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我想為廣州闖入女廁所的那個男人發聲!

2024-01-29文化

這年頭上個廁所怎麽這麽難?

前些天,廣州某商場發生了尷尬一幕。

一位老伯特別著急地想上廁所,但是,商場廁所並沒有明確的「男女」文字標識。

只有兩個小人標識,配著英文單詞「Man」「Woman」。

常年生活在農村的老伯根本看不懂英文的意思,就按照農村的常規習慣「男左女右」進行了判斷。

可沖進去才發現,自己進的是女廁所。

他很驚慌,裏面的女性更是驚恐。

她們以為他是流氓,大喊著「非禮」,整個現場尷尬至極。

無端陷入如此窘境,老伯也很委屈。

後續有媒體去現場探訪,發現不只老伯一人犯迷糊。

很多人都難以辨別廁所的標識,甚至需要詢問清潔工才能分辨。

在媒體的報道下,商場才道歉整改,加上了中文標識。

一個很小的新聞,但不知為何,看下來特別心酸。

偌大的城市,連上個廁所,都要設定「考題」。

或許在我們很多人看來,這個標識很清楚。

但對於一個可能一輩子都沒走出過農村的老年人來說,這是他從未接觸過的盲區。

雖然沒有影片,但我能感覺到老人的窘迫和尷尬。

而在當下,這個「他」,又何止這一個人呢?

其實有很多次,我對著廁所的標識,都要楞上一楞。

這年頭,上個廁所都有「門檻」。

想要進門,必須先解一道「圖形題」。

比如這個「三角形」,到底哪一個是男,哪一個是女?

兩個抽象至極的夾子,又怎麽分辨?

好好上個廁所,非要搞成「看圖理解」:

你說領結是男,那女性就不能戴領結了嗎?萬一有人理解成蝴蝶結呢?

甚至幹脆圖示都一樣,用M和W代表男和女,那不懂英文的人又該怎麽辦?

好好寫中文不行嗎?非要用這種毫無美感的影像。

要我說: 中國人苦廁所標識久矣!

標識的作用是什麽?不就是指引!

在中國的廁所門前,寫漢字「男」「女」有那麽「難看」嗎?

非要畫一個「標新立異」的圖示,才能彰顯創意?

非要用英文單詞或字母替代漢字,才顯得「高大上」?

上廁所,先做題

除了廁所標識外,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高端商場」,用上了更智能化的器材。

自動感應水龍頭、智能馬桶……

看起來非常先進,但有時候,連見多識廣的年輕人都找不到出水的按鈕在哪裏。

王寶強早年曾因為不會用廁所的感應水龍頭而陷入尷尬。

他幸運地遇到了悄無聲息給他做示範的劉德華。

那其他人呢?

我不敢想象,在這最讓人尷尬的場景下,其他人會有多窘迫?

他們會不會被嘲笑,會不會承受異樣的眼光?

答案是「會」。

但為什麽設計者不能推己及人地在一旁放上清晰的操作指引呢?

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想象力在進步,科技也在進步。

但漸漸遺失的是同理心,是人情味。

無論是標識還是科技,都像是一個門檻,將一群人隔絕在外。

他們小心翼翼、戰戰兢兢地想找到入口,卻在一道又一道冷漠的門檻前望而卻步。

其實,廁所標識只是一個很小的縮影。

前段時間,智能電視被罵上了熱搜。

你都不知道,現在操作復雜的智能電視,能把人逼成什麽樣。

以前開機就能選台,現在動不動就幾個遙控器交替使用。

出現的是復雜的界面,一不小心就按錯了。

為了能找到中央一台,八旬老人只能報警求助。

面對滿屏的套娃式收費,不同平台冗雜的會員制度,一位網友的爺爺只能一個個在紙上記下能看的電視劇。

老年人的生活本就無趣。他們不懂互聯網,電視可能就是他們為數不多的娛樂方式之一。

可現在連這都要設定門檻,這不就相當於關上了他們了解世界的最後一道門嗎?

除了電視,互聯網時代,老年人想獨自出行,也是阻礙重重。

許多老年人手持老年機,可他們不知道,現在離開智能電話寸步難行。

春運期間,火車站內,一位58歲的大爺坐在地上痛哭。

他只是想買張回家的車票而已,可他已經跑了6次了,都被告知沒票。

票都被網上購票的人搶完了。

而他,不會網絡購票。

有的老人可能是這輩子唯一一次來到北京。

他就是想進故宮看一看,卻因為沒有提前在網上預約,無法進入,遺憾終生。

這些看似「人性化」的設定,依然漏洞重重

有大爺去超市買串葡萄,可排隊排到了卻被告知只能網絡支付,不收現金,他崩潰地大喊被羞辱了。

出門難、回家難、購物難,看病也難。

有記者曾實地探訪醫院。

隨著現在醫療系統逐漸電子化,無論是掛號、繳費還是取報告,都逐漸向線上轉移。

但他們忽略了,經常去醫院的許多老人也許連智能電話都沒有,更不會操作自助機器。

他們不知道怎麽在網上掛號,也不知道怎麽掃碼簽到。

互聯網快速發展不過十幾年,卻形成了對生活方式顛覆式的轉變。

如今我們只需要拿著一部手機,幾乎能解決一切日常瑣事。

但是,這道無形的網,也在人群中築起了高墻。

不是每個人面對新事物時,都能快速掌握。

有很多人,面對那一道道關卡,小心翼翼、戰戰兢兢。

他們也想努力嘗試,但沒人給他們緩沖的時間,也沒人去幫助和指導他們。

科技依舊會以我們想象不到的速度發展,每個人都可能跟不上變化的速度。

有人指責道:「不會自己學嗎?」

可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人教,都能很快學會。

回想一下我們自己,當父母來向你請教手機怎麽操作、怎麽網購時,你是不是也曾不耐煩地嫌棄過他們:「這麽簡單你都不會?」

你是否教了他們很多次,但他們下次依然會忘記?

慢慢地,你會發現,他們變得沈默了。

不敢亂動手機,不敢請教,也不想學了。

他們小心翼翼地把自己封閉在安全區內。

可他們沒有錯,他們只是落後了。

其實,想幫助他們並不難。

只要共情。

前段時間,有社區專門開設「老年課堂」,教老人如何使用智能電話。

還有人專門為老人出了一本書,涵蓋了手機中常用的操作指南。

其實只要對他們耐心一點,他們也都學得會。

你看,因為能共情他們的難,所以願意多走那麽一小步。

而只需多做那麽一點點,就可以護他們周全。

這個世界需要一些將心比心。

當你在街上遇到無措的老人,不妨想一想,假如這些老人是自己的父母,假如他們是老去的自己,自己還會冷眼旁觀,還會指責和嘲笑他們嗎?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某種意義上「掉隊的人」。

多一些耐心,多一點關心,多一點共情。

只有給每個人都留有生存空間,這個世上的所有人,才能活得更有尊嚴。

作者:脆皮先生。來源:脆皮先生(ID:cpxs2009)。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