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南大文學課|呂效平:好的戲劇是把天花板捅破,讓人看到真正的日月星辰

2024-07-27文化

通體漆黑,四四方方,燈光亮起,好戲上演。一切的情感,都在這小小的一方天地間肆意流轉……這裏就是位於南京大學仙林校區的黑匣子劇場,自2011年9月投入使用以來,上百場戲劇在這裏上演。

△ 南大黑匣子

7月25日晚,作為2024年南京大學優秀中學生文學營的活動之一,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呂效平帶領100多名中學生在這裏度過了一個美妙而珍貴的戲劇與影視之夜。

在小小黑匣子,談戲劇聖殿的百年流脈

第一次來到黑匣子的同學們,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他們坐在平時看戲的觀眾席上,有的幹脆席地而坐。

△ 呂效平

「這裏是南京大學文學院戲文專業同學的排練廳,也是很多戲劇正式演出的場所。匣子雖小,歷史也不長,卻誕生了許多精彩的原創戲劇。」呂效平自豪地向同學們介紹,對於校內乃至許多校外熱愛話劇的人們來說,這是他們心中的聖地。

呂效平從在北京舉辦的2024年第二屆南大戲劇周講起。最近,南京大學藝術碩士劇團有四部各具特色的原創劇目在北京鼓樓西劇場上演,可以說是「叫好又叫座」。

其實,南大戲劇周不僅是一次現代戲劇的盛宴,更是一次歷史的重溫。呂效平介紹,追溯到1928年,他的老師陳白塵先生的老師,也就是中國國歌作者田漢先生在上海創辦了上海藝術大學,並帶領這所大學的劇團輾轉各地演出,最終來到南京。

「田漢先生在上海至南京的火車上排練劇目,並在到達南京後演出,這種勇於創新和奉獻的精神成為了後世戲劇人學習的榜樣。」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陳瘦竹也是在那時受到田漢先生的影響,投身於戲劇創作和理論研究。

如今,南京大學藝術碩士劇團繼承了田漢先生的精神,將劇團帶到首都北京進行演出。這不僅是一種藝術的展示,更承載著近一個世紀以來戲劇藝術傳承的精神與使命。

「蹲守在中國戲劇的邊緣之地」

很多同學了解南大戲文,都是從【蔣公的面子】這部話劇開始。作為這部戲的導演,呂效平也和在場的同學們談了這部戲誕生的故事。這部太多人心目中「最好的民國戲」,其實脫胎於呂效平給大三學生溫方伊布置的一節寫作課作業。

2012年5月,南京大學百十校慶期間,【蔣公的面子】作為嶄新的作品首演於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大禮堂,其後在校內加演三十余場。如今,它已在全球演出近500場,可以說是校園裏走出來的「票房奇跡」。

為什麽【蔣公的面子】會收獲如此高的關註度,並且十幾年來熱度不減?呂效平指出,【蔣公的面子】是與當代中國大學的對話,也是與當代中國戲劇觀念的對話。他解釋了兩種戲劇觀念的差異:中國的國營戲劇觀念認為,人類已經解決或能夠解決世界的問題,並找到了正確的方向,戲劇應該宣傳這種正確的方向。而南京大學的戲劇觀念則認為,人類永遠無法完全掌控世界。「我們始終是卑微的存在,透過藝術的視角展現人類個體和集體在宇宙間的卑微。透過抒情的表達,就形成了悲劇,透過理性、調侃的表達,就形成了喜劇。」

無論是【蔣公的面子】裏愛惜面子的中央大學教授,還是前不久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高子文創作的【故鄉】中描寫的鄉鄰,他們或者是生活中的「失敗者」,或是被戲劇表現了生活中的「失敗時刻」。

條條大路通羅馬,值得做的是邁開腳步走

「人造的天花板蓋在我們頭上,跟我們說這就是蒼穹。我們不相信,把它捅破,讓學生看到真正的日月星辰……」講座中,呂效平動情地表示,好大學和好戲劇是一樣的。「告訴你們已經有真理、希望你們接受真理的大學一定不是好大學,好的大學會鼓勵你們懷疑,會告訴你們,人類的理性在浩瀚的世界面前是非常渺小的,還有無限的空間。」

兩個多小時的戲劇課轉瞬即逝,在場的許多同學表示,呂老師的講述在他們心中種下了「戲劇」的種子,也讓他們對大學教育充滿了憧憬。

講座結束後,很多滿臉青蔥的學生也提出了心中的困惑。有的同學就創作的問題提問:是不是必須要親身經歷,才能寫出好作品?

呂效平表示,要不要深入到生活中去創作、是不是只寫自己經歷過的生活,都是因人而異的。「條條大路通羅馬,重要的是要邁開腳步來走,不必琢磨哪一條路能夠通到羅馬。」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裴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