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摘掉多余的香蕉(深度好文)

2024-05-05文化

莫學燈籠千只眼,

要學蠟燭一條心。

作者:洞見yebo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20世紀80年代,有個年輕人,回鄉創業,承包了一片土地來種植香蕉。

剛開始他的生意跟其他人一樣,總是不溫不火。

後來,他想了個辦法。

香蕉在掛果時通常一串結12只左右,他卻特意摘掉一些,只保留7只。

當時同行們看了都搖頭,覺得他太浪費了,簡直胡來。

然而幾個月後,當同行們還在等待香蕉成熟時,他的香蕉卻已經開始收成了。

並且他的香蕉個個壯碩、飽滿,一上市,就迅速占領了市場。

靠著這個方法,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很快就成為當地香蕉產業的龍頭企業。

他就是被譽為「香蕉大王」的盧義貞。

多年後,盧義貞他在采訪中分享了自己的秘訣:

不摘掉部份香蕉,所有香蕉就會相互搶奪養分,最終都長得慢,品質也一般。

摘掉一些,剩下的香蕉就會成熟得更快,並且質素更好。

其實每個人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香蕉:諸多的目標,林林總總的計劃……

若什麽都想要,什麽都想做,結果就只能一無所得。

人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你只有專註在真正值得的事上,方能有所收獲。

正如老話所說: 莫學燈籠千只眼,要學蠟燭一條心。

學會摒除那些不重要的幹擾項,聚焦一點深耕下去,你才能挖到人生的寶藏。

1

俄國有句諺語: 「同時追兩只兔子的人,最後一只也追不到。」

現實中有太多的機會,每個人都會面臨各種目標、選擇,可若是什麽都想要,最終你往往什麽也得不到。

1889年,法國商人愛德華創辦了一家輪胎作坊。

在他嘔心瀝血地經營下,小作坊發展得有聲有色,很快成為一家大公司。隨著企業規模變大,愛德華便想開拓更多的業務。

當時海上航運發達,他覺得造船業很賺錢,馬上就成立了一家造船廠。

之後,他聽說釀酒業很有發展前景,又趕緊開了一家釀酒公司。

他原以為抓住了每一個風口,事業肯定會蒸蒸日上。

沒想到,幾個月後,他名下所有公司的業務幾乎都陷入停滯,有的還出現虧損。

甚至連作為支撐產業的輪胎企業,也出現了經營危機。

對此愛德華百思不解,於是去咨詢一位分析師,對方說:

唯一的問題就是,你的業務太多了,你該問問自己,到底要做什麽?

聽了這話,愛德華如同醍醐灌頂。

之後的半年內,他先後停掉了造船廠、釀酒廠等業務,全力投入輪胎生產領域。

到現在,他創辦的這家米其林公司,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輪胎供應商。

美國心理學家占士說過:

「現代人之所以活得那麽累,心裏很容易產生挫折和焦慮,就是因為迷失和淹沒在了各種欲求中。」

魚和熊掌本就不可兼得,你想要得到一些東西,必須學會舍棄。

與其四處撒網,不如認準一個方向精準出擊。

請相信,把一件事情做好,永遠勝過把無數件事情做得平庸。

2

作家耶胡達·阿米亥在【人的一生】中寫道:

人的一生沒有足夠時間去完成每一件事情,沒有足夠時間去容納每一個欲望。

這世界亂花迷人眼,想要得到的太多,只能讓自己迷失。

學會分清主次,有時主動放棄一些事物,反而是對自己的成全。

表演指導劉天池,剛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時,一心想成為大明星。

幾年裏她拍了多部影視劇,結果都反響平平。

她很苦惱,於是咨詢自己的導師,導師直言不諱地說:

你外形有局限,不適合做演員,不過你專業課很好,是當老師的好材料。

劉天池聽後,經過認真思考,她決定放棄做演員,去教表演。

在課堂上,她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華,教出了無數實力派演員。

放棄了演員夢,卻讓她覺醒了授課方面的天賦,成為行業內頂尖的表演指導。

電影【臥虎藏龍】裏有句台詞:

握緊拳頭,手裏什麽都沒有;松開手,卻能擁有整個世界。

很多時候,你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停得住才能走得遠。

2003年,畢淑敏做了一個決定:放棄正在攻讀的心理學博士學位。

訊息傳出來,身邊朋友們都很震驚。

要知道,為了這個學位,她已經苦讀了5年,只差一篇論文,就能畢業了。

畢淑敏解釋說:時間對現在的我很寶貴,我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麽。

那時,畢淑敏已經年過50,而一部論文幾十萬,順利寫完,至少要半年時間。

並且這還會跟她的小說創作起沖突。

最終畢淑敏放棄了博士學位,轉而埋頭創作。

雖然失去了高學位,但她卻寫出了一系列佳作,在寫作事業上越走越遠。

曾國藩說, 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註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

目標太多,同時往多個方向發力,你終將一無所成。

學會權衡得失,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當你能夠保持定力,不再左顧右盼,專註於一事,你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3

導演李國修的父親是一名鞋匠,他的技藝非常高超,在當地都小有名氣。

小時候,李國修曾問父親:為什麽不再做點別的生意呢?

父親淡淡地回答說: 人一輩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圓滿了。

李國修聽了若有所悟,並將這句話牢牢記在心裏。

長大後他選擇了當編導,便全身心投入影視創作,不曾分心,最終成為著名導演。

古人說: 「一事精致,便能動人。」

減少其他選項的消耗,認定一個領域深耕,才會學有所得。

被稱為靈魂藝術家的露西·裏,把一生都傾註於陶藝上。

20歲時,露西在維也納工藝學校學習,一次偶然的蹭課讓她接觸到陶藝,從此他就像失魂般著了迷。

她把60年光陰,都獻給了一間狹窄破舊的工作室。

她一生都專註在陶器上,她說:「只有專註於當下,才能聽到材料的意願。」

當同學們在一起聚會和狂歡的時候,她埋頭在工藝室裏研究陶器。

當同學們組織春遊遊玩時,她在繪制下一件陶器的設計圖。

專註投入創作,使她的作品得到無數收藏家和藝術家的推崇。

連以刁鉆聞名於世的英國評論家們,都給予極高評價:「當你把它們拿在手裏,就感覺像是在跟另一個宇宙連線對話。」

莊子說: 「用誌不分,乃凝於神。」

人活著,可做的事情很多,但是真正重要的,其實就那麽幾件。

把最好的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上,專心致誌,才能將自己的價值最大化。

認準方向,潛心深耕,你終能在歲月的積累中悄悄拔尖。

巴菲特的私人助理米克,有次向巴菲特請教職業規劃的問題。

巴菲特讓他寫下人生的25個目標,然後從中篩選出自己最想做的5項。

等他完成後,巴菲特問:你現在知道怎麽做了嗎?

米克回答說:我要花主要的精力去做這5件事,剩下的20個以後再慢慢實作它們。

巴菲特搖了搖頭,說: 不,其余20項,請把它們全部劃掉。

目標太多,註定難以達成。

你只有把不重要的事全部砍掉,才能集中心神和智慧,去完成更重要的事情。

學會及時摘掉人生中那些多余的「香蕉」,懂得刪繁就簡,我們才能靜下心來,將自己打磨到極致,從而獲取到生命裏最重要的東西。

點個 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