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夏至:蟬鳴迎夏至,荷香送暑來

2024-06-25文化

今天是六月二十一日,農歷五月十六,台北時間6月21日4時51分,我們將迎來夏季第一個節氣——立夏。立夏前接芒種,後啟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此時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東南方,太陽黃經達45°。歷書:"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夏,假也,意為盛大。時至立夏,日照增加,逐漸升溫,標示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繁茂期。

古人雲:「夏至日,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過了這天,太陽的直射位置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則開始了晝短夜長的天氣變化。

夏至,這個古老的節氣,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意義,也提醒著我們如何與自然和諧共生。

一、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鹿,形小山獸也,屬陽,角支向前與黃牛一同;麋,形大澤獸也,屬陰,角支向後,與水牛一同。夏至一陰生,感陰氣而鹿角解。解,角退落也。冬至一陽生,麋感陽氣而角解矣,是夏至陽之極,冬至陰之極也。」【逸周書】曰:「夏至之日,鹿角解」。鹿是屬陽性的山獸,因陽氣盛極而衰,鹿角在夏至脫落,這是自然界中陽氣漸退、陰氣漸生的象征。鹿角的金黃色在夏日的光輝中顯得格外耀眼,預示著生命的迴圈與更叠。

【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初爻動,乾變為巽,巽為螻蟈。巽伏震為鳴。」

二候蜩始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蜩,蟬之大而黑色者,蜣螂脫殼而成,雄者能鳴,雌者無聲,今俗稱知了是也。」按蟬乃總名。鳴於夏者曰蜩,即【莊子】雲:「蟪蛄不知春秋者是也。蓋蟪蛄夏蟬,故不知春秋。」鳴於秋者曰寒蜩,即【楚辭】所謂寒螀也,故【風土記】曰:「蟪蛄鳴朝,寒螀鳴夕。今秋初夕陽之際小而綠色聲急疾者,俗稱都了是也。」隨著夏至的到來,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蟬躲在樹蔭裏「知知」的鳴聲此起彼伏,為炎熱的夏日增添了一抹生機與活力。

蟬鳴實則是因腹蓋下鼓膜震動產生的,翅膀只是被帶著震動,古人誤以為是「震翅發聲」

三候半夏生。喜陰的半夏開始生長,意味著夏天已過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寫道:「半夏,藥名,居夏之半而生,故名。」轉譯過來就是半夏是一種中草藥,這時期開始出苗了,因此時夏季剛好過了一半,因而叫半夏。另一種叫夏至草,亦稱燈籠裸的中草藥此時卻可以采株入藥了。而夏枯草現在長勢正旺,要等到二十多天後才可以采用入藥。

二、夏至習俗

一是祭神祭天祀祖。夏至作為一個節日,具有祭祀神靈和祖先的重要意義。根據【周禮·春官】的記載,夏至是祭祀地方物魈的時候。在周代,每逢夏至日,皇家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神儀式,以祈求消除災害,取得豐碩果實。除了祭祀外,朝廷還用歌舞禮樂的方式,祈祝國泰民安。到了宋代,從夏至開始,朝中百官明令放假三天。而遼代時婦女則互贈粉脂囊,用來除去身上的汗漬味。

夏至預示著炎熱盛夏即將到來,那些被陽光炙烤日子,雖然充了熱情與活力,但也讓人感受到了夏日炎熱與難耐。

朝廷對夏至如此看重,民間夏至節的隆重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每逢夏至日,各地農民則忙著祭祀神靈,名曰「祭天」,以祈求風調雨順。由於地域有別,北方多幹旱,人們求的是雨,所以北方村村都有龍王廟;南方多澇災,人們求的是晴,希望老天「道是無晴卻有晴」。同時,人們在夏至這一天將祖先牌位擺放整齊,然後在家庭中舉行祭祀儀式,表達對神靈和祖先的敬意,意在清除荒年、饑荒和死亡的威脅。夏至日正值麥收之後,農民們感恩上天賜予的豐收,並祈求消災年豐。

夏至這一天,古人有著豐富的慶祝活動。他們會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感謝天地的恩賜,祈求五谷豐登。

二是食「麥粽」與「夏至餅」。【吳江縣誌】載:「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 江南這一食俗,不僅食「麥粽」,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農家還搟面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分贈親友,或自己食用,俗稱「夏至餅」。

夏至,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節氣。它讓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熱情,也讓我們學會了如何在炎熱中尋找清涼。

