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你選擇哪一種,它的文化成因是什麽

2024-03-25文化

▶ 01 先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老家有一個朋友,年齡比我大一些。他結婚的早,女兒應該都大學畢業了。我要說的例子,是他如何培養女兒的一段故事。

這個故事,還是前幾年,我做博士後的時候,忽然有一天,他給我打電話,詢問在北京讀書的一些事情。原來,他女兒考上了北京的一個985大學。出於禮節,我立馬一番贊揚,說是你女兒真厲害啊,從我們小小縣城直接考到北京名牌大學,真是一步飛躍千軍萬馬啊,等等。

然後,他就給我講起如何培女兒的故事。

我的老家是中西部的一個小縣城,這個朋友姓周,他在一個縣屬事業單位工作,老婆是公務員,他家只有一個女兒,事業單位相對清閑,培養女兒的重任,就落在他的身上。他自己也非常重視女兒的讀書。根據他說的,從初中開始,他就一直親自給女兒輔導作業,語數外、物理化學全學科的同步學習和做題。他白天有時間就做題,晚上回來給女兒講試題,一老一少,同步學習,就這樣的一直從初中到高中,他女兒讀書還是比較爭氣。

聽其他朋友說,老周的女兒在縣高中排名前十名的,老周非常投入,以前工作日晚上還出來跟大家一起散步,周末還跟大家聚會,自從他女兒到了高中,他自己也好像讀高中一樣,都在家裏做題目了,放棄了所有的業余愛好,杜絕了所有的社交活動,他世界裏只有讀高中的女兒。

要不是這一次他咨詢北京的事情,我也有好幾年沒有聽到他的聲音了。

也算是功夫不負有心人,老周的女兒終於考上了北京的985大學。

這個身邊的真實故事,卻給我帶來一些思考,老家的幾個朋友,也聊過這個事情,大家都說是不是應該都像老周的這種搞法?中國到底有多少父母,就像老周這樣的「雙人制」讀書考試?

▶ 02 老周其實是「窮人思維」

老周的做法,估計是許多中國父母的做法。

現在的許多父母,也都是有學歷的,尤其是像大城市的新一代父母,他們本身就是從全國各地考學出來的,本身就是學霸出身,他們會學習,而且也相信讀書的好處,他們至少也有大學本科學歷,許多還是碩士、博士畢業,實際上他們家孩子讀書的學校的那些老師,學歷可能還不如家長。

所以,很多家長就覺得幹脆自己給孩子補課,省錢又省事。

像老周這樣的,他覺得自己當年讀書,本來就是成績很好的那種,現在反正自己也能拿出時間來,至於什麽業余愛好、社交關系、副業發展,都可以放下來,他堅定地認為,孩子教育是第一位的,他就全力以赴的自己上場。

可是我要說,這其實是一種「窮人思維」。

窮人思維,就是不懂得透過賺錢,來找一個比自己更加專業的人來做。他們不懂得現代社會的發展基礎其實是分工合作,是商業交易,你不要試圖自己做任何事情,你只要做好自己的專業事情,把自己的事業或者產品做到極致,然後賺到足夠的錢,再拿錢去請別人來給你做事情。

窮人習慣以為,我多多努力,什麽事情都自己來做,這樣就可以省錢了,然後自己做也放心。其實,大部份時候,你自己做的,都不如請專業的人來做。像老周這樣的例子,其實算是特例了。

現在的老周的女兒也大學畢業,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空虛和無助。

這一次我回家過年,朋友聚會大家也不叫他了,覺得他的思維已經跟大家脫離了,而且開口閉口都是孩子教育的問題。就有朋友說,那麽辛苦培養一個女兒,就算讀了985大學,以後也只是大城市的一個普通打工人而已,將來可能也就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又何必呢?

這話聽起來有點酸葡萄的味道。但是,根據我在北京多年的觀察,確實也是這樣的。別說讀本科,就是像我讀了211、985大學的博士、博士後的,在北京其實也是只是一個普通打工人。如果是竭盡全家人的力量,用盡父母的一生,最終也只是給北京增加一個普通的打工人,多少會有一點失望的。

與其如此,還不如享受自己的生活,每個人都過好自己的人生。 老家的幾個朋友都說,老周這十幾年,真是付出了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女兒讀了大學之後,他就陷入了失落,不知道該幹什麽了,女兒在北京的進一步升學和就業,他也完全幫不上忙了,畢竟他不可能繼續輔導考研了,至於就業和安家就不用說了。

我聽了以後就想,老周要是把這十幾年的努力,用在自己才藝的發展,或者是業余創業什麽的,憑著他這股子聰明勁兒和勤奮,也許現在成了某個領域的專家,也可能早已自己副業創業成功了,而且賺到的錢,也同樣可以請人來輔導作業,幫助考研,有了錢也可以幫助孩子在大城市安家和就業。

賺錢,才是對兒女最大的幫助,最可持續的輔助。

如果把兒女的培養,當做是一個創業專案,那麽我覺得,也許他的創業專案成功了,但是他的創業方向是不對的,因為這是一個不可持續的專案,而且回報是不確定的。這就是窮人思維的結果。

