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陜北說書大師張俊功(6)

2024-02-26文化

張俊功的創新就在於,故事為次,從唱詞唱腔,不斷融入各種帶有鮮明的時代元素和地方色彩元素,使其更加貼近生活,直接拉近跟聽眾的距離,尤其加入各種插科打諢的內容,讓人常聽常新,百聽不厭。

當然,張俊功的說書生涯幾乎能在一夜之間走向高峰期,是整個大環境在變化。所以與其說,張俊功的說書一夜之間走向成熟,不如說,整個時代發生了劇變。其實張俊功是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大好時代!這時期,對於任何一個行業和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大有可為,很多人的才華和本事都有機會展示。給電影【北鬥】配音之後,張俊功已經預感到,屬於他大展身手的時代要到來了!1979年5月,張俊功重組甘泉曲藝隊,自任隊長。

大地春回,各行業復蘇,新時期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在鄉間,很多地方也不再搞各種政治禁忌了,各地重修廟宇,大辦廟會,而說書是廟會上必不可少的節目,以張俊功的說書水平,各地廟會當然爭相邀請他來說書,張俊功說書,是撐起整個場面的保障。只要有張俊功說書,不僅當地的村民會聞名而來,十裏八鄉的人也都奔走相告,不遠幾十裏路上而來,只為現場聽張俊功說一場書。

改革開放之初,張俊功已經聞名全國,他也早已非當年獨身一人出道時候可比了,而是廣收徒弟,成立了屬於自己的說書團隊。張俊功說書團隊,走州過縣,足跡不僅踏遍陜北各縣,連鄰近的寧夏、甘肅、山西、內蒙等地也留下了他的足跡,他的獨具魅力的嗓音和說書風格,唱響整個西北大地……

進入音響時代,陜北說書走向了市場,而張俊功的說書所創造的市場價值和利潤更是成倍增長。1982年,陜西音像出版社為他錄制了【快嘴】【武二郎打會】【賣婆姨】等說書磁帶。錄音機的普及,讓張俊功的聲音走進千家萬戶,響徹大街小巷,田間地頭,凡張俊功的說書磁帶上市,在短時間內便立即告罄,簡直供不應求。與此同時,各種復制、盜版更是呈幾何級增長,很多人買不到正版張俊功說書磁帶,就買盜版的,即使盜版磁帶,只要是張俊功的,在銷量上也大有保障。

當時港台音樂和流行歌曲,也在內地風靡一時。但是在陜北地區,甚至在整個西北地區,張俊功的說書磁帶,在銷量上還是遠超各類流行音樂磁帶。當時還有人說,張俊功幹掉了電影。這裏說的是,當年電影下鄉。在改革開放之前,民間的文藝活動受到管制,農民唯一的娛樂基本上就是每年有兩場電影可看。不過說實在的,很多人看電影,主要是因為沒有別的娛樂活動,看電影其實是看新鮮,但是電影上的故事,幾乎沒人記得。完全不同於說書,說書都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故事,而張俊功說說唱唱及活靈活現的口技等表演,更是給群眾帶來巨大的歡樂,對其說書,很多人如數家珍,沈迷其中。

改革開放以後,出現了市場意識,電影院也開始收票了,但很多電影院經營慘淡,無人問津,電影票根本賣不出去。後來電影院被錄像廳所取代,尤其是港台武打等電影進入內地以後,錄像廳才有了市場,但當時還是遠沒有張俊功的說書場子叫坐,張俊功每場說書,必然會產生轟動效應,出現人山人海的壯觀場面,這當然是錄像廳無法想象的,而電影院更加望塵莫及。

毋庸置疑,改革開放以後,受開明政策所賜,張俊功說書再次走向民間,可以說,從民間來還是要回到民間去。而之前的韓起祥,使民間藝術走上了政治的舞台,在某個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成為維護主流意識形態的工具,以編新書、說新話,來迎合隨時變化的政治形勢,因此盡管韓起祥不斷出新,但同時對傳統的說書沒有更大的發揚,難以算得上推陳出新。而改革開放以後,隨著時代的開明政策出台,農村得到不斷的解放,張俊功有了在民間社會活動的機會。他本人也表示,他更願意當一個民間的說書藝人,而不願意透過自己的一技之長成為「公家人」。有人說,張俊功一把三弦、一張秀口將陜北說書由廟堂拉回炕頭。他的口頭禪是,「我不愛跟公家人打交道」。他常對徒弟們說:「老牛力盡刀尖死,伺候君王不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