三是夏至面。炎炎的夏日,人們喜歡食用清爽涼快的食物,以緩解身體的燥熱感。因此,自古以來,中國民諺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在民間廣為流傳,以及「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由於中國南北習俗不同,南方的面條品種繁多,如陽春面、幹湯面、肉絲面、三鮮面、過橋面、麻油涼拌面等。而北方則是打鹵面和炸醬面。每年夏至這一天,人們紛紛品嘗不同口味的面條,以享受新麥帶來的鮮美口感,也寓意迎接夏天的到來。

在中國,夏至日食面有著悠久的傳統。」面條在這一天不僅是美味佳肴,更象征著嘗新的喜悅。

俗話說:「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

三、夏至養生

一是飲食調養。飲食宜清淡,少葷多素,宜多食蔬果谷物類,如苦瓜、冬瓜、西瓜、香瓜等。多吃紅色食物,如西紅柿、西瓜、櫻桃等。它們本身含鐵量高,可以補血,從而達到補心的目的。同時,要多食雜糧,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

中醫認為,多食酸味可固表斂汗,如烏梅湯等。同時,應避免大量食用寒涼食物,以免損傷脾陽。

二是晚睡早起睡午覺。【黃帝內經】雲,「夜臥早起,無厭於日」。夏天白天時間長,適當晚睡以及早起能保證頭腦清醒,精力旺盛。中醫認為午時是人體「合陽」的時候,只要能合上眼睛一會兒,就能達到很好的養陰效果。因此午飯後休息20分鐘後小憩15-30分鐘,能有助於人體間陰陽的轉化,起到養心的作用。

夏至時節,起居養生應順應自然界的變化,適當晚睡早起。

三是適度運動。要避免過度運動,如果汗泄太多,既傷陰氣,也損陽氣。保證足量飲水,如果出汗過多,可適當飲用淡糖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補充津液。運動後忌大量飲用冰鎮飲料,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否則會損傷脾胃陽氣,導致腹瀉、腹痛等不適。

雖然天氣炎熱,但適量的運動可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四是冬病夏治。中醫理論認為,「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夏季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此時治療某些屬於寒性的疾病,可以最大限度地以陽克寒,調整人體陰陽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改善,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如風濕病、哮喘、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過敏性咽炎等疾病,此時節用外敷配合湯藥、針灸、貼敷的方法,進行冬病夏治效果明顯。

【養生論】中提到,應調息靜心,保持心情舒暢。心靜自然涼,即使在炎熱的夏日,也能保持一份清涼與寧靜。

夏至,不僅是一個節氣,更是自然界生命力的展現。在這一天,我們感受到了太陽的恩賜,也見證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迴圈。夏至的到來,預意著夏天的開始。夏日的午後,蟬鳴聲如一支悠揚的樂曲,彌漫在空氣中,讓人感受到濃濃的夏日氣息。蟬鳴是盛夏必不可少的景致,驕陽酷暑裏的聲聲蟬鳴,是生命活力旺盛的一種象征。南宋詩人陸遊在【夏日雜題】中說,「滿地淩霄花不掃,我來六月聽鳴蟬」。夏至時節,處處能聽到蟬聲,它在告訴人們時光已走到了一年中的六月。

夏至,不僅是一個節氣,更是自然界生命力的展現。

六月,又是一個荷花盛開的季節。在一汪清澈的池水中鋪滿了碧綠的荷葉,荷葉大大的、圓圓地,像一個個大圓盤。荷葉上一顆顆晶瑩的小水珠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就像珍珠一樣美麗。吉林北山公園腳下的池中盛開的荷花千姿百態,有粉的.、白的、黃的,好看極了。有的荷花含苞待放,就像害羞的小女孩;有的荷花亭亭玉立,像美麗的少女屹立在水中。一陣微風吹過,陣陣花香撲鼻而來,使人心曠神怡。這時不由讓我想起楊萬裏的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畫美景」。風吹蓮香,溫柔了整個夏天。

夏至時節,運動宜選擇舒緩的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極拳等,避免烈日下劇烈運動,以免大汗淋漓,耗傷陰液。

夏天吃面最養人,在這個炎熱時節,邀三五好友吃上一碗色香味俱佳的涼拌面,再到北山公園腳下的人民廣場走走、停停、看看,感悟一下蟬鳴夏深,圓荷始芳的愜意,靜享這夏至後歲月流年的悠閑時光。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夏至這個節氣體現了中國古人的巨大智慧,也是中國數千年傳統文化的結晶。在這一天,我們感受到了太陽的恩賜,也見證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迴圈。「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只有弘揚好我們的節日文化,才能更好地涵育家國情懷。

在這個夏至,讓我們一起感受陽光的溫暖,享受生活的愜意,願每個人的心靈都能如夏花般絢爛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