▶ 03 什麽是「富人思維」

老周的故事,聽了之後,讓我感慨很久。

感慨之余,我就想起在北京認識的一些朋友,看看有沒有不同的例子,看看人家是怎麽培養孩子的,又是怎麽做好自己的事業。

為了寫好這一篇文章,我把認識的北京朋友在腦子裏排了一遍。還是真是找到一個值得一說的朋友。

這個朋友姓孫,是做律師的,是我博士畢業學校的校友、師兄。孫律師早年也是在老家工作過,後來一步步考學出來,到了北京讀法學博士,也做了博士後,現在是一家頂級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

有一次我到他們律所交流,就聽他說現在女兒在美國讀的大學,還準備繼續在美國讀碩士研究生。他女兒在北京讀書的時候,就是上了那種預備留學的高中,花了高價請人輔導學習,他老婆也不用工作,一家人都靠他做律師的收入就完全足夠了。他只要一心做好自己的法律業務,其他一切都自然會有,而且都是最好的。

而且現在孫律師事業已經上了台階,瑣碎的事務可以給年輕的助理律師來做,他自己可以有時間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他現在也讀書和寫作,自己還出了書,我去交流的時候,給大家簽名贈書。

然後,他現在居然也有時間讀國學了,這才請我去交流國學了。現在北京什麽都有了,房子、車子早已不在話下,真是找到了人生的意義,實作了自己的價值。

對比之下,孫律師的事情,就讓我有一些感想。

現代社會是一個分工合作的社會,是一個商業的社會,你千萬不要試圖什麽事情都要自己做,你關鍵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把自己的事情(產品或者服務)做到極致,做到行業內的頂級水平,然後轉到足夠的錢,錢它就是通貨,你就可以找到其他人來給你服務。

窮人思維,以為靠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就可以什麽事情都可以做好。

富人思維,專註自己的事業,透過賺錢讓別人來給自己服務。

窮人思維的根本問題是,他付出的勞動和發展的能力,是適應特定場景和面向特定人員的,不可以作為一般交易的產品或者服務。富人思維的優勢是,他發展某一個技能或者產品,是可以無限次的進行交易,不僅可以服務自己,也可以服務無數的陌生人,因而是增加社會財富的,最終也可以增加自己的家庭財富。

傳統的耕讀傳家

▶ 04 窮人思維的文化成因

大家都知道,我這個賬號是講國學的,講傳統文化的,可是今天怎麽講什麽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了。

別著急,我現在就要從歷史文化的角度,給大家講一講這兩種思維的文化成因。

中國的歷史傳統,其實總體上來說,是一種所謂的「窮人思維」,中國古代的理想家庭經濟模式是什麽呢,就是大家熟知的「男耕女織」,這是一種自給自足的家庭經濟模式,中國讀書人的理想是所謂的「半耕半讀」,比如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就寫過一個對聯,被很多人所傳頌:

有子孫,有田園,家風半讀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澤;

無官守,無言責,世事不聞不問,且將艱巨付兒曹。

這就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家庭的理想。

大家都知道,中國傳統上是一個小農經濟的社會形態,在文化思想上,一直是把農業作為根本,認為商業是末端,帝制時代的統治者一直是強調「重農抑商」,否則就是「本末倒置」,他們理解不了商業其實也創造財富,有了交換才有更充足的生產。這導致了商人在中國歷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形象,一直就不太好。

遠一點的像呂不韋,就是一個商人從政的負面形象。近一點的像後來的盛宣懷與胡雪巖,本人或者後代結局都不太好,盛宣懷的兒子後來居然餓死了,胡雪巖是破產了,在悲憤中死去。

他們的結局雖然各不相同,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缺少必要的商業制度和文化環境來保障。

可以說,跟西方歷史文化相比,中國向來是缺少商業文化和傳統的。

西方文明風總體來說就是一種商業文明,尤其是英美國家,他們就是重視做貿易的。相比之下,中國人非常勤奮,可是缺少一種商業的富人思維,習慣性以為,只要自己什麽都能幹,就可以發家致富,這個經驗在傳統社會,由於社會分工不是非常專業化,也許還可以,但是到了現代社會,是萬萬不可能的。

就像前面說的老周故事,在初中和高中階段,你經過非常的努力,還可以給女兒輔導,可是到了大學以後,考研的時候,還有以後在北京的就業,你再怎麽努力,也不可能給到足夠的幫助了。

但是,你要是創業賺錢的話,你有錢什麽都可以。

以後,我們閱讀中國的歷史文化,一定要明白這一點,欠缺商業文化和思維,可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最大bug。

▶ 05 最後的啟示

一個家庭的發展,跟一個社會的發展,道理其實是一樣的,人人都各盡其能,各盡其才,才能增加財富總量,才會繁榮昌盛。

那種想什麽事情都自己做,以為是勤奮,其實是戰術上的勤奮,戰略上的懶惰,是傳統思維慣性的最大問題。

有的時候,真是選擇大於努力,像老家的老周和北京的孫律師,他們都是非常努力的人,可是現在家庭經濟和個人發展,可以說天差地別,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一個選擇的窮人思維,凡事自己幹,一個是選擇富人思維,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極致,其他的請人。

我講完這些故事,那麽你講如何選擇自己的生活呢,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