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周朝八百年,為什麽七雄文字差異極大?揭秘周朝的兩次漢字簡化。

2024-04-08文化

從甲骨文到現在的簡化字,漢字的演變總體是趨向於便於書寫,春秋戰國時期,漢字曾經有過一次簡化活動,以失敗告終。

原創不易,搬運必究。

從甲骨文到隸書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文化的鼎盛期之一,那個時代不僅思想界空前活躍,誕生了諸子百家,作為中國文化最重要的載體——文字,在那個時代曾掀起過一次簡化的浪潮。

秦一統天下以後,雖然放棄了分封制,開創了郡縣制,但在文字的傳承上卻繼承了周人推行的金文。今日以「馬」字的演化窺探一下當時的文字改革。

商代文字具象為主,抽象不足

甲骨文是商代和周早期廣泛使用的文字,說是廣泛也僅限於王公貴族,甚至僅僅用與祭祀和占蔔,甲骨文的形態以象形文字為主,還沒有進入更高級的抽象概括階段,反映出當時的人思維方式還停留在表象。

西周時期第一次簡化,更抽象

到了西周時期,開始在青銅器上鑄刻文字,稱之為金文。興許是因為在青銅器上鑄刻文字比在甲骨上刻畫要難得多, 周人對甲骨文進行了進一步簡化 ,文字開始從具象變得更抽象,反映了當時藝術的發展進步。

西周後期,漢字逐漸演變發展為大篆。大篆的發展結果產生了兩個特點:一是線條化,更加簡練柔和;二是規範化,字形結構趨向整齊,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

春秋時期更加藝術化

春秋早期,周王室影響力仍舊很大,對於文字的控制力還很強,文字雖然出現了進一步簡化,但是總體變化不大,屬於微調。

戰國時期文字簡化到達高潮

戰國時期,一些周王室控制力比較弱的地方,誕生了不同程度的文字改革,總體上對西周金文進行了進一步簡化,特別是毛筆的廣泛使用,使文字從刀刻快速向軟筆書寫過渡。

燕國雖然是周召公(周武王兄弟)的封地,但是遠離王畿又與遊牧族接壤,燕國逐漸發展出自己的文化。楚國本就不屬於姬周,楚文化也是具有強烈的地域特色。而秦國雖然實行了最成功的變法,卻繼承了周人金文。

秦始皇統一文字可以看作一次復古

文字的簡化有利於書寫,但是各國文字簡化的程度不同,文字的差異給各國之間的交流帶來很多麻煩,但是各國都不願意自己的文化被其他國家替代,歷史在這時眷顧了秦國。

秦王的野心逐漸顯露,假如各國都以秦字為準,秦國將完成一次文化輸出,慶幸的是自周平王東遷,秦人居住周人祖宗之地長達600余年,繼承了西周大篆,又發展出了自己的小篆。

秦國當時已經非常強大,與各國經濟往來頻繁,秦王則命李斯整理秦小篆,作為標準字型秦篆,秦王下令:各國與秦往來的所有文書必須以秦篆書寫,否則無效,各國被迫開始學習秦篆。待秦一統天下,即廢止六國文字,強制推行秦篆, 至此,戰國時期一些諸侯國開展的文字簡化活動終結 。秦篆相對於西周大篆變化不大。

隸書,文字走向變革的分水嶺

秦篆(小篆)相對於甲骨文,已經簡化了很多,而且形成了方塊字的格式,但是還嫌繁瑣,偏旁部首太多,學習困難,書寫困難。隸書的問世成為中國文字的分水嶺,從此中國文字終結了3000年的 古文字時代 ,邁入 今文字時代

頭條正選,搬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