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李白一生詩酒千百篇,卻一不小心寫了首詞,就被譽為「詞曲之祖」

2024-04-07文化

盛唐詩人群體中,如果沒有了李白,唐詩的百花園就會黯然失色。

李白的詩歌風格,是豪放飄逸與清新自然兼而有之,各臻化境。

他那豪放飄逸的詩風,我們可以用杜甫稱贊他的詩句來形容,那就是: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他那清新自然的詩風,我們可以用他自己的詩句來形容,那就是: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晚唐詩人杜荀鶴在【經青山吊李翰林】詩中寫道:「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詩人。」

是的,李白不愧為「千古詩人之冠」。

據統計,【全唐詩】收錄了李白1700多首詩,絕大多數都是詩歌的形式,他的詩歌以朝氣蓬勃、春意盎然的浪漫氣質表現出無限生機,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成為盛唐之音的傑出代表,從而出色地完成了初唐以來詩歌革新的歷史使命。

李白對於唐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實他對於宋詞也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為他的這一首絕響,就被譽為詞和曲之祖。

【憶秦娥】唐·李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長安月夜,她從夢中醒來,耳邊傳來一陣低沈悲涼的簫聲,眼前唯有一片月華照在窗前……

秋風蕭瑟,她仍佇立眺望,在蒼茫的暮色中能辨認的,唯有那高大的漢代陵闕……

這是李白的【憶秦娥】。

一曲四十六字的小令,雖然沒有奇情,也沒有壯采,但寥寥數筆極盡女子思念親人的痛苦,微微吟唱,令我們心神蕩漾,也為之沈思翹首。

全詞圍繞著女子懷念久別的愛人這一中心線索而展開。

在作者的筆下,舉凡春天的簫聲、月光、柳色,秋天的西風、夕陽、陵闕等等景物,無不是為了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而出現的。

結尾兩句,在情緒和聲調上顯得非常悲壯,其意義已遠遠超出了離情別緒的描繪,而成為懷古傷時的抒發。

它使人聯想到,漢唐盛世已成往事,只剩下殘照中的陵闕供後人憑吊。

周汝昌先生在評論這闋詞時作了這樣的評價。

他說: 「這一篇千古絕唱,永遠照映著中華民族的吟壇聲苑。開啟一部詞史,我們的詩心首先為它所震蕩,令人沈思翹首,為之驚魂動魄。」

這樣的評價我很贊成。

我們來看最後兩句:「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作者寫他在樂遊原上,目光越過鹹陽古道,放眼望去。這時候,長安已進入秋天,西風吹來,四野蕭瑟。在一片荒涼氣氛中,殘陽留影,照見了漢王朝遺下的一個個王陵。

那裏有漢高祖的長陵,漢惠帝的安陵,漢景帝的陽陵,漢武帝的茂陵,漢昭帝的平陵。這一個個曾經尊榮顯赫的逝者,連同統治中國近八百年的大漢王朝,如今安在哉?!陪伴著他們的只是一派荒寞衰敗的景象。

其實,無論是說唐說漢,也無論是開國之君,或是昏庸之主,俱往矣,如今都只剩枯骨,都成灰土。

那曾經宏偉的墳陵,在冷風吹拂和夕陽殘照中,孤零冷落地躺在高丘之上,顯得無比落寞。

在這裏,詩人對家國的興亡盛衰,透露出無限的感慨。

所以,王國維說這詞能「 關千古登臨之口 」,並非只因它的結句寫得沈雄慷慨,而是這首小令上下兩闋,寫到家,寫到國,寫到春,寫到秋,這方方面面,既相互對立,又相互聯系,於是有著涵蓋千古世態的意義。

在唐宋詞壇,人們不是一般把詞人分為婉約派與豪放派嗎?

其實,這並不確切,例如,被視為婉約派代表的李清照,就寫過豪放的詞;

同樣,被視為豪放派代表的辛棄疾,也寫過頗為婉約的詞。

不過,在同一首作品中結合兩種不同風格者,卻很少見。

而在【憶秦娥】裏,上片婉曲流麗,下片慷慨沈雄,二者風格區別明顯,卻又融為一體,這真是詞壇上的異數。

也由於這詞早出,就此而言,有人譽之為「千載詞家之祖」也未嘗不可。

最後辛苦您點下「關註」,方便討論和分享,為了回饋您的支持,我將每日更新優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