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對廈大雷艷紅言論的熱議是不同文化視角的一場思想爭鳴

2024-04-14文化

一部中國史,基本是草原遊牧文明與中原農耕文明的碰撞與融合。雷艷紅教授代表農耕文化,哀其不幸;以農耕思想視角對農耕文明進行反思和批判,怒其不爭。但這種批判和反思是有益的。

1,草原遊牧文明的象征就是戰馬鐵騎和狼群。中國歷史起碼超過1450年受遊牧文明統治,黃帝時期、周朝、秦帝國、唐王朝等也與草原遊牧文化淵源深厚。從秦代到明代修築萬裏長城,就是防禦抵抗北方戰馬鐵騎的入侵。

2,中原農耕文明的象征就是散落鄉村、牛羊家畜和狗。老子【道德經】就是描述農耕文明各種景象,孔孟思想提供了治理農耕社會的思路和規則,其它諸子百家則是農耕文明出現的各類小眾思想。

3,中原農耕文明的最大特征就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草原遊牧文明的特征則是商品貿易下的資源搶掠。具有狼性的戰馬鐵騎屢屢在征服散漫的羊群時展現出巨大優勢。

4,草原狼一路南下,在征服過程中先是演變成「狼狗」,最後也徹底蛻變為「狗」,不可一世的元帝國迅速衰落在江南靡靡煙花粉巷裏,激情四射的大清王朝在對面海洋文明時不堪一擊,就是歷史的軌跡。中國的版圖在征服中擴張,農耕文化則不斷稀釋同化著遊牧文明。

5,雷艷紅教授對「帝王粉」和中國一部份人的「奴性」提出批判。農耕文化造就中國人像牛馬一樣勤勞、任怨、踏實,造就中國人像羊群一般易於管理,也造就有些中國人「搖尾乞憐」的奴性。魯迅先生對中國人阿Q精神、虛偽、懦弱、窩裏鬥、自私、狹隘等文化現象進行了一生的批判,柏揚先生稱中國的「醬缸文化」。

6,人類的歷史經驗證明,兇猛的野獸可以馴化成溫良的家畜,但是將牛馬羊狗放歸自然則必死無疑。雷艷紅教授憤怒我們的羊群為何不學習狼道?這顯然違背歷史規律。食物鏈底端以量獲得延續,頂端則以智慧和力量獲得生存。

7,人類歷史的發展,由個體而群居,因群居產生部落,部落兼並成為國家,這是誰也阻擋不住的發展規律。王朝的興衰更替也是歷史規律。在這一行程中,出現英雄和歷史人物是一種必然,無數眾生被歷史車輪輾軋也是一種必然。文明的沖突與融合從來沒有間斷,並且還將伴隨人類繼續發生。

8,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年代,都是在草原狼性剛剛完成侵入,未受到儒家思想嚴重侵染時完成的。一種文明的形成,受到地域、自然環境、人文思想、習俗等等錯綜復雜因素的影響。讓一個適宜人居、人口數量巨大的民族,人人都具有狼性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人類文明的多樣化是歷史的選擇結果,單一文化一統全球不僅不可能出現,也是人類的災難。西方歷史的宗教戰爭、海洋文明強勢崛起並進行全球擴張掠奪等等都是如此。

9,以中原農耕文化為根基的中華民族,是最熱愛和平、講治理秩序的民族,但民族的劣根性也根深蒂固,這一點雷艷紅教授的批判是客觀的,但中華民族的包容能力使得中國成為唯一一個文明不曾間斷的悠久民族。如何應對未來很長一段時期的「全球文明沖突」?如何及早吸納融合各種文明的優點,從而確保我們在這場文明沖突中不被動挨打?這是一個事關民族興衰存亡的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