路時,一定要詳細指路;如果向他人問路,一定記得感謝。

圖|今心是念 ©

先立外輕輕扣門,主人讓入方入。

將上堂,聲必揚。

飯及眠時不訪客。

入內見有他客,不可久坐;

有事,須請主人另至他所述說。

主人欠伸,或看鐘表,即須辭出。

參加吉禮,不談衰喪話,不戚容,不啼泣。

① 在門外輕輕敲門,待主人邀請之後,才可進門。

② 快要走進廳堂時,先提高聲音,讓人好有所準備。

③ 拜訪別人的時候,應該避開吃飯和睡覺這兩個時間段。

④ 進入主人家看見其他客人,就不要久坐;如果有事相告,就和主人到他處說明。

⑤ 如果主人感到疲倦,或者頻繁看時間,就要盡快告辭。

⑥ 參加喜事,不要說不吉利的話,不要面色難看,不要哭泣。

【饋贈】

禮尚往來,來而不往,往而不來,皆非禮也。

賜人不曰來取,與人不問所欲。

贈人物品,外必用包裹,婚喪慶壽例外。

受贈先略謙辭後受,稱謝,逾日須往拜。

長者賜,不敢辭。

長者與物,須兩手奉接。

① 中國講究禮尚往來,有往無來不合禮儀,有來無往也不合禮儀。

② 給他人贈禮,不要讓別人來拿,也不要問別人要不要,要恭敬禮貌。

③ 給他人贈禮,一定記得包裝, 婚禮、喪禮、壽禮則不一定。

④ 人家送我們東西,先略微推辭再接受,一定要感謝,隔一兩天,最好回拜一下。

⑤ 長輩送給你的東西,一般情況下都不要拒絕,以示尊重。

⑥ 長輩給的東西,晚輩要用雙手恭恭敬敬去接。

時過境遷,有人說:「曾經的禮儀,已經被遺忘了,很多年輕人真是不懂禮貌。」其實,禮儀不過是在因時而變。網絡世界的加入,擠占了生命的時間和精力。

面對這樣的變化,我們一樣需要讓「禮」內化於心。比如,在飯桌上把手機靜音,不要只顧著玩手機,多珍惜現實生活中的團聚。還有,不要以為在網絡上「披上馬甲」,而表露極端情緒、對他人惡語相加。

做好平常日子的一點一滴,就是「修身齊家」。這還能讓人如沐春風,更能「推己及人」,傳承禮儀。

春節快到了,那用什麽表示我們心中的「禮」呢? 一份小小的「禮物」便是將我們的「牽掛」和「愛意」,寄托於物、外化於行。

每個人都盼望春節能過得稱心如意,一點心意,便可傳遞我們心中的愛意。物道年貨好禮再次返場,希望每個家人只花少錢,也能給親朋帶一份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