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中國建築才是最美的,認識絕美古建築構件

2024-07-18文化

中國古建築有著獨特的裝飾藝術,華麗多姿的外形、變化多樣的形式,令人贊嘆。 那些中國古建築中最常見的裝飾構件,你都認識多少?

01

雀替

雀替是在中國古建築常見的一種裝飾構件,因其外形輪廓如鳥翼而得名。雀替的雛形在唐代之前就已出現,在宋代的【營造法式】中叫「綽幕」,有龍、鳳、仙鶴、花鳥、花籃、金蟾等各種形式。 宋代稱「角替」,清代稱為「雀替」,並一直沿襲至今。

雀替有多種材料,其制作材料由該建築所用的主要建材所決定,如木建築上用木雀替,石建築上用石雀替。 按照不同的連線制作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四種類別——單翅雀替,二連雀替,通雀替、雲拱雀替等。

▲晉祠水鏡台雀替

▲晉祠水鏡台雀替

▲多種形式的單翅雀替

▲二連雀替

▲通雀替

02

鬥栱

鬥栱是中國木構架建築結構的關鍵性部件,將屋檐的荷載經鬥栱傳遞到立柱,起著裝飾構件和傳遞荷載的作用。鬥拱產生的確切時間,但至少在周朝初期就已出現有在柱上安置坐鬥來承載橫枋的方法,在唐朝發展成熟。鬥拱是也常是區分建築等級的標誌,越高等級的建築鬥拱越復雜、繁華。

鬥栱的基本構件有5種,即鬥、拱、翹、昂、升,將這些獨立栱件進行相互組合,就能形成既堅實又美觀的受力構件。 早期的鬥拱在中國古建築中主要起著結構上的作用,後來的鬥拱逐漸變為裝飾。

▲極具裝飾性的鬥拱

03

懸魚

懸魚是位於懸山或者歇山建築兩端的博風板下,垂於正脊,十分獨特。 懸魚一詞出自【後漢書·羊續傳】,東漢羊續任南陽太守時,下屬送給他生魚,他收下來懸掛在院子裏,後這人又送魚給他,他把上次懸掛的魚給這人看,叫他以後不要再送。這樣,「懸魚」一詞便成了官吏廉潔的代名詞。

懸魚在發展的過程中,魚的形象漸漸變得抽象簡單化了,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裝飾形式。 在懸魚的兩旁通常還有成組的惹草裝飾,成為山墻的重要裝飾部份。

▲多樣的懸魚樣式

04

脊獸

脊獸是位於殿宇屋頂的裝飾性建築構件,其形狀之大小和數目根據建築規模和等級不同而數目有所不同。 這些小獸一般叫做屋脊走獸、檐角走獸、仙人走獸、垂脊吻等,對於建築物則有三大作用:第一避邪鎮邪,第二裝飾美化,第三封固保護。

正脊二端使用鴟尾的正式記載,最早見於西漢武帝時,早期鴟尾的外形和裝飾都很簡單,後逐漸復雜多樣。一般來說,龍、鳳、獅、天馬、海馬、狻猊是最基本的,也就是最穩定的,所以,在中國民間出現最多的就是這六種垂脊獸。

▲不同樣式的正脊兩端吻獸

▲多樣排列的垂脊垂獸

05

飛檐

飛檐是中國傳統建築的一大特色,指屋檐翼角向上翹起,如飛舉之勢。 【詩經】有雲「如鳥斯革,如翚斯飛」。它是中國古代建築在檐部上的一種特殊處理和創造,常用在各類建築的屋頂轉角處。

透過檐部的這種特殊處理和創造,擴大了采光面、有利於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築物向上的動感。建築群中層疊的飛檐翹角更是營造出壯觀的氣勢和中國古建築特有的輕快韻味。

▲飛檐翹角

▲靈動的卷材飛檐裝飾

06

瓦當滴水

在中國古代建築中,不同年代的瓦件也展示出不同的風貌與特征來。屋檐前端的瓦分為兩種,一種圓形或半圓形,瓦面弧形朝下,另一種三角形或如意形,瓦面弧形朝上。前者叫做「瓦當」,後者叫「滴水瓦」。

瓦當是中國古建築的重要構件,起著保護木制飛檐和美化屋面輪廓的作用。不同歷史時期的瓦當,有著不同的特點。 紋飾題材有四神、翼虎、鳥獸、昆蟲、植物、雲紋、文字及雲與字、雲與動物等。 與瓦當對應下端呈下垂的圓尖形狀的為滴水,方便引導雨水流下,保護墻壁的潔凈,與瓦當功能互相補充。

▲不同樣式的瓦當滴水

▲早期瓦當樣式

07

漏窗

漏窗,俗稱漏花窗、花窗,是窗洞內有漏空圖案的窗,是中國建築園墻上的一種重要裝飾。 可以免除小空間的閉塞鹹,增加空間層次,做到小中見大。 同時可以滿足觀看窗外景色的要求,江南地區尤其是園林中套用很多。

漏窗於園林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著名的障景、隔景、分景等藝術表現手法,都是透過漏窗的運用來達到的,使人在觀賞園林時不能一覽無余,更富有層次,達到移步換景的效果。

▲園林花窗

▲北京恭王府花窗

08

抱鼓石

在中國傳統建築門口通常會相對而放置呈扁形的一對石墩或石鼓,因 為鼓聲宏闊威嚴、厲如雷霆,人們以為其能避鬼推崇。 抱鼓石一般與門枕石連做在一體,在門檻之外為門鼓石,之內為門枕石,多用青石雕鑿而成。 可雕鑿成圓形,稱為「圓鼓子」,也雕鑿成圓矩形,稱為「方鼓子」。 在鼓子頂面雕鑿獅子、麒麟、方頭等。

古時一些「有身份」的富有官宦世家,通常會安有抱鼓石,普通的人家通常不設這兩塊石頭,因此抱鼓石被認為「非貴即富」的門第符號,是一種能標誌屋主等級差別和身份地位的裝飾藝術小品。

▲圓鼓子

▲方鼓子

註: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研學建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煩請聯系刪除。