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清明

2024-04-05文化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季的第五個節氣。鬥指乙,太陽到達黃經15°,便為清明。清明節氣因為節令期間「氣清景明、萬物皆顯」而得名。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變化的節氣,這個時節陽光明媚、草木萌動、百花盛開,自然界呈現一衍生機勃勃的景象。中國南方地區,此時已呈氣清景明之象;北方地區開始斷雪,氣溫上升,春意融融。

一、清明的傳統習俗

1、祭祖掃墓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四大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在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人們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帶上水果食品、紙錢等物品來到墓地,將供品擺放在墓地前面,將紙錢焚化,為墳墓添一些新土,然後再在墓前磕頭祭拜,就可以收拾供品打道回府了。

2、折柳贈別

楊柳是春天的標誌,在春風中搖曳的楊柳,總能給人一種欣欣向榮、朝氣蓬勃的感覺。自漢朝以來,人們就逐漸形成了折柳贈別的習俗,借此互祝平安,因「柳」與「留」諧音,所以也取戀戀不舍、盡情挽留之意。同時希望離別的親友,到了他鄉也如離枝的柳條,能夠很快地生根發芽,隨處存活,這些都寄托著對親友的美好祝福之情。

3、踏青

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衍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傳說,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這一活動了。清明踏青的內在意義在於順應時令節氣,陽春三月,生氣始盛,萬物萌生,人們走出屋門,來到野外,積極主動地迎合時氣,以促進自身體內的陽氣流轉,這對身體的健康大有好處。

二、清明的傳統美食

1、青團子

清明吃青團子是很多地區都有的習慣。做青團子不同地區用的食材也不大一樣,我們當地人做青團子喜歡用嫩艾或者小棘姆草,還有的地區會用鼠曲草、漿麥草來做,也都各有風味,這些野菜食材,也是春天不可錯過的美食,這個季節吃最合適不過了,做成青團子包入自己喜歡的餡料,色澤碧綠,看著就非常有食欲,外皮軟糯,裏面的鮮香香甜,當零食吃是小朋友的最愛。是很多地區清明必吃的一道美食之一。而且春天吃嫩艾對身體健康也是很有幫助的,不僅好吃,還有健康團團圓圓的美好寓意。

2、薄餅

廈門民諺有雲「清明吃薄餅」,意思是清明節一家人在掃墓後要聚在一起包薄餅吃。如今,閩南多數地方還保留這樣的風俗習慣。老廈門人卷薄餅時,一般喜歡在薄餅皮裏放點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絲,或抹一點辣醬等,卷後趁熱吃更有滋味。其中所包的各種蔬菜,預示著將使農苗興旺、六畜茁壯,有的地區還認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餅,會使人們更勤(芹)勞,生命更長久(韭),家業更興旺。

3、五色糯米飯

五色糯米飯是布依族、壯族地區的傳統風味小吃。因糯米飯呈黑、紅、黃、白、紫5種色彩而得名,又稱「烏飯」。清明節時節,廣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飯。壯家人十分喜愛五色糯米飯,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豐登的象征。五色糯米飯五彩繽紛,鮮艷誘人;天然色素對人體有益無害,各有清香,別有風味。五色糯米飯色、香、味俱佳,還有滋補、健身、醫療、美容等作用。

4、樸籽粿

制作樸籽粿,首先將樸籽樹葉和果實(核)搗爛,與大米舂成粉末,然後發酵再配糖,最後再用陶模型蒸或梅花模型蒸熟而成。一般樸籽粿有梅花型和桃型兩種,也有叫碗酵桃的。蒸熟的樸籽為草綠色,個個咧開嘴大笑,總是給人春天很美好的感覺。粿品呈淺綠色,味甚甘甜,據說吃了還可解積熱,除疾病。

5、潤餅菜

每到清明,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食俗。也被叫做潤餅卷,屬於春卷的一種,是家族聚會的重要飲食,後來經常在清明節時食用。潤餅菜制作簡單方便,以面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稱「潤餅」或「擦餅」,食時鋪開餅皮,再卷上菜肴,制食皆簡單,吃起來甜潤可口。餡料多以應季食材為最佳選擇,包含了胡蘿蔔條、豆幹條、蛋皮絲、豌豆條等,尤其以海蠣煎不可或缺。

6、清明螺

俗話說:「清明螺,賽吃鵝。」當前時節正是吃田螺的好時段比「肥鵝」還要鮮美,且寄生蟲也少。倘若過了這段時間,田螺就開始繁衍後代肉質也大不如現在了。田螺屬貝殼類水產品,它生長在土質柔軟、餌料豐富的稻田、湖泊、沼澤和河流水網地區,營養豐富,素有「盤中珍珠」之譽。趁著那股新鮮勁兒,來盤辣酒炒田螺,既美味又下酒!用紫蘇葉和白酒等材料炒田螺不僅可以除去田螺本身的泥腥味,更能帶出田螺的鮮味,聞著更加香,吃起來更加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