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王羲之【喪亂帖】筆法、字法,布白密碼分析

2024-04-25文化

一片慘淡見雄強——【喪亂帖】賞析

文/薛曉東

【喪亂帖】(圖1)為唐摹王羲之尺牘,行草書。硬黃響拓,雙鉤廓填,白麻紙墨跡。【喪亂帖】筆法精妙,結體多欹側取姿,有奇宕瀟灑之致,是王羲之所創造的最新體勢的典型作品。收藏於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8行62字,與【二謝帖】【得示帖】連成一紙,縱28.7cm,橫58.4cm。

在日本聖武天皇時期(724—749年)傳入日本。由於去日久遠,千余年來國內書法家對此三帖一無所知。直到100年前,任駐日欽使隨員的楊守敬搜集散出的書籍字畫並將【喪亂帖】摹成書跡,國內學界才大開眼界,沒想到世上還有鉤摹如此精良的王氏墨跡。2006年3月,此帖於上海博物館舉辦的中日書法珍品展展出。

圖1 (傳)王羲之【喪亂帖】(摹本)

【晉書·荀羨傳】載:「及慕容儁(jùn)攻段龕於青州,詔使羨救之。儁將王騰、趙盤寇瑯琊、鄄城,北境騷動。羨討之,擒騰,盤並走。軍次瑯琊,而龕已沒,羨退還下邳,留將軍諸葛攸,高平太守劉莊等三千人守瑯琊,參軍戴遂、蕭轄二千人守泰山。」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美學室研究員韓玉濤在考證後認為王羲之在瑯琊臨沂的先墓,是由燕軍荼毒的,而作為王羲之好友的荀羨在斬了王騰之後「即修復」,也就順理成章了。因此認為「【喪亂帖】所寫的,是永和十二年八月的事」。

正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王羲之先墓被一毀再毀,而自己卻不能奔馳前往整修祖墓,遂寫作信劄,表示自己的無奈和悲憤之情。「不僅漢代,即使是‘禮玄雙修’的東晉,這也是至苦至痛,不可容忍的。表現在【喪亂帖】中的一片哀呼,也就不難理解了」。

【喪亂帖】 (局部)

【喪亂帖】的藝術特點:

1.文辭之美。釋文:「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奈何奈何!雖即修復,未獲奔馳,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頓首頓首。」悲當欲絕,痛當奈何,讀之淚下。辭短情長,感人至深。

2.結字之美。字勢妍美流變與奇宕瀟灑並具,是右軍成熟時期最具代表性作品。

3.意境之美。哀而不頹,傷而不廢,意雖慘淡,筆力雄強,足見右軍高懷逸致。

4.變化之美。兼行兼草,點畫結體隨勢生發,不拘一格,意態萬千。

【喪亂帖】 (局部)

技法方面,先看筆法:

1.方筆:是指起筆、轉折和收筆處形成的方形用筆,其特點是俊利挺拔、斬釘截鐵。【喪亂帖】方筆運用恰到好處,幹脆利落,字勢雄強。

起筆——多方筆直切,清剛雄健。前後依次如「頓」(圖2)「亂」「痛」「修」「馳」「紙」「感」「何」「頓首」「頓首」等。

圖2 頓

轉折——多峻峭方折,神氣清朗。如「墓」(圖3)「追」「痛貫」「即」「馳」「紙」等。

圖3 墓

收筆——時見方筆,斬截利落。如「再」(圖4)「荼」「修」「羲之」等。

圖4 再

2.圓筆:顧名思義,指起筆、轉折及收筆處呈現出圓勁形狀的用筆。東晉以來,尤其王羲之一變古樸質直書風為流變妍美的新體書,圓筆得到了極大的發揮和運用,這一點在【喪亂帖】中有淋漓盡致的表現。

起筆——或逆鋒或搭鋒入筆,圓潤含蓄。如「喪」(圖5)「極」「毒」「甚」「益」等。

圖5 喪

轉折——行草書的轉折是圓筆表現最為豐富和優美的地方,【喪亂帖】更是集大成者。或柔婉、或圓勁、或渾厚、或暢達、或飄逸,不一而足,形態各異,如「羲」(圖6)「之」「首」「亂」「極」「追」「酷」「甚」「號」「絕」「痛貫」「當」「奈何奈何」「雖」「益」「深奈何」「感」等等,不勝列舉,美不勝收。

圖6 羲

收筆——或圓渾,或柔媚,含而不露,意態自多。如「喪」「先」(圖7)「惟」「號」「慕」「絕」「復」「紙」「頓首」等。

圖7 先

3.方圓兼用:變化萬千,莫測其形。或內圓外方,如「頓」「即」「馳」「深奈何」「何言」「羲之」(圖8)等;

