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安康沒問題,愚昧就不好了

2024-06-09文化

後天就是端午節了。可以確定的是,朋友圈裏又會是一片「安康」聲。

網絡的益處、正面作用不必說了。但互聯網同時又是謠言歪理集散地,偽科學謬論放大器,同樣是事實。比如,十幾年前就在流傳的這篇「文章」,端午節安康的來源。

原文:普及點知識。

快到端午節了,有不少朋友又要在互祝端午節快樂!錯了!

各位群友:端午節不能互祝快樂的,最多互助「端午安康」。因為端午節是個祭祀節日,這天伍子胥投錢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羅水。

五月初五是個毒日,是個悲壯的日子,是祭祀的日子。

所以非遺專家楊廣宇教授說,要掃掃盲了,不是所有節日都給互祝快樂,如清明節、端午節!只能互送「安康」!

一個毫無科學依據的謠言貼,影響了14億人的生活觀。不能不說網絡真厲害,微信更可怕。朋友圈裏現在已經是一片「安康」聲。我還想象著這樣的場面,龍舟會上鑼鼓喧天、人群如蟻。大家見了面,都是拱拱手,表情肅穆的說:「端午安康」!祭祀的日子嘛。還有春遊的、賞花的,戶外徒步的,吃雞蛋包粽子的,也都在臉上寫著「安康」二字。

我挺好奇,這位「非遺專家楊廣宇」是哪兒的人,幹什麽的。上百度搜一下,問:非遺專家楊廣宇教授。

答:並不存在這個人。估計是有些人借端午節來炒作,利用這個名字吧,找找你就會發現。並不存在。謠言四起。

順便說一下,這個答案是2014年的,正好十年前。也就是說「非遺教授楊廣宇」已經莫須有的存在好多年了。這個「普及點知識」的貼文也存在好多年了,一到端午就露頭。

嚴格地說,「端午節安康」也沒錯。不過,說端午節不能互祝快樂,顯然也是謬傳。我手裏正好有一本【細說萬物由來】,楊蔭深先生所著,原著出版於1945年,1985年根據影印本再版。其中【端午】一節這樣介紹:

端午令節,今人多以為紀念屈原投汨羅而死。其即時至五月,天氣漸熱,古時為防止熱毒,於是有種種壓禳的辦法,初【夏小正】以為此日「蓄采眾藥,以除毒氣」。【續漢書.禮儀誌】又雲:「朱索五色桃印為門戶飾,以止惡氣」。皆未言屈原的事。至於吃粽,如晉周處【風土記】雲:「五月五日,以菇葉裹粘米煮熟,謂之角黍,以象陰陽相包裹,未分散也」。

那麽,端午節究竟從何時起與屈原聯系起來的呢?

【隋書.地理誌】說:「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羅,土人追至洞庭不見,湖大船小,莫得濟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歸,竟會亭上,習以相傳為競渡之戲。」

這一段話講的是龍舟競渡與屈原的關系。劉禹錫在【競渡曲】的自註中,也提到「競渡始於武陵」,蓋為紀念屈原而起。至於說端午節還與紀念伍子胥和曹娥有關,則可能僅限於少數地區了。

由此可知,端午節的初衷,是驅邪避疫。因為天氣熱了,瘟疫開始發生,蚊蟲等大量出現。所以「飲菖蒲酒、懸艾、佩符、浴蘭湯、采藥」等等,「雲以辟蛇蟲諸毒」。而後發展到龍舟競渡,則包含了紀念屈原的意思,這是隋唐之後的習俗。但無論怎樣,都沒有端午節忌諱「快樂」一說。按照傳統,除夕之夜也是要祭祖的,是不是不要說「春節快樂」了呢?

回到文章開始的話題,網絡傳播尤其是智能電話的普及,所帶來的微信泛濫,其消極一面可不忽視。例如各種詐騙以及「藍鯨遊戲」之類,需要有必要的分辨力才能避免上當。而「非遺專家楊廣宇」真的是小兒科了。

實際上,說「端午節安康」也沒錯,甚至是很好的祝福語。但陷入愚昧顯然就不合適了。這麽簡單的謠言,應該有一點辨別能力。

端午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