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油滑是創作的大敵

2024-10-14文化

一些人寫作過於油滑,使用了很多俏皮話,還用了一些漂亮的詞語,卻沒有立主腦,沒有確立明確的主題,甚至根本沒有說真話,只是糊弄著讀著玩,也就不被看好了。可以說,油滑是創作的大敵。

倘若一個人弄得油頭粉面,失去了原有的模樣,也就有些失真了,讓人覺得有點過分。創作也是如此,文章弄得非常油滑,腔調有點類似英倫腔,有轉譯的味道,卻並不能恰當用詞,而是用了很多繞彎子的詞,看似文辭優美,其實只是就事論事,沒有說到點子上,甚至以感性代替理性,讓人如墜五裏霧中,不辨東西南北。「五四」以後,一批留學歸來的作家喜歡用轉譯腔來寫作,引入了很多外來詞匯,看似見多識廣,其實不免油滑。為了安全起見,他們並不會諷刺國民黨當局,也不會真實地反映老百姓的現實生活,而是會用油滑的腔調來寫資產階級的享受,寫資產階級的愜意,寫文人相輕的一些故事。就像衣食無憂的人品著茶閑聊一樣,有閑適小品的特征,卻不適合時代的發展。或許,這樣的作家寫作的時候創作態度並不認真,只是采用遊戲的態度來寫作,卻沒有下考證的功夫,即便以為下了考證的功夫,也只是喝了幾年洋墨水,就覺得肚裏有貨了,參照外國的一些名言、名人的事跡,就可以拿出來販賣了。而他們的古典文化水平並不高深,甚至參照一些文言文詞句的時候,出現了明顯的語法錯誤,卻堂而皇之地發表出來。一些留洋歸來的作家喜歡寫白話文,而不再碰觸文言文。究其實並非因為狂飆突進的白話文運動影響了他們,而是他們沒有很深的文言文根底,寫出來容易露怯,容易被人挑毛病。即便甲寅派、學衡派的一些人主張文化復古主義,要寫文言文,還要批判魯迅,卻因為文言文裏出現了明顯的語法錯誤,被魯迅批得體無完膚。

文言文根底淺,就不要寫文言文了,也不要寫詩作詞了,以免貽笑大方。而有一些作家明明文言文根底淺,卻非要拽上幾句文言文,還要弄得文章文縐縐的,似乎有一種高雅的情緒,但分明透著幾分油滑,讓人覺得作者不是特別老實,沒有實話實說,而是繞著彎子說話,只是求文章稽核的時候能夠順利透過,求得體制內的安全,而不會深得民心。真話的力量是動人的,甚至可以引發很多人的共鳴,但很多作家卻不善於說真話,而是要繞著彎子說話,不是打啞謎,就是用象征的手法,總是讓人去揣摩去領會,卻不會直接告訴人們是怎麽回事。甚至一些作家喜歡用優美的詞句寫文章,弄得文章辭氣浮露,文筆絢爛,卻沒一句實話,也就不免油滑。還有的作家用了大白話,看似平易近人,卻也沒有說實話。讓人覺得作者總是在逗人玩兒,說一些笑話,說一些有趣的故事,雖然當時覺得有意思,但時間長了,卻並不能引起讀者的回憶。倘若很多作家都這樣寫,就會形成一種不良的風氣。雖然文學作品不斷增多,文筆非常絢爛,但容易引發同質化現象嚴重的問題,也引不起廣大讀者的興趣了。

一些作家成名之前筆耕不輟,創作態度比較認真,而成名之後就會采用一些油滑的創作態度,寫作不老實了,總是用曲筆、用象征的手法來寫,而不會實話實說。他們要利用自身的名氣吃飯,利用名氣形成的名人效應聚攏更多的讀者,按照現在的話說,就是利用名氣積攢流量,利用流量來賺錢。只要他們出名了,就會在讀者心中形成一定的刻板印象,讀者總是認為他們寫得好,一旦提起他們的名字,就會想到他們的代表作,一旦提起他們的代表作,就會想起他們的名字。正是有這樣的刻板印象,讓作家們投機取巧了。他們要利用自身的名人光環,吸引讀者的目光,創造態度卻走向了油滑一路。不僅寫作打油詩,而且寫作一些所謂說真話的作品,卻往往沒有說真話,點到為止,只是隔靴搔癢,卻沒有真的搔到癢處,更別說戳到痛處了。打油詩有些油滑,「老幹體」的詩歌也有一些油滑,小品文比較油滑,即便小說也開始變得油滑起來,總是寫都市男女的一些事情,符合了城市化的行程的事實,也符合了主流意識形態宣揚的富裕思想,卻往往流於紙醉金迷,連作者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出現了偏差,就更別提小說中的人物有多麽變態了。

魯迅的小說集【故事新編】被他諷刺過的幾個作家認為油滑,沒有好的創作態度。在【故事新編】序中,魯迅寫道:「敘事有時有一點舊書上的根據,有時卻不過信口開河。而且因為自己對於古人不及對今人的誠敬,所以仍不免時有油滑之處。」又補充說:「當再寫小說時……這就是從認真陷入了油滑的開端。」魯迅有自知之明,他所說的油滑只不過是被國民黨當局限制之後的油滑,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油滑。他在寫歷史人物和事件時,會突然插入現代生活的語言細節和情節等內容,產生了強烈的諷刺效果,雖然有一點油滑的意思,但將神話、歷史與現實融為一爐,正常的時間順序消溶在神話與現實、現實與歷史的空間的隨意轉換之中,從而打破了單一的歷史生活空間,進入到一個古今交融的境界,給人一種強烈的藝術震撼。無論是【補天】中「一個古衣冠的小丈夫,在女媧的兩腿之間出現。」還是【理水】中現代生活中文化山的學者、考察水利的大員以及頭有疙瘩的下民代表的喜劇性表演,都具有一定的諷刺意味。雖然有一些油滑的意思,有著信手拈來的技巧,卻不失為經典的藝術創作。後代學者總是從油滑的角度來贊美魯迅,認為魯迅【故事新編】裏面體現的油滑是一種好的創作態度,是對自我生命形態的文化再現,也是嚴肅的創作態度以及對現有體制的消解。

小說本來就沒有太嚴肅的創作態度,發源於民間的一些小笑話,後來才有了誌怪,有了傳奇,有了話本,有了蔚為大觀的明清小說。有的作家端正創作態度,認真寫小說,卻寫不出好的作品。而有的作家隨意為之,寫了一篇小說,卻成為文壇經典。這樣的事例並不在少數。需要作家有生活積累,有創作靈感,還要善於把握時代心理,貼近民生,深入挖掘,說真話,巧妙構思,才能寫出相對好一些的小說。倘若一開始創作就走入油滑一路,就會等而下之,始終寫不出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小說了。倘若剛入門的作家一味相信所謂的靈感就很容易誤入歧途,因為他們創作的素材積累不多,創造的經驗積累也不多,只是憑借靈感來寫作,就很容易陷入迷信甚至偏執的境地,也很容易偏向油滑的一路。

倘若作家不想認真創作,不想在創作中費盡心力,就要玩世不恭,油滑一些,就像有人不好好寫詩,偏要寫打油詩一樣,寫的再多也是廢品,根本就沒有踏入詩歌的殿堂。由此來看,油滑是創作的大敵,必須要消除投機思想,嚴肅創作態度,同時要善於創新,屏除油滑,力求寫出優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