圖8 羲之

或內方外圓,如「羲」「之」「甚」「痛貫」「即」「毒」「深奈何」「奈何臨」(圖9)等;

圖9 奈何臨

或似方還圓、似圓還方,如「頓」「首」「先」「毒」「惟」「甚」「號」「痛貫」「心」「奈何」「奔」「馳」(圖10)等。

圖10 馳

4.提按:在所有書體中行草書提按運用最為廣泛,提按變化最為豐富。【喪亂帖】點畫提按或疾或徐、或輕或重、或媚或拙,變化精妙,不拘一格。如「當」「奈何」「雖」(圖11)「奔」「益」「深奈何」「哽」「羲之」等。

圖11 雖

5.使轉:孫過庭【書譜】:「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使,謂縱橫牽掣之類是也;轉,謂鉤镮前提盤紆之類是也。」由此可知使轉是指運動中的筆法,是包含、綜合了提按、圓筆、方筆等筆法的組合筆法,是這些基本筆法如何在運動中自如切換變化和銜接的筆法。

【喪亂帖】使轉尤為經典,隨勢生發,虛實相間,既發乎自然,又時出意外,不可方物。如「極」(圖12)「酷」「號」「痛貫」「痛」「獲」「奔」「益」「深奈何」「奈何臨」「哽」「不知」「頓首」等。

圖12 極

再看【喪亂帖】的字法:

所謂字法就是結字之法,也就是結體。趙孟頫【定武蘭亭十三跋】第七跋雲:「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故結字往往因時、因人而不同,最能反映作者的審美和性情,是區別不同風格的最明顯標誌。【喪亂帖】脫盡隸書及章草意味,是王羲之最具代表性和最為成熟的新體行草書作品。結字或長或方、或疏或密,多欹側取勢,亦偶見端正,生動自然,極富變化。

縱長如「羲」「墓」(圖)「毒」「痛貫」;

圖 墓

方扁如「頓」「之」「離」「號」「心」「獲」(圖);

圖 獲

疏者如「先」「追」「絕」「未」(圖);

圖 未

密者如「頓」「極」「離」(圖)「毒」;

圖 離

欹側如「摧」「雖」「奔」「深奈何」(圖);

圖 深奈何

端正如「頓」「喪」「之」(圖)「墓」。

圖 之

而點畫極盡變化是【喪亂帖】在結字上的又一大特點。以「點」為例,全篇數十個「點」竟無一雷同,琳瑯滿目:或厚重、或輕靈;或斬截、或搖曳;或短促、或飛揚;或剛正、或柔媚。極盡變化之能事,令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

細觀其他筆畫,莫不如此。如兩個「毒」字(圖、圖),不僅有一輕一重、一疏一密之變化,而且所對應的筆畫形態也各不相同,再具體到單字來說,每個「毒」字上部的三橫也都姿態各異,殊為精妙。

圖 毒

圖 毒

最後看章法:

章法亦稱布白。【喪亂帖】先行後草,中間行草相雜,末兩行全為草書,點畫由重漸輕、由斷漸連,線條由靜漸動、虛實相生,節奏由慢到快,氣息由沈郁到激越,正表現出王羲之由沈懣到悲憤的情緒變化。

【喪亂帖】字勢雄強,欹側飛動,結字一張一翕(xī),縱橫有象。豎雖有行,但中間多搖擺偏斜,逸筆草草,疏密有致,首尾兩行中正,前後呼應,收束全篇,故而通篇亂中有序,神完氣滿。字形大小相間、上下呼應,或徐或疾、或密或疏,墨色枯濕濃淡,皆隨節奏而變化,因勢生發,穿插映帶,一任自然。如「摧絕」「心肝」「痛當奈何」「奔馳」「雖即修復」(圖—圖)等。

圖 摧絕

圖 心肝

學習【喪亂帖】,需要註意以下幾個問題:

1.註意節奏變化。總體先慢後快,由行入草。但中間有起伏,心情有控制,直到後兩行完全放開,一瀉而下。要細細體味作者的情緒變化,不能作簡單處理。

圖 痛當奈何

2.【喪亂帖】雖哀,但多悲憤之氣,故筆力雄健,無頹傷之概。

3.【喪亂帖】點畫變化尤為豐富,精妙入微,線條勁挺,幹凈利落,因此臨習時宜用健毫並鋒穎敏銳之筆。

4.註意方筆的運用,以及方筆、圓筆的自如切換。

5.註意字距、行距的疏密變化,以及中間6行的傾斜角度。

圖 雖即修復

總之,學習【喪亂帖】不僅要手摹其形,更要心會其神,仔細研究、分析每一個細節,惟有如此,才能把晉人的風神融入筆墨,才能把晉人的格調投射毫端,才能身入寶山而不致兩手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