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故鄉散憶:臘肉(散文)

2024-01-09文化

故鄉的臘肉,是故鄉每戶人家家中的一道風景。時令已進入農歷臘月,這時的故鄉,只要你走進任何一家農戶,都會在屋內看到這樣的景象:在四四方方的火堂上方,接近二層木樓扳的下面,整齊地懸掛著一排排黝黑黝黑的長方塊肉,有的方塊肉下方的尖角上,被火堂裏的大火烤出了油來,欲滴欲滴地要掉下來一樣。很久了,終於滴下來,於是在火中「撲」的一聲,燃起一道火光。這方塊肉就是我小時候最喜歡吃的臘肉。

故鄉的臘肉,是故鄉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那時候的故鄉,家家戶戶都很貧困,家裏經濟也很困難,但每年到了春天,每家都會用省吃儉用存的一點錢,買一頭小仔豬,精心地餵起來,我們稱之為年豬。年豬一直餵到農歷臘月,終於長大長肥了,家家戶戶開始殺年豬了。年豬殺後,就把豬肉全部做成臘肉。臘肉可以存放很久不變質,這樣第二年就可以隨時吃上肉了。

故鄉的臘肉,是聯系各方友情的紐帶。那時的故鄉,家中來了客人,主人會炒上香噴噴的臘肉來招待。那時,我最喜歡的就是希望家裏有客人來,自己就可以吃上臘肉了。年輕的小夥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媒人與女方家庭談好了以後,小夥子就會帶上臘臘的豬腿肉去女方認親(定婚的意思),自比,就只等待選擇好日子嫁娶了。每年的春節,我們這些小孩子們,都會背上一大塊臘肉,去到外公外婆家拜年,乘機在外公外婆家玩上幾天。

而今,我已離開故鄉在外生活幾十年,有時故鄉來人,會給我帶來些臘肉,吃了之後,總覺得再也沒有小時候吃的那麽香了。其實臘肉沒有變化,而是自己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