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華夏造「東、南、西」方位字

2024-10-01文化

華夏古文字「東」的探源

翁衛和

「東」的古字形,形若「囊」,像一個竹木編織的籠子,也像裏面裝滿物品的編織袋,兩頭用繩子捆紮袋口。很明顯,我們目前的「東」字,是由其演變而來,並傳承至今。

「東」字的演變過程

東字構形爭論久矣!許慎認為是會意字。【說文·東部】雲:「從日在木中。」意思是太陽在「木」中,表示太陽剛剛升起,太陽升起的方向就是東方。很多學者質疑【說文】之解,認為他的「東」字所說之解是根據小篆字形望文生義,並沒有探究出「東」字的淵源。【白虎通】論「東」雲:「東方者動方也,萬物始動生也。」難道是用袋子紮住「東」方的動生者,好像也是理無可說。

時至今日,「東」字的來龍去脈還是未解之謎。

「東」字探源

古【易·辭】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現代人確定文明起源的最重要一個標準是有「文字」。故我們尋找早期文字往往透過現有文字往前倒推去尋找其最早的字源。采用這種方法,得滿足兩個條件:

一、這個字必須是本原傳承而非再造字。

二、須有「文」相對照。

例如,殷商到漢到今的繁體「東」字,是本原傳承,字源沒有改變,如果又有「文」相對應,就能知曉其從何而來。若改造為簡體的「東」字,如果沒有古「文」續對,那麽「東」與「東」是很難對應的。這也是找不到殷前古文字的主因之一。

人類文明在不同時代,可能造了很多不同的「東」字。有的傳承數代,有的一王一換。故無法都從字的演變去追尋其源。要破釋不同時期的「東」字,必須知曉其王其代系,知曉其采用的造字方法,才有一絲機會去破解其字。

我知道,不同時代的「東」,字形結構因王造王定而復雜多變。並非所有的「東」字都是延續而來的,但可能不同的字(異體字)表達意思是一樣。如「東」從古到今所指的都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是「東」。掌握人類萬物不離其「本」的宗旨,方能找到破解古文字的「密匙」。

釋譯「東」字

古代出書洛人,他們把山梁稱「囊」音,橫亙起伏的山脈又如同盛物紮口橫放的「囊」。太陽從「囊」(山梁)升起,升起的方向稱為「東」,故用豎起的「囊」的象形作為標記「東」方,造出「東」字。我們今之「東」字是由豎起的「囊」演變傳承而來。

我也發現了虞、夏時代沒有傳承下來的「東」字,那時的古人認為天如覆鍋,早上太陽升起的地方叫「東」方。用下字記錄「東」。如今,該字被時代更替了,沒有傳承下來。是古代的失傳文字。

可以肯定的說,除此之外,還會有我們未認識的「東」字,還有更久遠的文明。如今,世人往往用無知的定義去下有知的結論,錯大矣!

華夏古文字「南」的探索

翁衛和

一、「南」字見於殷商期

甲骨文【四方風】銘文拓片中可以看到「南」字的早期形態。

二、「南」字見於西周

【大盂鼎】銘文中也記載了「南」字的使用。

三、「南」古文類編

在古文中,「南」字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多樣的記錄。

四、「南」字目前的結論

1. 「南」字始見於殷商時期的甲骨文。

2. 目前尚不清楚「南」的本義是什麽。

3. 「南」字從古至今,字形變化不大。

4. 「南」借用為方位詞。

5. 南方概念:早晨面對太陽,右手的一邊,與「北」相對。

五、「南」字所見的文化傳承

1. 南方屬火,紅色是它的顏色,南方之帝是炎帝,南方之神是祝融,朱雀是南方的動物神。

2. 南方被稱為「凡屬長江以南,俱屬南部」。

3. 古時王都方位是坐北朝南,民間住宅也以此為最好之向頭(冬暖夏涼),認為此為宮廷住宅最好的朝向。

4. 帝王面南而坐。

5. 「南面之尊」是天子之位。

6. 「南面稱孤」是王之自稱。

7. 【大傳】曰:「南」是人文始祖之源,文祖之傳承達四方,為南來北往,上東下西。

8. 【易·說卦】: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封也。八卦配八方,離為南方,故曰「南方之封」。

9. 南蠻,是先秦時代華夏中原王朝對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理解為「蠻」即是野蠻的意思,蠻子就是野蠻的民族。

10. 南正,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立竿無影」,每年只有在夏至這天才能看到這現象。古人把夏至日午時「立竿無影」之地稱為「南正」,即「正南」,也稱「日長之至,日影短至」。

六、解析古文「南」字

古文明起源即把「正南」定為天下之中。古文明從「南」而來,「河出圖,洛出書」也因南而起,故南為「中」。南作為方位詞由來已久,南伴隨文明而來,隨王朝的變更而變更。所以,每個王朝都用自己所造之「南」字,來記錄(標記)自己王朝的由來、圖騰、表象等特征。

古代「南」字,多有所指,如:王方、泥土、山梁、南面、水、田。通假字「萳」指荊棘,「喃」指唱讀,「蝻」指蜈蚣,「婻」指嫂子,「癱」指災難等。

我們今天的「南」字,是承周而來,與周代的字形相比,變化不是很大,所以能透過今之南尋找到西周之「南」。再往前,「南」的字形就有了很大的改變。

七、解析殷商、周之起源

1. 殷商起源:

殷商時期的「南」字,采用了「大人」的符號。古代神話中,顓頊是黑帝,其相為駢幹。湯世號為殷,興於水德,天位南方的「南」為「大人」符號,承「水」而成。

2. 周之起源:

周之起源則與蒼龍有關。文王生於姬棄,周承木德,以蒼龍紀,天位南方之「南」為「大人」符號,憑「蒼龍」而成。

八、堯之「南」

堯為炎帝之後,以火紀。火代表明亮,南方為「火鳥」之目。【易·說卦】曰:「以八卦配八方,離為南方。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堯之「南」為南方之象征。

華夏古文字「西」的探索

翁衛和

超越世人認知的古字 「西」

【說文】曰:「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棲,故因以為東西之西。」

「西」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鳥巢,本義指鳥入巢棲息,這個意思本來寫作「棲」。夕陽落下的時候,鳥紛紛歸巢,所以用來表示日落的方向。

「西」作為日落的方位詞,由來已久。現今使用的「西」字是從小篆簡化而來。有人認為,甲骨文、金文中的「西」字有巢無鳥,而小篆則在鳥巢之上加了一個像鳥形的線條,形成了「西」字。

古文「西」的創作來源

古文「西」之創作來源於太陽落山時百鳥歸巢棲息,人們停止勞作,休息於屋內。古人把「宿屋」引申為太陽落山的方向,即四方之一的「西」方。

下圖中展示了古文字「西」的演變過程:

1. 圖①、②中的「西」為殷前字;

2. 圖③中的「西」為殷、周字。

殷、周之「西」的表明

殷、周時期的「西」字表明,方位詞「西」是由古人「息屋」之形衍生而成。後人認為圖①是古文「西」,圖②是籀文「西」,這是錯誤的。

殷、周時期的「西」字不僅僅代表了方位,更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現象的觀察與記錄。古人透過「息屋」的形象創作了「西」字,用以表示太陽落山、鳥兒歸巢的方向。這種符號不僅具有實用價值,還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透過對古文字「西」的探索,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還能感受到古人對自然的細致觀察和獨特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