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莊子:心死與心如死灰

2024-09-19文化

在古老而深邃的【莊子·田子方】之中,有一句震撼人心的話語:「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這句話歷經歲月的洗禮,至今仍是人們時常津津樂道的至理名言。其深刻的含義為:最令人悲痛的事情,莫過於心靈的死亡,相比之下,人的身體死亡反而顯得不那麽悲哀。

身體的消亡,固然會讓人陷入深深的悲哀之中。然而,一方面,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莊子主張順應時勢、安於命運,以平糊的心態接受這一不可避免的現實。況且,莊子雖然重視人的生命,但在他的哲學理念中,形體的保養僅僅處於次要地位。而「心」,則代表著人的精神內核。當一個人的心靈死去,即使身體依舊存在,那也不過是一具毫無生機的行屍走肉。

心死,意味著人徹底喪失了對自我的肯定,失去了自我的自覺意識,生活的意趣也蕩然無存。這意味著人放棄了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生活,一切都變得不可為也不能為了。

值得特別指出的是,這裏所說的「心死」與莊子常常提及的「心如死灰」(【齊物論】等)狀態,有著本質的區別。「心如死灰」是一種極其強烈的形容,它代表著排除了一切紛雜的欲念和多余的知識,達到了虛空平靜的極致境界。在這種狀態下,人的內心並非一片死寂,而是在靜靜地準備著迎受大道的降臨。正如【大宗師】篇中孔子與顏回談論「坐忘」時所描述的那樣,「坐忘」就是拋開形體的束縛,泯滅聰明才智的幹擾,從而與大道相融合。(「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

「心如死灰」的背後,並非空無一物,而是蘊含著一個更為宏大的期待和奇跡,那就是與天地宇宙相通。正如馮至在【十四行詩】其一中所寫:「我們準備著深深地領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跡。」在這種看似沈寂的狀態中,實則潛藏著對更高境界的強烈向往和不懈追求。這是一種為了迎接更深刻的感悟和啟示而進行的自我沈澱,是一種在寧靜中等待著偉大變革的精神準備。

在紛繁復雜的塵世中,我們應當深刻理解「心死」與「心如死灰」的差異,警惕心靈的死亡,同時也可以嘗試進入「心如死灰」的境界,去除雜念,為迎接大道的光臨做好準備,從而在精神的層面上實作更高的超越和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