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範彥萍/文 常鑫/圖
房間賴恩靜得很,唯一發出聲響的是張挺的鍵盤。「噠噠,噠噠噠……」打字聲急促得像鼓點。在房間裏待上一陣,不必看張挺的臉也能從這些「鼓點」的節奏中感受到一種緊迫,或者是激情。張挺喜歡在封閉的空間裏創作,這個不被打擾的角落就如同她的秘密花園,唯有文字能夠悄然踏足。
2017年,張挺結束了在美國洛杉磯的留學生涯,選擇回國,以青年編劇的身份紮根上海。說「選擇」其實並不恰當,因為這不僅僅是對未來生活的理性考量,更是對內心深處召喚的熱烈回應。在隨後的六年裏,上海的多元與包容成為她創作的沃土,她在這裏迎來了創作的高產期。
張挺,一個在上海得到滋養的青年編劇,渴望寫出更多關於上海的故事。本版攝影 青年報記者 常鑫
// 來到這座城,為海派文化所傾倒 //
白板上密密麻麻地畫著故事線和人物推演。如果此時有人走進這間工業風格濃厚的辦公室,站在白板前的張挺會回頭微笑,輕聲地打個招呼,然後繼續「埋頭」到她的故事、人物和情節中去。這些東西一開始在她腦袋裏,然後在白板上交叉、碰撞、沖突、平衡——反復地書寫與擦拭讓白板上出現了一些難以清除的痕跡——直到一個故事誕生。在這期間,白板是張挺最要好的「朋友」,至於要不要加「之一」倒是有待商榷。
做故事結構圖和人物推演是張挺寫每個劇本的基本流程,這得益於她在美國長達兩年的專業訓練。在那裏,她不僅學會了如何講故事,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如何讓故事活起來。每一個角色,每一次轉折,都經過精心設計,目的只有一個——讓觀眾能在每一個瞬間都感受到故事的魅力。
張挺的作品裏有好萊塢的味道,但是人生軌跡宛如一條曲折的小徑,最終,她被帶到了「石庫門」前。生於江蘇,隨父母遷居新疆,到江蘇南京上大學,在美國洛杉磯深造。張挺的「小徑」上有好多個「站點」,當下最重要的一站,名字叫上海。
張挺選擇定居上海,一方面是因為離父母近,得以享受家庭的溫暖;另一方面,上海的舒適便捷和國際化生活方式深深吸引著她。
「上海是一座很豐富的城市,海派文化既融合了東方的傳統與神秘,又汲取了西方的現代與多樣。可以說,這在全世界也是獨一份的。」張挺說,「這裏有世界各地的精華,我對上海的熱愛,源於這座城市對各種文化的包容性。」當然,張挺的家鄉話也屬於吳語,這讓她輕松融入上海的文化。如果說返回中國是她中文創作的回歸,那麽定居上海,則顯得更像是她對母語文化的深切依戀和珍視。
在白板上梳理故事線是張挺創作的基本流程。
// 愛上這座城,將上海風情融入筆端 //
張挺很快適應了上海的生活,並深深愛上了這座城市。她說:「生活在上海,工作在上海,我在創作過程中會加入各種我喜歡的上海元素。上海的街道、食物、習俗,甚至上海話,都會成為我創作的元素。」
最近,張挺參與的一部動畫電影剛完工,這部作品就是在上海的懷抱中誕生的。張挺在劇本中巧妙地織入了蘇州河的流轉、城隍廟的歷史、錦江樂園的歡聲笑語,甚至一些地道的上海話台詞,讓劇本的每一個細節如同一幅幅生動的畫卷,充分展示著上海這座城市的靈魂和脈動。
喜歡上海的人總會相互吸引。「這部片子背後的導演團隊是我迄今為止最敬仰的合作夥伴。」張挺告訴記者,「為了捕捉並呈現出劇本中那份最純粹的上海風情,他們不遺余力地尋找原生的非職業配音人員,只為了那一份地道的上海味道。」張挺言語中滿是對團隊的贊賞和對作品的自豪。
在她的筆下,上海不僅僅是一個地點,它是故事的靈魂,是人物情感的棲息地,是歷史與現實交織的舞台。這些年,張挺以專業知識和熱情投身於編劇和小說創作的領域。盡管職業自由度高,但她對作品的投入和敬業精神卻極為嚴謹。在日常生活中,張挺更偏愛簡單平淡,遠離復雜的社交,更不喜歡「湊熱鬧」,她只喜歡在日常的平靜中汲取著上海這座城市的豐富養分。
在金宇澄的【繁花】中,有這樣一句話:「任何人到了上海就是上海人。」這句話深深觸動了張挺,因為她深知,無論是生活還是創作,都離不開這片充滿故事和文化的土地。她始終認為自己在上海創作出的作品,無一不源於上海的大街小巷、人情世故。在她眼中,每一寸上海的土地,每一個瞬間的時光,都是她創作的養分,對此她深深感激。
隨著張挺接觸的人越來越多,她的工作範圍已不局限於劇本創作。
// 感謝這座城,要創作更多上海故事 //
面對工作中無法回避的交稿壓力,張挺選擇以寧靜自若的心態應對。她會選擇在酒店中閉關創作,將自己完全隔絕於外界的紛擾,全身心地沈浸在劇本的構思之中。
她形容這種全神貫註的狀態,就如同李安導演曾經提及的「被電影‘上身’」的感覺。「我深有體會。」張挺說,「我把自己關在酒店‘小黑屋’的日子,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在黑夜中燃燒火焰。」
在張挺的作品中,無論是院校電影【一生有你】,還是先鋒的互動電影【當我醒來時】,以及與上海小熒星合作的兒童動畫片【星星班長之螢火森林】,都充分展示了她對故事的獨特理解和對細節的精心雕琢。
但是在張挺看來,這些作品,只是生活「借」自己的手創作出來。她始終認為自己的每一部作品,都源自生活對她的偏愛與饋贈。她所做的,只是讓這些故事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
一次偶然的機會,張挺加入了青聯這個大家庭,並且結識了眾多生活在上海的文藝工作者,畫家、音樂家、作家……和張挺一樣,他們都從這座城市獲得了更多的機會和靈感。
近年來,各界對新興領域青年的重視顯著增加,「我的工作範圍也在逐漸擴大。」她將自己的觀察告訴記者,「從一個以編劇為中心的,相對狹窄的領域,到廣泛接觸青聯成員、青年企業家,以及參與眾多新媒體活動,這讓我有機會近距離見證上海的經濟活力。」她說自己對這座城市所提供的無限可能和機遇充滿感激。
在過去的一年裏,張挺忙碌而充實。她在上海音樂廳上演的音樂實驗劇受到了觀眾的喜愛,她參與和央視合作的兒童賀歲片順利播出,她的兩部院線電影劇本也順利完稿進入到制作階段。
展望新年,張挺滿懷期待地說:「新的一年,我希望我的編劇作品能夠順利面世,並贏得觀眾的喜愛。我也期望自己在新的一年,能跟隨上海的節奏不斷進步,探索更多未知的領域,拓寬創作的邊界,創作出更多有影響力的上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