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半斤」和「八兩」相差大,卻為何用來形容不相上下,實力相當?

2024-03-09文化

表示兩個人的實力相當、不相上下,大家都喜歡用「半斤八兩」這個成語來形容。

一細糾,會發現這個「半斤」和「八兩」所對應的重量,應該相差會很大,卻怎麽會用來形容兩者重量相當的呢?

半斤八兩的由來

明·施耐庵在【水滸傳】第一百零七回中:「眾將看他兩個本事都是 半斤八兩 的;打扮也差不多。」

在這裏,「半斤八兩」也是形容兩個人實力相當的,主要是 表示重量 的一個衡量單位。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從那時候起,中國就有了關於「度量衡」的統一標準。

在古時用來確定物體重量的一種物件就叫做 「衡」 ,如秤桿那樣,用來衡量重量的參考對標物就叫做 「權」

懸掛在秤桿之上,俗稱 「秤砣」、「秤權」、「秤錘」 。所謂 權衡、權衡 ,原來是用來 衡量重量 的。

歷史上,最早對「斤」和「兩」有明確文字記載的是在【漢書·律歷誌】裏,其中記載為「權著,銖、兩、斤、鈞、石也」。「二十四銖為兩, 十六兩為斤 ,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

按照漢代的換算, 十六兩為斤 ,那麽 八兩就等於半斤 ,所以當時「半斤」就等於「八兩」,八兩即為半斤, 兩者為等值關系 。怪不得成語流傳下來,意思兩者相近呢。

現在的半斤和八兩

1956年在國務院釋出的【關於統一計量制度的命令】一文中,對「市制原定 十六兩為一斤 ,應當一律改為 十兩為一斤 」,由此確立了中國「斤」、「兩」等新的計量體系,以 十進制 為統一單位,一直沿用至今。

歷史的潮流始終滾滾不斷向前。計量單位發生了改變,「權衡」的意義也發生了變化。

以前, 權衡的是重量 ,因為有這個國家統一制定的「權」存在,所以 任何買賣都可以用「權」來衡量,不偏不倚。

現在「權衡」的意義,是用來形容評價和比較。不僅可以用權力來評判和衡量,更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

可見,權力、權威、權利、權貴、權術都與古時的「權衡」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但我始終相信: 天地之間有桿秤,稱的是斤兩,量的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